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出世渊明,入世良翰(1/2)
“良翰兄?
你、你怎么来了,大清早的,星子坊这么远,你从浔阳坊跑来干嘛…”
清晨,承天寺,一座庭院内。
元怀民正撅着屁股,在庭中埋头忙活着。
听到门口推门的动静,他警惕回头一瞧,看见欧阳戎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元怀民脸色微微一变,脱口而出问。
欧阳戎一脸自若的走进院子,也不理弯腰撅屁股回头、姿势古怪的元怀民,他左右张望了下,走去后厨,舀了一口缸里泉水喝。
动作娴熟的,就和回了自己家一样。
“早上好啊,怀民兄,这么早起来晒…屁股呢?”
欧阳戎平端水瓢,走出后厨,一边喝水,一边随口道。
“早?
哪里早了?”
元怀民板脸,十分认真的纠正: “时间不早了,我正准备去上值呢,良翰兄吃了没,没吃也没辙,我也没吃啊,这里真没吃的,良翰兄你别逛了,欸欸别进去。”
欧阳戎闲逛的脚步不停,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同时微笑颔首: “确实是不早了,嗯,这真算是太阳晒屁股了。”
元怀民语气幽怨,让开些身子,指了指地面上正躺在阳光中的一份份竹简与古籍,叹气: “什么晒屁股,我在晒书呢,良翰兄莫胡言乱语毁我清白。”
欧阳戎大手一摆: “没事的,屁股和书一起晒也没事。”
元怀民无奈摊手:“能不能不提屁股的事。”
早上的阳光冷中带暖,元怀民趁着今日日头在庭内晒书,折腾了一早,额头满是细密汗滴,他抬起袖子准备擦了擦。
一条汗巾递了过来。
元怀民先是垂目瞅它,紧着抬头看着微笑递出汗巾的好友欧阳戎。
他没有接,继续用袖口擦汗,同时面无表情说: “这条是我每日泡脚后用来擦脚的,你放回去。”
欧阳戎脸色不变,点点头:“其实都一样。”
元怀民无语了会儿,好奇问:“良翰什么时候回浔阳城的?”
欧阳戎背手身后,绕着元怀民和地上书堆转了两圈,仰头望着不算太刺目的晨阳,他眯眼道: “再不回来,怀民兄这假要放的比年假都长了。”
元怀民讪笑:“良翰兄说笑了,我、我前日实在是身体不适,便告了两天假,也请示过女史大人了,女史大人亲自批准的,可不算伪假。”
欧阳戎点头:“看得出来,难怪出来太阳晒屁股,原来是身体不适,说得通了。”
元怀民挠头:“今天好多了,我这不正打算出门去江州大堂吗,没想到良翰就来了哈哈好巧啊。”
欧阳戎看破不说破,淡淡语气: “行吧,赶紧换身衣服,准备出门,我确实没吃,放心,不用今天你请客掏钱,我来。”
元怀民一脸奇怪:“咦,良翰今日怎么对我这么好了。”
“不一直都是这样?”
欧阳戎一本正经问。
元怀民嘴角抽搐了下。
他把话咽了回去,准备等会儿蹭完这顿早饭再去说。
“好好,等等我。”
能白吃白喝白嫖好友,元怀民一溜烟跑回房间,迅速穿戴,一刻都不想耽误。
欧阳戎撇嘴,心想要若是每个人都一道座右铭的话,那么元怀民的应该很好猜了: 每一个不曾摸鱼白嫖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咦你最近在看什么呢?”
欧阳戎本想走去院门口等待,余光瞥到地面书籍上的文字,他在晨阳中蹲下,手指轻挑的翻动了几页,不禁挑眉问了起来。
“陶渊明文集,陶公的生平事迹,后世如随、乾两朝文人修的陶公传,还有一些野史逸事,包括他自己作的五柳先生传…”
屋内传来元怀民的嗓音,随口回答,如数家珍。
欧阳戎垂目翻了翻,不动声色: “怀民兄怎么对陶渊明感兴趣了。”
“以前就蛮敬慕陶公,不过最近看,唔,还不是因为你们一个个的都来问,顺带也来了兴致。”
屋内声音顿了顿,欧阳戎看见元怀民一边低头整理官服衣物,一边走出屋门。
元怀民扭了扭手腕,随口道: “对了,良翰兄,陶公也在龙城做过县令,哈哈伱俩一样,而且,我越看越觉得,良翰兄与陶公很像。”
“像吗?”
“像。”
欧阳戎脸色平静的看着元怀民,问: “哪里像?”
