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一眠再入红尘中(2/2)

就这么一问一答,夏医生的语速很慢,也很平,屋里很黑,昏黄的一盏小灯,有一股淡淡让人安神的味道飘来,我渐渐的有些犯困,而对面的夏医生,与他本来的熟悉让我的心情比面对朱长修的时候踏实安心了许多,我和他,也是本有着渊源的纠缠啊。

看着他忽然让我的思绪跑到了那个烟火漫天的夜晚,跑回了八十年前,杜衡,赵石南,赵凌泉的时代。

-------------往昔------------- 赵石南从北平回到了扬州,北平的院子,除了留下两个年长的家丁看着,其余的人也都随着回到了扬州,一车车的器具,一车车的锦缎,都重新回去。

院里的秋千,寂寞萧索,想着来到北平,杜衡欢歌笑语的坐在那里荡秋千,似乎还是昨日的事,一转眼,物是人非事事休。

赵石南的心里说不上的滋味。

沉重的朱漆大门“咣当”

一声关上,原来锁了一个人,如今,这里锁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时光荏苒,赵石南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从北平,到天津,到西南,只要有锦缎,必有赵家的锦。

只是那锦,再不叫成悦,只是普通的赵家丝绸锦缎。

但赵家的普通锦缎,也远胜于寻常商户。

销的也极好,但是无论销到哪里,赵家的人都知道,锦是一则,更重要的是,要探问少***下落。

尤其在上海,开了不下十家分店,赵石南得了闲就去上海的分店,有时坐在店里一整天,也不说话,只是看着来来往往的路人神情落寞。

到了晚上,再用酒把自己灌醉。

醉了吧,只有醉了,才能在梦里看到那张纯净的笑脸,那幅抿唇轻笑的俏皮神色。

扬州的老宅,赵石南很少回去,茯苓生了儿子,如今母亲赵老太太终于称心,整日看着乖觉的孙子于心甚慰。

赵石南偶尔回去,除了看看儿子,心里竟然空的找不到一点寄托。

茯苓有次怯生生的问着赵石南:“母亲说该给孩子起个名字,找了族里的老太爷,起了政辰的名字,你觉得呢?”

赵石南摸着孩子的脸蛋,点头应着:“随母亲吧,她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

“大名可随了老太太,你起个小名吧。”

茯苓的声音低的几乎要哭起来,从杜衡不见,她就几乎没见到过赵石南,好容易见面,也说不了两句话。

如今孩子想得个名字,竟也如此艰难。

赵石南的声音很清冷:“小名?

叫思衡。”

说着定定看着孩子,可惜孩子长得像赵石南,如果像茯苓,自然便像杜衡。

赵石南看着孩子有些怔忡,如果这是他和杜衡的孩子,该有多好?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