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楚刀成功(2/3)
轮船的事情交给黄月英似乎比交给他自己更加可靠,正好可以让他把心思从轮船上抽出来。
刘封开始冷静思考当前局势,有消息从北方传来,现在曹***正与公孙康,袁尚,袁熙以及乌桓人交战。
历史上这场战争,曹***胜利了。
打败了乌桓人,还解决了袁尚,袁旭,迫使公孙康向他低头。
但那场战争,曹***打的很艰难。
打败乌桓人的时候,几乎是弹尽粮绝了。
要是再持续几日,没准曹***就粮草全无,士卒溃败了。
而且是在公孙康并没有参战的情况下。
现在曹***面对的不仅是袁尚,袁熙,乌桓人。
还有公孙康。
三方联手,再加上他供应的粮食。
源源不断的粮食,必定会把这场战争持续时间扩大无数倍。
甚至,曹***都没有能力剿灭袁尚兄弟。
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冬,要是照这个情况计算。
没准还会延续一年。
这对于刘封来说是件好事,多一年,就多一分巩固。
势力的巩固。
但曹***那个人太强,手下谋臣,猛将无数。
不排除,公孙康这些人挡不住曹***的可能。
所以,还是把建安十三年作为赤壁之战假想的好。
免得措手不及。
建安十三年冬。
还有大概两年的时间。
两年的时间弹性很大,刘封不可能才保持四万五千的军队。
当大旱来的时候,必定会向孙权等人狠狠的敲一笔。
一个郡,或者几十万人口。
狠狠的敲一笔。
那时候势必要增兵的。
没增加一分势力,对于将来争夺荆楚都会增加一分成功率。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天灾。
除了挖深井眼自保以外,有没有办法,把孙权逼得更狠?
大旱,洪涝。
目前江夏,长沙,九江三郡只有应付大旱的深井法。
要怎么应对洪涝呢?
大禹治水,堵那是不行的。
越堵,对于己方控制的城池,地域就会越危险。
那剩下的就是疏通。
加宽河道,加固河道。
江夏,长沙,九江三个郡,都是处在长江附近,水系发达。
把小河,挖大,把中河挖大。
把大河加宽。
甚至连长江都可以挖大一些。
加大泄洪速度,就可以减小洪涝带来的损失。
而且挖宽长江,这种事情也不是没可能。
洪涝前边就是大旱,在大旱的时候,河道内的水必定下降,甚至断流。
那个时候,就是大举挖通河道的时机。
而且,己方的泄洪速度越快,洪水就越回朝着下游冲去,造成江东的水患更大。
这就叫做死道友,不死贫道?
牺牲江东,保存九江,长沙,江夏。
甚至因为这一段的水系泄洪速度快,可以造成缓解整个荆楚地域的洪涝程度。
达到在天灾中保全荆楚的目的。
刘封的目标是荆楚,不是江东。
虽然加固河道,疏通河道。
是保全荆楚,把痛苦建立在江东身上。
但刘封心里却没有半点犹豫。
江东?
那一片地方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内都可能是敌人。
即能挽救自己,又能牺牲敌人。
这么好的事情,上哪去找第二次啊。
想着,刘封眼中的亮光越来越多。
并且,从案上迅速的抽出了一张空白的竹简,在上边书写了起来。
大略就是命江夏太守蒋琬,大力整治河道,疏通河道。
挖掘加宽河道。
书写好以后,刘封立刻放下。
又抽出了一张竹简,给九江太守马良也写了一封类似的命令文书。
三张写好以后,刘封迅速从叫来了一个护卫,命他把这三份文书交给前院,“主簿处”
进行派送。
杨武将军府已经升级,主簿,长史等等都有几个小吏进行管理了。
虽然没有能力出众的人才镇守,但是系统已经能够勉强运作。
刘封的命令,已经不用经过江夏太守蒋琬的手,就可以进行三郡的派送了。
真正的做到了凌驾于地方官员之上了。
文书被派送出去以后,刘封长长的呼了一口气。
这人啊,只有轻松下来,才能想到更多的解决办法。
这种加固河道,加宽河道的办法, 本早该想到的。
但都是那该死的曹仁。
现在好了,曹仁一网成擒。
整个人轻松下来以后,脑子都灵光了不少。
轮船。
应付天灾。
等等事务都得到了解决。
现在就等张道,许正,费观他们继续扩充粮食,最后再发财了。
刘封心中微微一笑。
昨晚上与二女盘肠大战,来了个一龙二凤。
浑身清爽,今日又解决了两个难题。
刘封有些感叹,或许双娶了这两个美人。
真的能带来运气吧。
不过,今日注定是收获的日子。
刘封心中还在感叹,就见又护卫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