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72章 大明乱不乱,定国公说了算(1/2)

第272章 大明乱不乱,定国公说了算 作者: 青史尽成灰 第272章 大明乱不乱,定国公说了算 解缙从通政使平调户部尚书,总督南直隶税区,毫无疑问是挨了棒子。

从统管全局,降格到只能管南直隶,正是他表现不佳的惩罚。

谁让你该坚守的没有守住呢!

随后徐景昌又提议,调杨士奇、杨溥和胡俨入通政司,担任参议。

由于这是三品的官职,只要监国太子朱高炽答应,武英殿通过,就可以上任,只要跟朱棣报备一声就行。

而此刻的武英殿议政,蹇义不会反对,其他人也不敢反对,因此这三人顺利调入了通政司,成为徐景昌的麾下。

“定国公,兜兜转转,这把椅子还要您来坐啊!”

胡俨很是感慨说道。

徐景昌刚担任通政使,他就来了,现在他又来了,不得不感慨一声,这算是宿命了。

徐景昌也笑了,“胡学士,人相似,事不同。

咱们再次聚首,却也不能和以往一样了。

咱们通政司要拿出魄力,大刀阔斧,用心扎实地做点事情。”

胡俨下意识挺直了脊背,另外二杨也不敢怠慢,一起看向徐景昌。

有些话不需要说得太明白,人相似,事不同。

徐景昌用这六个字,已经点明了状况。

当年朱棣刚刚登基,徐景昌出任通政使,这里面未尝没有利用徐景昌,冲撞原来的朝局,好帮着朱棣,巩固皇位的用意。

甚至可以说,姚广孝会让徐景昌上位,就是这个目的。

徐景昌也完成的很不错,着实把朝臣们折腾了一顿,又铲除了诸如茹瑺等人,算是帮朱棣一把。

接下来徐景昌去职,除了朝臣公愤之外,也是因为他完成了使命,朱棣借坡下驴,同意了此事。

不然朱棣一定顶着,又有谁能罢免徐景昌?

这里面的事情着实微妙,如今大明朝又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朱棣再度打出了徐景昌这一张牌。

其中的意味大不相同。

至少通政司这个衙门,已经是正一品了。

属于名正言顺,位压六部,号令天下,兴利除弊,再无任何阻碍。

“定国公,你有什么吩咐,只管说就是,我等一定用心照办。”

徐景昌淡淡一笑,“谈不上吩咐,事情是咱们大家伙的。

眼下最紧要的,就是要让这八位总督把事情干好,其中尤其是南直隶。

我希望解学士能够想通,不要有什么负担,他转任总督,是担负更重要的使命,他这个总督,手上的权柄非常惊人,涉及到商税钱财,他都能过问。

南直隶又是财赋重地,潜力惊人。

只要做好,简在帝心,飞黄腾达,只在眼前。”

徐景昌说完,看了看三个人,“你们谁能把这个意思转给解学士?

要原封不动,避免误会。”

三个人看了又看,还是杨士奇躬身道:“如果定国公能信得过,下官愿意和解学士说。”

徐景昌笑着点头,“好,那就劳烦杨参议了。”

随后徐景昌又道:“眼下六部,有哪些缺陷,朝政上面,又有哪些不足?”

杨溥沉吟道:“定国公,实不相瞒,如今最紧要的事情还在刑部。”

“刑部?”

杨溥点头,“定国公,是这样的,三宝太监下西洋,在刘家港大造船只,经年不息。

各地又有改稻为桑,设立丝绸作坊。

苏州松江,家家织布,户户缫丝,俨然成风。

正因为如此,有许多村民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务工。

人一多,良莠不齐。

有人偷偷摸摸,更有人坑害乡亲,借着帮忙找寻生计为由,诈骗钱财。

另外,还有下面的乡村,因为村民男丁进城,家里没了说了算的,就趁机霸占村民土地。

再有些豪强大户,也私下里兼并土地,迫使百姓改种桑树棉花。”

杨溥总结道:“如今各地,城里有种种乱象,乡村也谈不上太平。

种种诉讼纷争,多如牛毛,全都推到了刑部这边。

可偏偏刑部又不愿意兴起大狱,生怕落下严刑峻法,苛责百姓的名声。”

说到这里,杨溥定神,看了看徐景昌,却发现徐景昌神色如常,笑呵呵道:“我知道,这是发展工商的必然结果。

有问题不怕,但要解决问题,不能拖延回避,也不能因噎废食。

刑部做的不好,立刻责令刑部,给个交代。

如果还是不行,就把他们积压案件,无所作为的情况,通报出去。”

杨溥怔住,他似乎不是这个意思啊!

胡俨见此情景,只当徐景昌没明白,不由得说道:“定国公,伱看此事要不要锦衣卫过问一下?”

“不!”

徐景昌断然拒绝,半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开什么玩笑,这种民间争端,岂是锦衣卫能插手的?

“胡学士,还有你们两位,或许还不清楚。

我已经和陛下商议过了,日后锦衣卫的职责仅限于关乎大明安全的重要军情……至于民间的案件,我们也会管,但必须是重大恶性,且地方衙门,三法司无力处置的,才会轮到锦衣卫出手。”

胡俨一怔,不由得说道:“定国公,可若是锦衣卫出手,定然能迅速立竿见影啊!”

徐景昌呵呵道:“那也不能坏了规矩……更何况刑部天生执掌刑名,责任至重。

他们为什么不能立竿见影?

还是那句话,该是谁的事情,就是谁的,逃避不了责任,也别想糊弄公事。”

“胡学士,你去把从前通政司的办事进度条,贴在大堂上面,让所有人都瞧瞧,到底哪个衙门没有尽职尽责!”

胡俨大惊,“定国公,这么干怕是会让各部脸面无存啊!”

徐景昌哼道:“脸面是自己挣的,不是别人给的,他们不在乎自己的脸面,凭什么让我帮他们维护?

还有,这一次不光要公布做事的进程,还要把这个纳入吏部的考评。

至于具体怎么办,我去和蹇天官商议。”

胡俨愕然片刻,不得不点头,杨士奇和杨溥心中凛然,不得不打起了万分精神。

现在看起来,徐景昌这一次不是玩假的,是真的要大刀阔斧了。

满朝公卿,只能自求多福了。

才转过天,胡俨就按照徐景昌的吩咐,将各部的状况贴了出来,其中刑部下面,厚厚一摞没有完成的案卷。

“居然这么多?”

朱高炽随手拿起来,展开一看,竟然只是一份目录,他顿时为之气结。

“什么刑部,我看就是不行!”

朱高炽怒气冲冲,去找徐景昌,而此刻徐景昌正在跟蹇义讨论此事。

“殿下,你可有事情?”

朱高炽哼道:“刑部到底是怎么回事,居然压着案子不办。

着实是辜负天恩,怠惰政务,太可恶了。”

徐景昌笑道:“殿下稍安勿躁,这也是人之常情,用不着生气,咱们慢慢商量,看看要怎么办才好。”

朱高炽拉过椅子,一屁股坐下,“定国公,还有蹇天官,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徐景昌淡淡一笑,“也没什么好办法,只是我打算停了刑部的官吏的津贴。”

朱高炽一听,大喜过望,“这个办法好,他们不配领朝廷的津贴。”

蹇义眉头紧锁,显得十分不安。

“蹇天官,你反对此事?”

蹇义沉吟道:“殿下,你也知道,我朝俸禄太低,百官难以为生,这才有了津贴,这还是定国公当初的德政。

如今随便停了一部官吏的津贴,岂不是又让他们活不下去了?

这恐怕不妥,也有伤朝廷仁德之名。”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