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正义支持券大专文凭(1/2)
第381章 正义支持券,大专文凭
与此同时,在福建的海域上,郑芝龙同样换上了一身笔挺的海军军服,正站在最大的一艘万吨巨轮船旗舰甲板上,眺望远处的海天一线。
“无穷无尽的大海啊,总算快要结束了,终于要有个根了。”
“大哥,我还是想不通,德川家光那个矮子,是不是脑子坏掉了啊?
当年他爷爷被石尚书打的还不够狠?现在的陛下可比当初的万历皇帝还威望高,孙尚书也是主兵事。”
“那谁知道?他们当年被打的其实也不惨,反而是大明耗费甚多,再加上他们没收到建奴打输的消息。
只知道大明正在和建奴消耗,要出兵也不奇怪,毕竟当年的仇怎么来说也不能不报,对吧。
不过想来也奇怪,怎么他们之前就没出兵呢?还有,他是怎么让九州的那些大名听话出征的?
算了,不想了,等我抓到了德川家光再问他,狗日的居然还敢给老子递刀,还有,你考虑好要哪里封地没有?
陛下可是说了,只要老子带队把倭国的登岸基地打下来,就会给十个县的封地。
封地任由咱们选择,我计划留五个,剩下的五个,你一个,端文一个,还有三个李大头他们分。”
“谢大哥,要说这次陛下还真是大方啊,如此一来,我要找个矿产多的,虽然矿产都是陛下的,可售卖那些沿路的东西,也能赚到不少钱。”
而那个时候,整个倭国在对马海峡的战船,已经被陈烨点完了,九州海域的倭军估计也会吓得不敢出海。
这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有更多时间,去了解这些事情。
“没错,雍赖兄你没看陛下当时回京时阅兵的盛况,海军郑将军的海船,那家伙,全是铁做的,比山还高,就倭国那些水师,呵呵。”
还没等听完,百姓们就已经开始担心起来,和读书人议论国家大事不同,百姓关心的,可只有一点,那就是自己的人头税。
货轮拖着长长的尾流加速,直到满速四十节的速度航行,第二天上午就能抵达琉球国海域,与从天津驶来的马祥麟部汇合。
城中的茶楼里,一群读书人本来在讨论着明年科举要增设内容的事情,听到走进来的卖报员的喊声,纷纷买下一份。
“此次战争,是大明皇帝陛下对于倭国挑衅的有力回击,志在直接粉碎倭国所有武装力量,分封倭国土地给大明军将。
临时营地中,朱慈烺在和陈烨一块看着报纸,陈烨手中的平板不时滑动,给朱慈烺看倭国的风土人情。
“真的假的?”
“气煞我也,小小倭国,安敢如此欺我大明?”
“你都已经三十五了,没天分的。”
“你以为老子蠢啊?江户那边地平,陛下肯定不会放过,石见矿产丰富,还有银矿。
还有什么,比直接讨伐一个国家更大呢?
在第三天中午,一共二十二艘货轮改装的战船,就能到达九州海域,与倭国剩余的水师进行接触。
连着八艘两万吨级的货轮响起汽笛,大船汽笛声后,通过船载广播,郑芝龙的话被传到每一个将士耳中。
京师的节奏永远都是最前沿的,同样,一系列政策他们也是最先享受的。
“今日头条,大明属国高丽,时隔四十九年。再次受到倭国入侵!”
也正是因为如此安排,前期郑芝龙才会有更大的自由性,无论是天皇还是德川家光,只要挡着他当土霸王的路,他都不会客气。
“这,这这,你们先别说,听一听!
诶哟,好事啊!大好事!!!真的是大好事来了。”
表现优异,思想端正,能识圣意者,可提拔参与皇家大学进修班,荣获国家管理学大专文凭。”
明朝准备的这场报复性战争,对于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恶事,四十九面前万历皇帝就已经发起过一次,如今再发起,还不用百姓加税,这叫永绝后患。
现在施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郑芝龙的商团活动,所有人都知道,只差一个机会,郑芝龙,郑芝豹,施琅这些武官就会从武变成文。
同时,任期三年满可直接转回大明,或是进行升职考核,期间每年给一月回乡假,轮船飞机通行任选,全程国库报销。
“大哥,那你觉得我应该要哪?帮兄弟参考参考。”
从南方赶来京师备考的学生疑惑的说道,他虽然不通兵事,但他知道,打这么大的一场仗,怎么可能昨天收到预警,今天就已经开始动员发兵了。
“卖报!卖报!大明皇家时报最新刊发!大战来临,报纸第一刊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啊!”
明年开春,大明就会开通从天津前往倭国的轮渡,每艘船可载一千人以上前往,三天就能到达倭国。
“先想怎么安抚倭国的人,要用陛下传授我们的那一套,明日见了马祥麟和芝豹再说。”
皇帝陛下保证,只要是用券兑换的土地,周围必有皇家陆军保护,且方圆十里,不允许任何倭国男人混入,均是大明百姓,并设立公立学校,倭区的百姓子女免费读书识字。
“招人?什么招人?修路又要招人了?”
