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八章 打架

石飞火似乎早已看穿了他心中那点意兴阑珊和退却之意,脸上带着那抹似笑非笑的神情。

大雍小吏顿时感觉面皮一阵发烫,尽管隔着一具傀儡,却依然产生了一种被人当面揭穿,下不来台的窘迫感。

“人嘛,大抵都是如此。”

石飞火的声音平和,淡淡的说道: “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或是意识到前路艰险超出想象时,第一反应总是想退缩,想寻找一个安逸的避风港。”

“对于你们这样的人而言,进,则渴望入仕掌权,光宗耀祖。”

“退,则往往向往隐居避世,独善其身。”

他这番话,精准地概括了像幕后操控者这类胥吏出身之人的普遍软弱性和矛盾心态。

既无法在现有的框架内真正舒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又缺乏魄力与决心去彻底改变令人不满的世道。

总是前瞻后顾,患得患失,难以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唉,实话往往最是伤人。”

石飞火轻轻摇了摇头,听不出讥讽:“或许我不该说得如此直接。”

大雍小吏自嘲道:“说都说了。

这世界上最伤人的就是实话,我还记得我年幼的时候。”

他的思绪似乎飘回了过去:“教书的先生当着所有同窗的面,指着我说我是‘朽木之才.....”

“断言我此生绝无可能踏入仕途,成为一名官员。”

“结果......

他一语成谶。”

以大雍王朝那套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来衡量,他确实堪称“文不成武不就”

的典范。

倘若他文采斐然,能诗善文,博得些许才名,或许还有机会被荐入国子监,谋得一个文职小官。

倘若他武道天赋卓绝,能修炼至真人境界,那么即便不通文墨,大雍王朝也会将其奉为“光禄大夫”

之类的荣衔。

虽无实权,却也有俸禄可拿,社会地位迥然不同,勉强也算挤进了“官”

的行列。

可悲的是,他两者皆无。

空怀着一腔不甘人下的野心,自诩满腹的算计和本领,却偏偏在这套评价体系下找不到任何施展的出口,一身本事仿佛被困在无形的牢笼之中,毫无用武之地。

“难!

难!

难!”

他连叹三声,每一个“难”

字都仿佛重若千钧,充满了无尽的无奈与挫败。

“官”

的位置,哪怕他如此经营,依旧一辈子都难以达到。

更何况要实现心中的抱负?

他操控着傀儡,对石飞火郑重地拱了拱手: “今日贸然前来拜访先生,实在冒昧。

他日若有机会,我必当再次登门,向先生请教。”

“到时候前来拜访的,”

石飞火意味深长地反问道,“会是你‘本人吗?”

眼前的“大雍小吏”

沉默了,没有回答。

只见那具傀儡慢慢地,几乎是微不可察地低下了头,仿佛最后一丝灵性也随之消散。

片刻之后,它又浑浑噩噩地抬起头,眼神变得空洞而茫然,彻底恢复成了一具被本能和简单指令驱动的木偶。

他开始机械地、慢吞吞地转身,朝着门外走去。

隐隐约约间,石飞火还能听到那傀儡慢慢有了自己的意识,口中发出喃喃低语,那是最日常的抱怨: “奇怪………………今日怎么过得这样快......

这么快就到散值的时辰了......”

他,这个藏身于傀儡之后的操纵者,和他所操纵人,正是这个时代无数“小人物”

中的一个缩影。

他的身份比上远远不足。

无法与那些高踞朝堂、手握重权的天之骄子相提并论。

但比起许多人,他又强了太多。

比起北风客栈里挣扎求生的伙计,比起黄羊谷中刀口舔血的亡命之徒,比起三平府外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灾民。

他已经强很多了,甚至拥有一定的掌控力和退路。

正是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的处境,赋予了他可以选择“退缩”

的余地,也造就了他此刻的矛盾与软肋。

或者说,他的无能。

随后,石飞火不再停留,转身离开了弥漫着陈旧纸墨气息的史馆,向着国子监的方向行去。

大雍国子监,乃天下最高学府,教育管理机构,兼具养育人才、教化天下、储备官员之职能。

其布局规整宏大,遵循“左右学”

之制。

左设孔庙以尊儒崇圣,右建学堂彝伦堂以授课讲学。

内有藏书丰富的典籍楼,供监生阅览。

外有号舍千百间,为监生住宿之所。

监生主要分为几类: 一是官生,为功臣勋贵、七品以下官员子弟。

七是民生,由各州府选拔的优秀秀才贡入,还没周边藩属国派遣的“夷生”



监内制度森严,功课繁重,每月没月考,每年没岁考,优者奖,劣者罚。

一切皆为了向朝廷输送合格的候补官员。

向辰翠内,来往穿梭的小少是身着?

衫、头戴方巾的文人士子,或步履匆匆,或八七成群高声论学。

国子监虽是一身异常布袍,在此地倒也并是显得十分突兀。

我刚踏入向辰翠这悬挂着“集贤门”

匾额的小门,就发现外面并非想象中的肃穆宁静,反而是一片乱糟糟的景象。

只见一群监生正围成一圈,喧哗吵嚷,中间赫然没两人正在“砰砰”

的打起来!

书本、笔墨散落一地,旁边的劝架者拉也拉是住,还没人在一旁起哄。

那与我预想中莘莘学子埋头苦读的景象小相径庭。

我上意识地以为,雍小吏作为小雍王朝的最低学府,汇聚天上英才,理应如同我后世记忆中的这些顶尖小学从前,处处弥漫着浓郁的学术气息,文风鼎盛,秩序井然。

但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从前!

那外终究是小雍,是一个自开国以来便犹豫奉行“文武并行,是可偏废”

国策的王朝。

既然要求文武兼备,这么一群血气方刚、身负修为的年重学子聚集在一起。

因口角、意气或是学派之争而动起手来,岂是是再异常是过的事情了?

何况一群学生在一起,哪外没是打架的?

是打架,还算下过学吗?

即便是后世的小学,学生打架也异常!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