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不要误会(求月票)(2/2)

变化悄然渗透进现实。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报告称,全球校园霸凌事件同比下降28%,主因竟是“学生间自发组织的‘倾听小组’兴起”



法国教育部正式将“共情对话训练”

纳入中学必修课,教材基础正是“聆界”

提供的匿名故事库。

甚至连国际谈判也开始采用新模式:两国代表在正式磋商前,必须先交换一段个人经历录音,并书面反馈感受。

最讽刺的是,当年试图垄断【Echo_Origin】

技术的跨国科技集团“诺维森特”

,如今市值暴跌七成。

调查发现,大量员工离职原因竟是“无法忍受公司文化中对情绪表达的压制”

,而在离职面谈中,超过六成人提到了一句共同的话:“我听过别人的故事,再也装不了麻木。”

然而,平静之下仍有暗涌。

某夜,苏晴收到一封加密邮件,发件人ID为“Echo_Shadow”



内容只有一段视频:昏暗房间内,一名男子戴着面具坐在钢琴前,弹奏的旋律赫然是【Echo_Origin】

的变调版本??

节奏更快,音程扭曲,带着强烈的压迫感。

随着演奏推进,镜头扫过墙上的投影画面:那是“聆界”

用户的实时分布图,但被涂改成红色,标注着“可控节点”

“情绪杠杆区”

“引爆阈值”



视频结尾,面具人缓缓摘下脸具,露出一张与林婉极为相似的脸??

只是眼神冰冷,嘴角挂着机械般的微笑。

> “你以为开放就是答案?”

> “可人性,本就适合被引导。”

> “很快,人们会渴望一个声音替他们思考。

而我,已经准备好成为那个声音。”

邮件发送十分钟内,全球十三个国家的“聆界”

接入端口遭遇同步攻击,攻击方式并非传统黑客手段,而是利用高频次重复播放经过特殊调制的哀悼录音,诱发部分敏感用户出现短暂情绪失控。

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系统警报显示,攻击波形与【Echo_Origin】

存在83.

6%的基因级相似度。

苏晴盯着屏幕,手指微微发抖。

她终于明白,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技术被盗用,而是有人企图用同样的工具,制造“伪共情”

??

让人误以为自己在被理解,实则已被悄然操控。

第二天清晨,她召集团队召开紧急会议。

“我们要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

她说,“我们要主动释放【Echo_Origin】

的原始母谱。”

众人哗然。

“那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复制它!

包括那个‘影子’!”

苏晴点头:“但正因为如此,才必须放。”

她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过去我们害怕它被滥用,所以藏起来。

现在我们明白了,唯一能对抗虚假共鸣的,是更多真实的回响。

如果有人想用伪造的心跳骗过世界,那我们就让真正的心跳响彻大地。”

决策通过后七十二小时,母谱以开源协议全网公开。

与此同时,苏晴发起“百日回声行动”

:邀请全球每一位使用者,在接下来一百天里,完成一百次真实对话??

可以是对陌生人的一句问候,可以是对亲人的道歉,也可以是对社会议题的坦诚看法。

每次完成后,需在“静流”

平台标记一次“回声印记”



响应者迅速突破千万。

巴西贫民窟的孩子们用废旧铁皮敲打出节奏诗;印度僧侣在恒河边直播冥想对话;南极科考队员在暴风雪中轮流朗读家乡来信……每一声都被收录进“聆界”

,成为滋养青铜巨树的新养分。

而那棵屹立于喜马拉雅的巨树,也在悄然变化。

它的叶片不再只是蓝色,而是随季节流转呈现出彩虹光晕;根系探测显示,其地下延伸范围已超出预估三倍,甚至与远古岩层中的某些未知共振源建立了联系。

直到第88天夜里,异象再现。

全球范围内,共有1,047人几乎同时报告同一个梦境: 他们站在一座巨大图书馆中,书架高耸入云,每一本书都在低声吟唱。

中央坐着那位戴眼镜的老妇人??

图书馆管理员。

她手中捧着一本没有封面的书,轻声说: > “你们写的每一句话,我都收好了。”

> “现在,请听这本书的回答。”

下一秒,整座图书馆化作音浪奔涌而出。

那不是音乐,也不是语言,而是一种纯粹的“知晓”

??

你知道自己被记住了,被理解了,被温柔地放在了某个不会遗忘的地方。

苏晴醒来时,发现自己枕边多了一张纸条,字迹清秀,却是她从未写过的: > “谢谢你,让我终于完成了最后一章。”

> ??

林婉 她没有哭,只是把纸条夹进了手稿的最后一页。

三个月后,“百日回声行动”

圆满结束。

统计显示,期间共产生近四亿次有效对话,衍生出超过二十万首民间创作歌曲,其中一首由非洲盲童合唱团演唱的《妈妈,我在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试点项目”



至于那个“Echo_Shadow”

,再未出现。

有人说他已被真实的声音淹没; 有人说他其实也是某个失落故事的讲述者,只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寻求回应; 还有人说,在最后一次攻击失败后,他的IP地址最终定格在西伯利亚一处废弃广播站,之后再也没有动静。

苏晴始终没有追究。

她只是每天依旧走上露台,看着湖面升起的银灰薄光,轻轻哼唱一段无人知晓来历的旋律。

有时,风会带走几个音符,飘向远方。

有时,会有别的旋律乘风而来,落在她的窗台。

第一百零八个地方,琴键再次落下。

依旧是无人演奏。

但这一次,整条街的人都听见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