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一章 大争之世只争朝夕(1/2)

就在马彦章琢磨着怎么炮制任丘城之时,汉军全面北伐的消息终于被快马传到了临安。

回到此地来主持迁都事宜的虞允文只是翻看了一遍文书,就有些头晕目眩之感。

万万没想到,刘淮竟然没有跟往常一样传来军情,与宋军同时行动,而是选择孤注一掷,孤军北伐。

这已经不仅仅是不信任的问题了,甚至在其中都已经展示出了某种轻蔑。

既然有没有你们宋国都一样,那我为何还要与你们并肩战斗?

虞允文毕竟是虞允文,他很快就强行平静下来,并且迅速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

汉军似乎是想要从河北吸引金军主力决战,此时晋地是不是已经空虚了?

而刘谁又会用多长时间打败东金?

还有没有给宋军攻破洛阳,北渡黄河攻入晋地的时间?

虞允文此时恨不得飞回南阳,率领成闵等人立即出兵。

然而北伐固然重要,迁都也不是小事。

哪怕已经吹了好几年的口风,外加有军事胜利打底,却在迁都前夕还是有许多流言蜚语冒出来。

就连魏晋之后就不怎么玩的童谣也出现了临安街头。

更别说还有纸片一般的弹劾、劝谏奏章了。

其中甚至有人喊出来要诛杀虞允文这奸佞之臣的言语。

而且喊出这个口号的,竟然有一部分是虞允文在朝中的主战派同志。

这就是政局的复杂性了。

在上一个议题中大家是并肩作战的朋友,在下一个议题中,你我就可能是你死我活的敌人。

但是宋国的体制在这里。

只要皇帝与宰执坚定的站在一起,共同做出决定,就几乎可以为所欲为。

别说迁都了。

当日宋徽宗赵佶与蔡京狼狈为奸,征花石纲将江南都逼反了,难道有人能阻挡得住吗?

然而正因为皇帝与宰执同进同退,方才能稳定大局,因此虞允文也不得不放弃北伐事务,来到朝中与赵?

并肩而战。

赵?

此时已经容不得赵构再侵染自己的权力了,太上皇的势力在临安却是根深蒂固,拔都拔不干净,偏偏两人乃是父子关系,又有一层孝道作遮掩,让赵?

也根本无法用过于偏激的方法来应对。

虽然在赵?

看来,迁都已经算是十分柔和的反抗方式了,不过如今看来,赵构这个太上皇却依旧不满意,不止一次在明里暗里讽刺赵?

此举不孝。

朝中局势波谲云诡,虞允文不回来坐镇,又能如何呢?

“太不巧了,太不巧了。”

虞允文捧着文书,喃喃自语。

“左相所言何事?”

“没什么。”

虞允文强行平定了心情,随后看向了户部尚书曾怀:“曾尚书,是你出面,停了两淮与山东中原的大宗粮食贸易吗?”

曾怀不知道为何会议主题从迁都转变成了商贸,却不敢不答:“回禀虞相公,正是我下令的。”

“为什么?”

曾怀坦然道:“其中自然有大宋与刘大郎关系诡谲的缘故。

但更多还是为了筹集北伐军粮,而严格管控粮食。

虞相公,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刘大郎治下出手阔绰,若不能严令阻止,根本拦不住地方豪族卖出粮食。”

虞允文:“那你可知,刘大郎是用什么来购买粮食?”

曾怀言语微微一顿方才缓缓说道:“自然知道,乃是战马。”

金国的猛安?

克户迁徙到中原虽然有百害,却还是有个好处的。

那就是他们将中原许多地方布置成了草场来养马。

所谓农场一般都是最好的牧场就是这个道理了。

当北伐军进取中原之后,这些战马与马场自然也就归了汉军。

当然,刘谁也不可能让万亩良田继续长草,却也不可能将马场全都抛弃掉,在统筹规划之后,数座马场就在中原山东建立起来。

如今的群牧司制置使,就是在两淮以运动战将宋军击溃的契丹大将萧琦。

经过数年的发展,群牧司中的战马已经多到可以买卖的程度了。

这还没完,因为山东等地民间本来就有养马的传统,而刘淮又不禁止马匹贸易,所以,经常有北地汉人牵着马匹来到两淮来贩卖。

这给虞允文组织骑兵带来了极大便利,也几乎成了宋国唯一的战马来源。

至于宋国的群牧司......

只能说继承了宋国干什么好事都会变坏事的传统,不提也罢。

曾怀说一千道一万,如今终究是将宋国的战马渠道掐了。

以曾怀的精明强干,不会想不到这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但他还是干了。

虞允文看着一脸坦然的曾怀,思量了片刻之后,方才说道:“曾尚书乃是泉州人?”

“正是。”

“想必也精通海贸了?”

“下官曾任提举浙西市舶司。”

“如今国家钱粮短缺,还望曾尚书能肩负重任,转任浙江转运使。

虞允文轻描淡写的说完,随后看向了政事堂中其余官员。

果真,哪怕是自家派系的官员,在虞允文一言将一名尚书贬斥到地方后,也都纷纷有悚然之态。

而当事人曾怀却依旧淡定:“虞相公有令,下官自然不敢不从,但下官在离开之前,还有一言相劝。”

“且说来。”

“虞相公,治大国若烹小鲜,北伐之事牵扯甚广,万万不可急躁。”

虞允文直接起身,朗声说道:“曾尚书此言差矣,此乃大争之世,早一日晚一日都是天壤之别,我当只争朝夕!”

曾怀仰天长叹一声,随后团团拱手,就转身离去了。

有关迁都的内部会议,竟然以一名尚书被贬斥为结果,属实是有些耸人听闻了。

会议结束之后,右相陈俊卿也没有给虞允文面子,直接拉下脸来:“虞相公,你是真的想要当曹操了吗?”

虞允文抚着额头,将刚刚收到的文书递了出去。

陈俊卿一目十行的看完之后,同样脸色大变。

“只争朝夕,这就是我所说的只争朝夕。”

虞允文抬头诚恳说道:“天下局势将在未来两个月到半年之内发生大变,可能会奠定往后百年的天下大局。

偏偏有人在这种时候使腌膜手段,你说我如何能忍?”

陈俊卿艰难说道:“曾尚书乃是谦谦君子,而且他说的也有些道理......”

虞允文长叹出声:“怕的就是这谦谦君子,怕的就是有些道理,怕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应求,你还不明白吗,咱们底下这群人就是一盘散沙,如今正是鼓足一口气顶上去的时候,却有人开始用蝇营狗苟的手段了。

怎么能不下重手?!

可我偏偏不能如刘大郎那般恣意妄为,明明知道应该杀一儆百,却还是杀不得!”

陈俊卿被吓了一跳,连连摆手:“不能的,如今朝中众臣,还是主战居多,要支持北伐的。

“不,不是的。

应求,你可知道为何这次都阻力会大到这种程度?

分明是有许多人,想要用这件事拖住我,让我丧失这大好机会!”

陈俊卿已经有些惊慌了:“虞相公言重了。”

虞允文咬牙说道:“这些人中,有如刚刚曾怀一般,意志不坚定,有了困难就要畏缩。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