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日暮途穷倒行逆施(1/2)

七月初的汉军大军议短暂而坚决。

理所当然的是,不可能所有事情都靠这个会议就能解决,事实上,这次大军议也只是起到了通报战略,坚定全军决心的作用。

无论何种举措实行起来,都是得靠群策群力,发动许多人来一起配合的。

就比如仅仅运送军粮一事,就得调动民夫,船只,沿途还得有内河水军配合,各地仓储官员也得尽心竭力清点物资,堪称兴师动众。

也因此,军国大事一旦开始发动,所有事情都是遮掩不住的。

刚刚平息了朝政回到南阳的虞允文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接到了中原异动的情报,立即就来了精神。

“吴太尉,你说刘大郎这是要干什么?”

虞允文所询问的对象,正是如今的湖北制置使,襄阳知州,荆襄御前诸军都统制,吴拱。

也是如今与京西制置使,邓州知州,鄂州御前诸军都统制成闵共同屯兵南阳的封疆大吏。

其人今年五十一岁,方口大耳,面阔重颐,威风凛凛,令人望而生畏,唯一美中不足的乃是其人个头有些矮小,不似成闵那般雄壮。

然而所有人不可否认的是,这名自幼年就跟着父亲吴?

上战场的太尉声名乃是实打实的杀出来的,他几乎全程经历了关西的所有战事,与宋国的敌人全都有交手,年纪轻轻就有不俗的战绩,到了如今这份年纪,更是熬出了资 历。

如今朝中甚至有人将吴拱、成闵、李显忠并称为后三大帅,以示与岳飞、韩世忠、张俊的前三大帅的同等地位。

吴拱接过虞允文递来的信纸,一目十行的看完之后,立即给出了答案:“八成是要对金贼动手,两成是要彻底造反,进攻大宋。”

虞允文无须说道:“竟然有两成吗?”

吴拱:“虞相公知道战场上什么最不可信吗?”

“哦?”

“经验最不可信,因为什么事情都可能会发生,晴天下大雨,雪天却放晴,看似无敌的敌人一刀被杀了,看似妥当的友军莫名就撤了。

因此末将一直以来都留两分心思做防备。”

虞允文笑了:“也就是说,你也不认为刘大郎会来攻宋?”

吴拱没说话,算是默认了。

虞允文知道这厮谨慎异常,因此没有继续在这话题上追问:“那你吴太尉看来,刘大郎是要进攻东金还是西金?”

吴拱这次依旧是那副模棱两可的模样:“八成是进攻东金,两成是进攻西金。”

吴拱紧接着补充道:“虞相公,其实论这些事情一点用都没有。

难道刘大郎明确是进攻金贼,咱们就不做防备了吗?

难道刘大郎不来进攻西金,替咱们牵扯兵力,大宋就不要洛阳了吗?”

虞允文用手指轻轻敲了一下案几,颔首笑道:“正是这句话,吴太尉,你应当知道,这是最好的机会了,你有几成把握攻入洛阳。”

吴拱沉默半晌:“成太尉是如何说的?”

虞允文伸出手来:“他说有七成把握。

吴拱点头:“与末将算得差不多,只不过在末将这里,还得减去两成做防备,因此末将只有五成把握罢了。”

虞允文起身看着舆图:“五成也足够拼一把了,但是却不是现在就要拼。”

“刘大郎一旦在河北发动总攻,肯定会波及到晋地,若是能在黄河以北吸引西金的注意力,我军攻入洛阳就更有把握了。”

吴拱这次没给面子:“若是虞相公是这般想法,那末将的把握就只有三成了。”

“哦?”

虞允文诧异回头。

“虞相公比大宋诸位相公强的地方在于能上战场,敢上战场。

但还是有士大夫的臭毛病,那就是事事都想要取巧,带的麾下将帅也不好好打仗,只想趁着敌人没反应过来,占个便宜。”

虞允文面对吴拱直接指责,却没有任何恼怒,只是叹道:“当日派遣偏军与背嵬军一起去汴梁,是我思虑不周,致使吴太尉损失惨重。”

吴拱摇头:“末将没有怪罪虞相公的意思,毕竟当日出兵我也是同意的。

而且如今的形势,不依靠虞相公还能靠谁呢?

