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间世事乱如麻(1/2)
六月末。
刘淮还不知道一场阴谋已经针对吴璘展开了。
他现在也是很忙。
却不是在忙婚事。
这事其实是有些过分的,别说魏如君有怨言,山东上下也是有很大意见。
因为这场婚姻不仅仅是一场男婚女嫁,更是代表着魏胜的势力将被刘淮全盘接手,上下都不会生疑的那种。
魏胜是有亲子的,刘淮虽然身为义子,威望卓著,却终究不如再加上一层女婿的身份妥当。
对于老忠义军出身的人来说,刘淮已经成了靖难大军都统,相当于另起了一摊子,那自己虽然是魏胜的心腹,此时还算不算刘淮的自己人呢?
若是刘淮连魏如君都不愿意迎娶,那么他还愿意接纳我吗?
我是不是应该提前去找出路?
细究下去,很有可能就会上下生疑了。
因此,这场婚姻已经不是单单的两人结亲,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除此之外,刘淮今年已经二十多岁了,在普遍早婚早育的宋代,此时已经是大龄青年。
将他当作主君的文武官员,也会想要富贵绵延,封妻荫子。
刘淮没有子嗣哪行?
岂不是说明哪怕打下皇位后都没人继承吗?
刘淮又是一个一打仗就舍生忘死的性子,如何不让臣下着急?
可关键就是,既然所有人都已经将刘淮迎娶魏如君当作一场政治联合,那么刘淮就不能事前纳两个妾室生儿子,也不能将他与魏如君的婚事草草办理。
反而应该大张旗鼓的办,如果有条件还得让全天下尽知,刘淮要迎娶魏胜的女儿,并把她当作夫人,以后如果刘淮称王她就是王后,称帝她就是皇后。
正因为这场婚事筹备时间长,而且需要的礼节有许多,所以,这场婚礼的筹备工作才被各种突发事件打断。
之前就因为河北金军有些异动,刘淮率领一千飞虎甲骑屯驻博州,而耽搁了一些时日。
随后又是到了雨季,黄河水位也随之增长,刘淮又亲自坐镇徐州,来处理河道上的情况。
而如今,好不容易清闲下来,梁肃就带着最新的情报,到节度府来寻刘淮了。
“都统郎君,臣亲自到中原各地转了一圈,发现了一些情况。”
刘淮批阅了一封文书,眼见梁肃如此郑重,就立即给对方倒了一碗酸梅汤,正色以对:“梁先生,莫要慌张,究竟发生何事了?”
梁肃接过酸梅汤,一饮而尽,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臣之前向都统郎君请令,去中原探查一番,却发现中原某些地方似乎恢复了一些民生,臣多方打探,才发现竟是我那师兄石琚石子美来到陈州主政,此时已经官拜河南尹。”
刘淮闻言皱起了眉头:“石琚?
我记得梁先生与我说过,他明明是完颜雍那一方的臣子,怎么到河南……还是汴梁南边的陈州主政了?”
梁肃闻言苦笑:“我也不知道为何会有这般情况,但我想来,可能是纥石烈良弼在完颜亮与完颜雍中间斡旋了一番。”
刘淮摇头说道:“果真是不可思议,金国两个皇帝,竟然还能被斡旋,国家都打成了这番模样,竟然还能互相任用对面的臣子,还真不怕祸起肘腋。”
刘淮觉得不可思议,梁肃倒是觉得有些理所当然:“都统郎君这就是灯下黑了,宋国与咱们的关系又如何?
陆先生还不是在山东主持政事吗?
即便在五月那档子事情之后,大郎君之势已经不可阻挡,他们不还是继续为国做事吗?
道理都是一样的,相忍为国嘛。”
刘淮一时间也只能苦笑。
五月的时候,山东举行了第一次乡试。
从开始到结束不过二十日,算是一场仓促的人才选拔,题目是大儒朱熹所出的,选出了大约二百多士子,分配到节度府、军队、地方勘磨。
这种明目张胆的僭越,算是彻底惹恼了以陆游为代表的宋国出身文臣。
他们成群结队的来到元帅府,质问魏胜,山东到底还是不是宋国的领土!
陆游还算是清醒,他没有直接来质问刘淮,因为他生怕刘淮真的破罐子破摔,脑袋一热,当场扯旗造反。
但陆游脑子清醒不代表他面对山东大势有什么办法,只能带着还忠于宋国的臣子,来到魏胜面前,期望他来压服刘淮,让他停止僭越。
这也是忠宋派此时唯一一招了。
对此,魏胜也只能暗中叹气。
正如他之前在大军议中所说的那样,北伐实在是太艰难了,有如今的局面不容易,从山东遴选人才又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魏胜又如何会反对呢?
