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风不定:北平(1/2)

赵石南和杜衡在火车上行了两天,终于到了北平。

一下火车,杜衡便冻的一激灵。

正月的北平,还是银装素裹冰雪纷飞的季节,杜衡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天气,又干燥又清冷,只觉得头都被冻木了。

好在有同乡李先生早已等候在火车站,看到一行人下车热情的招呼上去。

李先生在北平也做着丝绸的生意,还兼着政府里一个闲职,不过是花钱买个名头,倒也小康人家过的富庶。

将赵石南等人接到马车上,向着什刹海一带行去。

“石南,这院子的地段,气派,自是不用说,就是价格高了点。

也是人家祖上留下来的,如今兄弟几个都离了北平,才要卖的。

我先说着租了下来,你要是看着中意,再和他们商量是租还是买。”

李先生和赵石南熟识,打点的也周全。

双叶好奇的把马车一侧的帘子掀开,杜衡有气无力的睁开眼,看着窗外的景致,不禁“咦”

了一声。

万木萧条,积雪莹莹,眼前却是一个大湖,冻成了冰,还有人在冰上滑着。

杜衡挣扎着抬手指着滑冰的人:“他们在做什么?”

李先生笑道:“夫人一定是久居江南,那是一群孩子在滑冰呢,湖水在冬天冻实了,孩子们拉着冰车在上头滑着玩。”

杜衡只觉得有趣,使劲撑着看的目不转睛。

赵石南把帘子放了下来,也不避讳李先生,把杜衡揽进怀里,温声道:“歇歇吧,等身子好些,有的是时间看。”

转而问着:“这是什么湖?”

“这叫什刹海,也叫后海。”

李先生来了兴致,“这地儿可是风水宝地,和后海对着的前海,可是宫里头的。

就这一片儿,”

李先生撩开帘子,“那儿,那是康熙朝明珠的府邸。”

“那儿,是逊帝溥仪生父摄政王载沣的府邸。”

赵石南听着心里一震:“如今可还有人住着?”

“有啊,载沣的府里现在还有几个旧宫里的老太妃住着呢。

所以这地儿是潜龙邸,周围都是皇亲贵胄。

院子的价格自然高些。”

李先生叹道,“这户人家,先祖还是户部尚书呢。

但那府邸的规格和亲王府还是不能比的。”

闲聊着,不多时马车穿过几个胡同,到了一所院子的门口,李先生先下了车:“到了。”

赵石南扶着杜衡下来,一股清冽的风吹过,吹得人整个都通透了。

杜衡只觉精神好了一些,随着赵石南进了院子,这是出三进的院落,还带着一个假山灵石的园子,比起扬州的赵家老宅总体上自然是小了不少,但北平的建筑方方正正,院落自带高大气派,倒觉得分外宽敞。

一行人从第一进走到最后一进,这高大宏伟正合了赵石南的意,不觉看向杜衡:“衡儿,你觉得怎样?”

最后一进通常是主人的卧房,比起前面几进,屋檐矮小些,却更有生活气息,杜衡看着屋前东边一株芭蕉,西边掉了叶子,不知是什么树,树旁支着一架秋千,只觉得心都要融化了,墙里秋千墙外道,杜衡爱不释手的摸着秋千,很喜欢,却一路听着李先生介绍,总觉得这里太招摇了:“是很好,会不会太奢靡了?”

赵石南素来张扬,并不管这些:“觉得好就买了吧。

要多少钱?”

李先生看向赵石南,犹豫着说道:“说是要两千五百大洋。

便宜不了的。”

那时一处一进的普通院落也就四百大洋。

这个要价高的离谱。

杜衡一听更加不舍,看向赵石南说道:“不如先租着吧。”

两千五百就是对赵家,也不是小数目。

赵石南摆摆手:“值得就买。”

杜衡喜欢,毫不觉得心疼。

此时赵石南才体会到,倾尽天下,只为红颜一笑的滋味。

而且这个家,只有他和杜衡,再无旁人,就是多少钱也值得。

李先生应声说好。

下人们很快把院子收拾妥当,最后一进屋子是赵石南和杜衡的起居室,垒上炭火盆子,顿时暖意融融。

修整了几天,赵石南便带着杜衡去了西华门外王太医的家里。

因着有了省主席的手函,王太医对他们很是客气。

杜衡好奇的打量着太医,也很一般的郎中没什么差别,不是传说中神医的鹤发童颜,长得有些五大三粗,浓眉重须。

但是手一搭上脉,就看出不同了。

不但将杜衡的病情症状说的一清二楚,甚至还问着:“夫人阴虚肾亏,至今无子吧?”

这下不仅杜衡,赵石南也分外吃惊,对太医更加恭敬:“正是。”

“正好一起治了。”

太医随口一说,却让赵石南和杜衡都像被点了穴似的愣住了,许久,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眸中竟似过了千年般沧桑,在王太医这里这么轻易的事,却把杜衡折磨的差点要死。

杜衡拼命点着头:“好,好。”

眼泪几乎要掉下来。

王太医给杜衡先用针灸治疗眼前的虚弱之症,配的中药里,顺带温肾补气。

忽然所有的阴霾,仿佛都拨云见日般的晴开了,病痛,孩子,都变得希望满满。

从王太医那里出来,杜衡一路精神,大大的眼睛恢复了几丝神采。

甚至到了什刹海边上,非要下了马车走一走。

那天他们来的时候是沿着西海从西往东,在什刹海的北面。

而今天恰是走到了什刹海的南边。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在夕阳的斜照下,南边有一个很大牌楼,写着“荷花市场”

几个字。

杜衡露出了久违的笑意:“这里夏天一定有很多荷花。”

赵石南深看着杜衡,紧紧牵住了她的手:“也许。”

杜衡的脸一红,转过头去,却惊讶的“咦”

了起来。

沿着湖的荷花市场里,一溜的新鲜玩意儿。

有糖人,面人,泥人,还有各种杂耍的。

热闹的不得了。

杜衡边走边看,两眼放光。

到了一个面人摊子前,挪不动了步子。

那个面人师傅的手艺很精巧,不仅能做单个的人或者动植物,还能造景。

把很多人物都放到一起捏着,成了一幅大图。

杜衡看着有趣的很,指着背后的湖面和远山问着:“能把这些也都捏进去吗?”

“当然能了。

姑娘要不要来一个?”

师傅把起了手中的面块。

杜衡点着头:“要。”

看到一旁立着端详的赵石南,难得的心情大好,轻轻牵过赵石南,有些害羞着:“把我和他还有后面的景致,都捏在一起。”

“得嘞,夫人。”

师傅刀笔如锋,边看边捏边削,杜衡等得时间久了,只觉得寒气都从脚底涌了上来,不由的跺着脚。

“捏面人还是费时,若是拍照片,这所有的风景也就咔嚓一下。”

旁边一个围观的搭了句话。

“照片?”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