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人间歧途客(1/2)

将身上衣服脱下,珍而重之的保管好,杨倓在告辞众人之后,快马加鞭的回到了建康。

如同杨沂中这种身份,不仅仅在临安有府邸,在建康中也有宅院,只不过规制稍小一些罢了。

今日恰巧,胡子衙班并没有当值,而是在家中歇息,杨倓在回家之后,连身上的酒气都没有清洗,就来到正堂,拜见父亲。

杨沂中此时并没有披甲,而是穿着一身粗麻衣服,看着手中的文书,并用毛笔勾勾画画。

见到二儿子快步入内,躬身行礼,杨沂中只是抬了抬眼皮,随后冷哼一声:“儿子都那般大了,还如此毛毛躁躁。”

杨倓只是憨笑两声,随后没有反驳,就将今日发生之事原原本本讲得清楚。

而杨沂中则是将手中书册放在膝盖上,靠着椅背,微眯双眼,似乎在沉思,似乎又是睡着了。

杨倓说完之后,只是静静肃立在一旁,等待着自家父亲的判断。

虽然朝中主战主和两派斗得不可开交,但如果论及杨沂中的政治光谱,他却是哪一派都不属于。

杨沂中是将门出身,经常率军上阵,与金军厮杀,虽然能力比较菜,经常性的被金军打败,但是胆气还是不缺的,最起码并不会听闻金军到来就退避三舍。

在完颜亮南侵前期,杨沂中也并没有如汤思退这群人一样,无底线的卖国求和,而是坚定的准备备战,以至于被部下弹劾,赵构怀疑他是喜功生事,短暂将其剥夺兵权剥夺。

但是在完颜亮正式南侵之后,赵构又觉得杨沂中果真是为自己着想的心腹,又给予他兵权,让他率军屯驻京口。

而且到了此时,杨沂中已经隐约的与张浚有了些政治共识,似乎想要将张浚推到两淮主帅的位置上来。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杨沂中乃是地地道道的主战派。

然而,杨沂中曾经与岳飞交好,却以往日交情将岳飞骗到大理寺中。

是谋害岳飞的黑手之一。

秦桧当权的时候,他也曾经依附过秦桧,成为南宋窒息式苟安的一员大将。

从这里讲,他就是十分明显的主和派了。

如同精神分裂一般。

然而杨沂中的这些行为其实很容易解释。

因为他是不折不扣的帝党。

当靖康年间,赵构还是康王,元帅府都还没有成型的时候,杨沂中就是赵构的亲信了,日夜护卫赵构的帅帐,没有片刻工夫离开过。

有这层关系在,杨沂中只要死死与赵构站在一起,那就一定会前途无量。

事实也是如此,赵构想要锻炼禁军,杨沂中就率军出征; 赵构想要议和,杨沂中就替他陷害大将; 赵构想要保全性命,杨沂中就替他组织兵马防御。

可以说杨沂中乃是实实在在的赵构铁杆心腹,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为了替赵构分忧。

杨沂中之所以成为政坛常青树的原因也在于此了,他不是为了家国天下,而是只奉赵构一人,无论好事坏事他都会去做,也因此,只要赵构不倒,杨沂中就绝不会倒。

“二郎,你怎么看?”

沉默半晌之后,杨沂中方才沉声询问。

杨倓低头思量片刻:“我觉得张先生有些异想天开了,大人毕竟是统帅殿前司,哪里能与外将频繁交涉,哪怕山东诸将有极大帮助也不行。

不,倒不如说就因为互相可以成事,方才不能勾兑。”

杨沂中点了点头:“二郎有些长进了,最起码没有看见好处就直接扑上去。

不过还有一点想差了。”

杨倓再次躬身说道:“孩儿自然比不过大人思虑周全。”

杨沂中嘴角扯出一丝微笑:“这不是周不周全,而是有些事情你不懂。

老夫绝对当不了这个荆襄、江淮宣抚使的。”

杨倓倒也没有惊讶:“是因为朝臣反对吗?”

杨沂中沉默片刻,似乎在犹豫是不是要与杨倓明言。

片刻之后,他还是张口:“不仅仅是朝臣反对,而是因为官家根本就没想过让谁掌握这个职位。”

“荆襄、江淮宣抚使可以有权利调动荆襄、两淮、大江上的所有兵马,成闵、吴拱、张子盖、李显忠、刘宝、邵宏渊这些人都在宣抚使的指挥之下。

虽然到了临阵之时,哪怕顶着个宣抚使的名头,也不可能指挥得动所有大将,肯定有许多乱子,但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官家不会将这种职位交出去的,哪怕名义上可以也不成。”

杨倓连连点头,但还是有些疑惑:“那官家为什么要拿父亲作伐?”