从这里就能看出如今的山东三巨头:魏胜、陆游、刘淮,三人的具体差别了。
魏胜是将北伐放在首位,宋国放在次一等的位置。
这不是说他不忠于宋国,而是为了北伐,他可以做出一些僭越的事情,却不可能真的脱离宋国,去当一名军阀。
陆游则是将宋国放在首位,北伐放在次一等的位置。
在他看来,如果北伐成功的不是宋国达成的,那最终结果毫无意义,但他会尽量在维持宋国在山东统治的同时,推动北伐。
至于刘淮,在这名穿越者心中,北伐就是一切,一切都为了北伐,挡在北伐前面的所有东西,包括宋金两国,都会被他碾碎。
你跟历史车轮去说去吧!
因此,魏胜也只能敷衍,将这次乡试说成了‘专业人才选拔考试’,直到尘埃落定后,方才艰难糊弄过去。
此番乱象之后,山东本地派与忠宋派的矛盾几乎是摆在明面上,别说官吏了,就连民间都开始讨论切了山东前途,究竟是自立还是要归宋。
在这期间,卫所中的学校出乎意料的起了重大作用。
因为卫学中的孩童,每次学校放饭之前都大喊三声‘谢魏公恩义,谢大郎君恩义’,以至于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大约听熟了这番言语。
对于他们来说,能给他们土地、饭食的,不是远在天边的宋国,而是魏胜与刘淮父子二人。
这种思潮很快就将忠宋一派压过去了。
但陆游能怎么办呢?
能一走了之吗?
现在宋国在山东的存在感本来就已经很低了,他们若是再走了,山东与宋国岂不是要彻底决裂?
也因此,陆游等人只能回到了各自的岗位,继续工作起来。
至于山东乡试的事情,到虞允文那里就被截住了,没有往宋国中枢上报。
陆游担心刘淮会成为乱臣贼子,虞允文为此写了一封长信劝说陆游。
曹操难道天生就是奸贼吗?
不是的,他也曾想当征西将军曹侯,也曾经刺杀过董卓,更是在关东联军撤军的时候,独自西向拯救汉帝。
但后来怎么就成了汉贼了?
无非是时势使然罢了。
所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这个意思了。
刘淮起野心是很正常的,谁在那个位置上都会起野心。
如魏胜与陆游这等纯臣才是少数,但只要宋国能将大势拿捏住,就一定能压住刘淮的野心,让他继续当宋国的高官显贵,而不是诸侯王。
陆游对此等说法自然是点头认同,同时又有些嗤之以鼻的。
你就在两淮拿捏天下大势吧!
我看你不出兵北伐,如何以大势来压过刘大郎一头。
当然,对于这等内情,刘淮是不知道的,他只道自己与陆游起了嫌隙,这几日也都躲避着对方,生怕见面之后再争吵起来。
梁肃又是灌了一碗酸梅汤,打着水嗝问道:“都统郎君,河南若是恢复民生,那咱们攻打中原就艰难了,要不要用些手段?”
刘淮不置可否,反而询问起来:“你那师兄,具体是如何恢复民生的?
且与我一一说来。”
梁肃知道刘淮当有此问,直接从怀中摸出一封文书来:“都统郎君,这是臣整理并且记录的,还请过目。”
刘淮翻开书册,查阅起来。
其实这件事也不复杂。
纥石烈良弼以最快的速度,跟完颜雍与完颜亮哥俩商议好,定下了以石琚为河南尹,总管河南南部七州民政的事情。
完颜亮自然是知道石琚的能力的,但还是不放心对方的立场,干脆同时将蒲察世杰升职为河南诸军都统制,将整个河南南部的军事力量都托付给了他。
也算是最基本的制衡。
同时,完颜亮以张浩为尚书令、太傅,以仆散忠义为都元帅、太保,一文一武,负责国家军政大事。
这才让完颜亮腾出手来,化身微操大师,亲赴关西解决那一摊子麻烦事。
而石琚带着一千精锐金军来到陈州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人。
只一日,他就将州中几名大户一扫而空,其中甚至有一户是女真人。
获得钱财之后,石琚立即招兵买马,兵马很快就到了一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