不过,打仗就应该老老实实练兵,老老实实的发钱发饷,然后老老实实的打堂堂之阵。

若是所有战争都是你一言我一语,带着侥幸去打,必然是会要栽大跟头的。”

虞允文沉默半晌,随后脱下幞头,指了指自己白多黑少的头发:“吴太尉,你看,你觉得我还能活几年?”

吴拱哑然。

“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若我能在二十年前掌握大权,当徐徐图之;

若我在十年之前掌握朝政,也可以彻底笼络到魏公、刘大郎这批人为我所用。

而如今我已经太老了,我时常想,若是我死了,大宋......

还有官家,究竟还有没有心气继续北伐呢?”

虞允文抓着硬翅幞头,背负双手,看着帐外那面崭新的虞字大旗:“这是刘大郎送给我的,说是当日与他一起入汴梁城的大旗。

唉......

若是再早一些,原本是应该我亲自去的....

……………………”

长叹数次之后,虞允文方才对吴拱说道:“吴太尉,我等不起了。”

吴拱看着虞允文的双眼,良久之后,方才艰难点头:“既如此,此次我就遴选精兵,亲自当先锋。”

虞允文将硬翅幞头戴到头上,摆手说道:“不忙,下个月我还得回到临安,主持迁都事宜。

你与成太尉一起准备,咱们就以十月二十日为期,到时候我亲率诸军,进攻洛阳!”

吴拱闻言缓缓点头,却顺势问起了迁都之事:“如此大的事情,朝中就没有反对之声吗?”

虞允文微笑道:“自然是有的,最起码咱们那位太上皇就不止一次明里暗里说官家不孝了。”

吴拱没想到竟然问出天家大事,扭头向左右看了看,方才继续问道:“官家怎么说的?”

“官家说迁都是为了北控中原,为太上皇雪靖康耻,乃是天下大孝。”

吴拱一阵无语。

赵构想不想雪靖康耻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还用得着赵?

说吗?

你干一件父亲不想干的事情,难道还要说自己孝顺吗?

哄堂大孝了!

唯独对于南朝来说,北伐乃是绝对的政治正确,尤其是皇帝提出的时候,更是没有臣子敢正面反对。

因此,有关孝顺与否的破事终究还是局限于皇帝与太上皇之间,没有其余人敢掺和进去。

“还请虞相公小心,迁都事关重大,即便只是从临安迁到建康,也将会有巨大波折。”

吴拱想了想,还是沉声嘱咐道:“尤其是久居临安的江南豪族,恐怕不会这么善罢甘休。”

如今的建康城地价飞涨,代价则是临安周边的地价根本维持不住,那些临安地主们能开心就怪了。

上头一个命令,自家财产就莫名其妙的缩水了,这搁谁谁受得了?

尤其是那些大地主们,他们还不得对虞允文恨之入骨?

而那些需要跟着朝廷一起离开临安的官员也会有些不满,毕竟更换政治中心,千头万绪太多了。

这还是宋国名义上收复了中原、山东,实际上收复了南阳的结果。

若是赵?

两手空空,强行推动,说不定此时已经被逼着退位了。

虞允文宽慰吴拱道:“不会的,如今朝中乃是主战派势大,几名相公都是官家心腹,有他们压着,绝对不会出乱子的。

现在的关键就是你还有成太尉,只要你们能打一场大胜仗,则所有的风波都会烟消云散。

官家的权威也会稳若泰山。”

吴拱颔首:“金贼士气低落成这样,没道理打不赢的。”

虞允文苦笑道:“咱们还是承了刘大郎的恩情啊。”

吴拱点头:“原本我也只有三成把握,再减两成之后,还剩一成罢了。

现在能有五成把握,已经算是了不得了。”

自从汴梁光复之后,刘淮虽然由于一大堆内政问题,没想攻打金军的荥阳防线,但政治攻势却是一刻都没停过。

仆散忠义抛下那些猛安?

克户的后果彻底暴露出来。

每天都有几十上百归化女真人被汉军护送着来到郑州,对着城头大喊某某人赶紧回来吧,你家爷娘儿女都在开封等着你呢!

一开始守将还敢下令驱逐,但后来就不敢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