“你耳背还没好呢?招人结束了。”
“为了陛下!为了大明!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结束了?哎哟,又没赶上。”
“倭国战争结束后,倭国需要大明读书人配合倭国归化官员,以及皇家陆军转业干部主持工作,教化倭国百姓。
随着东番在上个月被打下来,海军继续扩编,他们这些郑芝龙的骨干,已经被京师空降的士官学员换完了。
“卖报的!快说那个正义支持券在哪买?是皇家商号吗?”
郑芝龙腰间的对讲机响了起来,转头向施琅交代后,拿起了对讲机按住。
郑芝龙点点头,感受着船速加快,越来越大的海风刮来,转身向船长室走去,这类似汽车七十码的风有点大,他还真有些受不住。
“卖报的……”
咱们只是有封地,以现在陛下的布局,以后又不能挖矿,我干看着流口水啊?”
“你们恐怕都注意到了,这里提到了一点,皇家大学,带着皇家的东西能简单吗?
“国家管理学大专文凭是啥?有什么用?”
更远处的郑氏商队帆船战舰上,也有广播同步传声,看着旗语同时起帆脱绳,他们将是后续的支援,负责倭国建设,安抚,控制力量。
郑芝龙白了施琅一眼,江户那块地,他看过地图,知道是未来的中心,而且那还是一块大平原,未来必定成为超级大城。
“报告将军!大明皇家海军,全体准备完毕!
目前已与京师马师长,郑上校联系接通,我部于明日与主力在琉球会师,请指示!完毕。”
首先,陛下的信誉是不容置疑的,陛下九五至尊,说了会有皇家陆军保护你们,就有皇家陆军保护你们。
只要是有想法的人,都会控制这块地盘,而谁想去控制,那就是跳在崇祯面前,告诉他自己高瞻远瞩,等着被此子恐怖如斯,断不可留吧。
当一场战争的利益,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且每个人都有利益可取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都会支持这场战争。
郑芝龙回船时,另一头的山东境内,崇祯仍然在继续进行着巡视,不过还是缩减了时间,行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到时候倭国的人也要分到美洲,这不就解决问题了,还能让航海业提前发达,为明朝移民美洲,开化美洲做实验。
京师分田才每人三亩,好多人这个时候努力生娃都赶不上好时候了,全家人分十多亩,哪有一次性几十亩来的痛快。
“诶嘿嘿,大哥,说起这个,等有了封地,你是把大夫人接回来呢,还是就要肥前平户作为封地呢?”
只要是有正义支持券的人,都可以前往就近的皇家商号,寻求前往天津的卡车免费到天津,再从天津免费到倭国,全程吃喝,都有陛下进行免费安排。
最后,就是关于户籍和你们的田产问题,所有人都是正常分田,同时,户籍仍然保留在原地。
“我去!真的假的!四钱银子四亩地?那岂不是一贯钱就有十亩地了?”
这种飞龙骑脸的武装优势,让郑芝龙对于这场仗的海战部分,该怎么打是一点都不关心。
先说时间,否则几百年去不了不是哄骗吗?关于你们什么时候可以去的问题,从明年春节后就可以了。
“嘿哟,刘瘸子,你这不还是不信任陛下吗?而且现在田产登记可是说了不准卖的,举报有奖,谁敢买你的田?”
与倭国各方势力打好关系,谁敢犯禁,让咱们被陛下处罚,不用大哥你交代,我先宰了他。”
与百姓问题相同的,是读书人们看着手中的报纸,满满的难以置信,其中一名读书人还在低声的念着报纸。
“大哥你放心吧,我已经给后续支援的兄弟们交代清楚了,到了之后,保证不犯禁,不劫掠。
崇祯则是通过卫星广播呼出系统,对海军进行激励,虽然口中激情满满,义愤填膺,可朱慈烺却明显感觉气氛很轻松。
“卖报的,给俺一份看看。”
不过,对应的动员还是需要进行,后续对倭国的治理,也需要明朝派人去,所以陈烨和崇祯已经留下了后手,甚至今天下午陈烨还需要带着孙传庭前往高丽坐镇。
重点来了,头两年,给予所有家庭每人两石的粮食补贴,给予粮种,提供耕作工具,保证你们能安家立业!!!”
但从父亲的身上,一点都没有看到大战将至的感觉,这种时刻,不应该很是紧急吗。”
也有理性些的百姓问着奇怪的问题,毕竟倭国那么远,怎么过去,怎么保证利益才是关键,否则买个空气不成,更何况,他们才分了地,怎么愿意放手?
“哎哟,如此一来,这么多人前往天津,天津运转这么多人,陛下岂不是又要招很多人进行安排吃喝?上次修路俺没赶上招人,这次可要去。”
议论纷纷的读书人们说着自己的见解,但无一例外的是,没人觉得明朝会打不过。
“肥前那边地势不好,若是作为封地,以后发展有限,它不过是占了倭国通商的便利罢了,若是长期经营,我感觉还是大阪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