杨沂中摆了摆手笑道:“这算什么作伐?

只能是小风浪,当日那大小眼……”

说到这里,杨沂中再次沉默了。

这次沉默的时间更长,大约一刻钟后,杨沂中方才说道:“官家想用这个职位掀起一些风浪,也想要看清楚一些人,一些事。

就比如张浚那厮……”

说着,杨沂中冷笑起来:“如果不是让他去两淮募兵,又如何能看出来这厮依旧是个眼高手低的蠢物?”

杨倓站在原地思量片刻,终于还是犹豫着说道:“既然朝廷不准备设立荆襄、江淮宣抚使,是不是说明,朝廷不准备与金国继续开战了?”

如果没有位高权重之人统筹规划,将数州之地划分为战区统一指挥,很难发动主动进攻。

杨沂中却再次摇头:“二郎,非是如此,这次金贼毁约南侵实在是过于无耻,朝野上下不会再相信他们了,因此,主战或者主守之人都会得到重用。

也只有北伐失败之后,那些主和之人才会再次受到重用。

无论如何,都会先打一场再论其他。

因此,虽然不会有荆襄、江淮宣抚使,却一定会有江淮宣抚使,这个人选可能是老夫,可能是张浚,也可能是虞允文。”

杨倓听得入神:“大人,那么谁会成为江淮宣抚使呢?”

杨沂中摇头:“这是圣心独断之事,老夫不能僭越,但想来老夫机会最小,因为老夫还要护卫官家左右;虞允文虽然隐隐有大宋第一帅臣的样子,却还是资历尚浅;最有可能的,反而是张浚那厮。”

杨倓微微一愣:“张相公?

大人不是刚刚才说张相公是个眼高手低的蠢物吗?”

杨沂中深深的看了自家二儿子一眼:“正因为张浚不能成事,所以官家才会让他主持北伐。

莫忘了,官家的亲信都是何人……”

杨沂中说的十分隐晦。

而杨倓则是在春日的熏风中汗如雨下。

刚刚才说,只有北伐大败一场,主和派才能重新登上政治舞台。

而主和派是谁的班底?

当然是赵构的!

到时候赵构即便禅让,也可以成为只享受权利却不用肩负任何责任的太上皇,只要有这群主和派班底存在,他的地位就会稳固到不可动摇。

但为了自己一人的权利,却让天下遭灾,这不是独夫是什么?

“大……大人……这……这这这……”

杨倓张口结舌。

杨沂中摇头叹气:“官家对我有知遇之恩,既然他想要做此事,那我就会不计生死,为他完成,至于身后名,管不了太多了。”

杨倓突然泪如雨下:“大人做得此事,史书上将会如何看大人?!

天下人又如何看咱们杨家,大人,曾祖与祖父可都是为国战死的忠良……”

“够了。”

杨沂中不耐的拿起茶盏,重重掷在了地上:“今日与你说的这么明白,不是让你在这里哭哭啼啼,作小儿女态的。

今后你是要做大事之人,若再这般,杨家的家业谁来看顾?!”

听到父亲还有安排,杨倓抹了抹眼泪,低头应诺。

“第一,张孝祥所要开的宴会,邀请殿前司的军官,老夫允了,总该犯些错误,留个尾巴,让官家与百官来抓一抓,否则这个宣抚使还真的不容易推掉。”

说到这里,杨沂中脸上浮现出一丝冷笑:“赵密那厮不是想要掌管军权吗?

就让他跟山东大将们亲近去吧。”

赵密原本是龙神卫四厢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司,属于赵构禁卫军序列中的一员大将,是殿前司少有能打硬仗的悍将,同时也是杨沂中的亲信。

但这厮实在是过于贪权,之前所说的那名在杨沂中备战完颜亮的时候弹劾与他之人,就是赵密。

而此举竟然是为了将杨沂中排挤走,从而彻底掌管殿前司,实在是过于目光短浅。

事实上,这封弹劾的确奏效了。

赵构果然怀疑了杨沂中,而杨沂中也很干脆,听说此事之后,直接上书请求免职。

赵密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殿前都指挥使,总领宿卫。

但完颜亮正式撕毁绍兴和议开始南侵之后,赵密就傻眼了。

合着杨沂中全对,自己成了不识大体的小人了。

趁着赵构没发脾气,赵密连忙自请解除殿帅的职位,并且向赵构献上酒库十六座、钱十万缗、银五万两,以赞助军需,才算又官复原职,继续在杨沂中麾下当二把手。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