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还真有个鸿儒会(2/2)
咱们孔孟门徒,不能给祖师爷丢人。”
“说就说吧,我们是来应试的。
先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然后才能谏言君父,匡扶社稷。”
科举是朝廷的抡才大典,选出来的人才也是国家体面,长得不好看,说句不好听的,都影响国家形象。
当然了,有人愿意为了恰烂钱什么都写,也有人愤愤不平。
可也有人不爱听,出言讽刺道:“当了官,有了荣华富贵,就更舍不得仗义执言,到时候还不是奸佞说什么就是什么。”
亦失哈担任厂督之后,第一个就来拜会徐景昌。
一个年轻学子跳上了桌子,大声怒吼,“天覆之,地载之,君上父母师长恩任养育教导呵护之……夫子乃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岂能允许他们如此糟蹋!
还有骨气的,跟我走,去找他们算账!”
锦衣卫的名册开销,让他交给了兵部和户部……这倒不是说当时徐景昌就看到了这一步,而是他不想干脏活,锦衣卫的权柄虽然重,但作为特务头子,始终不符合他的期望。
当然了,以他现在的名声,别说殿试了,就连秀才都考不上。
不久前,他在激烈程度仅次于江西的浙江乡试当中,考中了第五名,成绩相当了得。
比如从浦江来的举子郑秀。
同乡却是一声长叹,呵呵笑道:“郑兄怕是不知道,那边不光有塑像,还有人在跟过路的宣扬,说是武人收复北平,驱逐胡虏,是所有人的大恩人。
尤其可恶,他们说是武夫保卫了文人高高在上的地位,不然还要继续当大元朝的狗奴才。”
亦失哈在徐景昌这里,满载而归,大喜过望。
结果自己就傻乎乎的,留下了名字,这不是要坏事吗?
他想也不想,赶快去会馆,想要讨回来签名。
因此各省举子,纷纷进京。
郑秀的一个同乡,就忍不住抱怨,“我今天刚刚经过长兴侯的府邸,发现那边正在赶制一批汉白玉的神像,正是开国功臣的,其中中山王徐达排名第一,那个神像,栩栩如生,好不威风。”
等郑秀往居住的客栈走去,冷风一吹,脑子就凉快了。
其中几个高手,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现了二创超越原著的伟大成就。
如此一来,东厂就有自己的小金库,可以发展眼线,从容办事。
双倍机遇,试问谁能拒绝?
也就是说,东厂从锦衣卫借调一个千户,这个千户是从兵部领俸禄。
然后以宿卫皇宫的名义,从国库支取一部分。
这些年轻的读书人,义愤填膺,纷纷签字画押,气氛热烈。
亦失哈那也是跟着朱棣鞍前马后,战场冲杀,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好啊!
果然有读书人结党营私,天子脚下,他们竟然如此狂妄。
难怪扬言要刺杀定国公呢!
看起来是真有个鸿儒会!”
亦失哈抽出佩刀,冲着手下人怒吼道:“走,跟咱家捉拿逆党!”
他率领着二百锦衣卫,气势汹汹杀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