“我也不知不知如何形容,这么说吧,你俩身上都有一种矛盾杂糅的气质,是既有出世隐士的飘逸,又有入世救民的忧郁,有趣,有趣。”
欧阳戎从地上捡起一本《五柳先生传》,晃了晃本子: “那怀民兄就看错了,陶渊明自己可是在自传里说,平生只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里面可没有什么济世救民的爱好。”
“非也非也。
良翰兄,你看陶渊明此人,不可以看他的文集,看他写了什么。”
元怀民摇头晃脑,嘴里的道理是一套一套的: “而是要看他所处的时代,看他在那时代又做了些什么,这些只能从正史野史里找,在他的文集里可找不到。
“若是光看他的诗词文章,还以为真就是一個一心一意思慕田园山水的隐士呢。
“可你再看他所身处的时代,南北朝对峙,南方是南朝宋,北方是北魏。
“南朝宋新立,宋武帝大举提拔寒士,后来又发生了元嘉北伐,南朝宋与北朝魏的倾国之战。
“也就是良翰兄以前随口提过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里的那个元嘉,三次元嘉北伐,北魏皆胜,新生的南朝宋国力大损… “陶公身处这样一个时代,兵荒马乱,既有北伐恢复中原的希望,又有兵败亡国的社稷危难,试问良翰兄,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真的能完全纵情山水、潇洒隐世吗。
“不尽然吧,况且既然隐世,此前又为何要去做官?
在龙城当那八十一天县令?
只是为那五斗米折腰吗,我却是不信。”
欧阳戎耐心的听完,挑眉: “你一个姓元的,祖上乃北魏鲜卑皇族拓跋氏,说这种替南朝宋北伐失败惋惜的话,怎么听都怪怪的。”
“欸,这不重要。
三百年前我叫拓跋怀民,三百年后,我叫元怀民了,是久沐圣人光辉的大周子民。
咦良翰兄你还说我,你是复姓,说不得三百年前也是关外胡人。”
“怀民兄别尬黑,在下南陇欧阳氏族谱可查,往上可追溯到春秋越王一脉…”
元怀民嘀咕:“那不也是南蛮。”
“你说什么?”
“没什么。”
元怀民摆摆手,打了个哈哈,他走来,接过欧阳戎手上的《五柳先生传》,重新摆在地上,摊开晒太阳。
从弯腰直起身,他一脸认真道: “不管如何,陶公与良翰兄一样,身上怎么看都有一股出世、入世杂糅的矛盾气质。
“只不过,陶公身上气质,更侧重于出世隐逸,入世忧民的气质少一些; “而良翰兄你身上气质,更侧重入世忧民,出世隐逸之风相对少一点。”
元怀民摸摸下巴,打量好友,笑语道: “不过在下总觉得,这应该是和你们俩的经历轨迹有关,陶公应该最早就是入世的读书人,和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一样,或许热血努力过,失败过后才选择出世隐逸的,所以这方面气质更重。
“而良翰兄你,则是那种能力最出众的一小撮读书人之一,入世方面,一看就胜过陶公,入世济民节节胜利,才有如此坚韧不拔之志,令人仰慕艳羡.
“至于良翰兄身上相对弱些的出世气质…”
元怀民话语顿住,凝视着欧阳戎片刻,他眼神深处疑惑了会儿,旋即摇了摇头说: “认识良翰兄这么久,良翰兄的性格谈吐时不时给我一种很新颖之感,就像是来自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文化氛围,良翰兄的家乡庐陵南陇那边估计是一个有趣之地,宛若世外桃源,才能培育如此不出世的气质。”
欧阳戎垂目倾听,沉默不言, 随口点评了一波,元怀民抚掌大笑,指了指他说: “而有趣的是,陶公可能后半生都在寻找一座桃花源,良翰则是从桃花源中来,到山下尘世去。
一个是世内之人渐渐沉迷世外,一个就是世外之人积极努力入世。
而且还都算是寒素士人,良翰兄你还说与陶公不像,这气质真是绝了。
“以后年纪大了,告老还乡,我看能不能给你两都立个传哈哈。”
太阳底下,欧阳戎眯眸,安静了会儿,慢条斯理说: “满嘴顺口溜,你要考研啊?”
“考研?
这是何物,研究什么的吗?”
元怀民疑惑。
欧阳戎嘴角微微扯了下,没有解释。
不过听完这番话,他高看了眼元怀民,这家伙虽然不着调,生活邋遢随意,洒脱乐观,但是在文史方面造诣很不简单,而且观察的很仔细,一些角度,他倒是没想过。
某种意义上,欧阳戎确实算是“世外之人”
在积极入世,他没说错。
至于陶渊明,他一个隐藏的身份是寒士的传奇执剑人,试问,在南北朝的鼎争时代,一口鼎剑剑主,能是彻底的出世之人吗?
他是怎么成为剑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