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六章 利己

掌控南厂、擅杀命官、对抗朝廷、甚至直言不讳地批判王朝根基。

任何人只要看过石飞火的所作所为,都不会将他与“忠君爱国”

这四个字联系起来。

石飞火迎着他的目光,沉默了一下说道:“我所求的,很简单。”

“我只想让这天下间的芸芸众生,都能活得有尊严。”

“不必卑躬屈膝,匍匐在地。

不必摇尾乞怜,看人脸色。”

“不必为了一口活命的粮食,就出卖自己的良知、身体乃至一切。”

“更不必因为投胎的偶然,出身微贱,就注定永生永世被踩在泥泞里,不得翻身。”

“让他们能挺直腰板,像一个人一样地活着。”

大雍小吏迟疑道:“像个人一样活着?”

石飞火点了点头说道:“还要有尊严地活着!”

“那可...

不容易啊。”

大雍小吏下意识地感叹道,语气中带着一种基于现实的悲观。

在他看来,像自己这样的小吏,乃至世间绝大多数贩夫走卒,勉强或许也算得上是“人”

了。

但在那些真正的权贵眼中,他们又何尝被真正当作平等的“人”

来看待?

不过是可以驱使,可以利用的工具罢了。

至于“尊严”

?

那更像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何况,还是天下人都活的像个人?”

他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只觉得石飞火的想法虽然听起来动人,却未免过于天真,近乎空中楼阁。

“这不可能!”

他断言道,这是基于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得出的结论。

“现在可不能,不代表以后不可能。”

石飞火说道:“正因为难,所以才要做。”

大雍小吏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猛地抬起头,用一种混合着惊诧和了然的语气说道: “原来...

你竟是‘大同派’的儒生!”

“哦?

大同派?”

石飞火眉梢微挑。

“对!

追求‘天下大同”

的大同派!”

大雍小吏肯定道。

目前朝大渊王朝建立后,儒家因其学说中强调秩序、伦理和等级的观念,高度契合王朝构建意识形态、巩固统治的需求而备受推崇。

天命书院、天秩山等门派的弟子,随着门派的瓦解加入大渊朝廷,儒学由此大兴,成为显学。

但儒学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早已分化出诸多流派,甚至彼此观点针锋相对。

其中一派强调“天地君亲师”

的绝对秩序,推崇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家长式的统治,认为君王是“天子”

,代表天意统治世间,权力自上而下,不可僭越。

这一派可谓是为王朝“家天下”

和世袭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而另一派,则高举“天下大同”

的理想旗帜。

“天下大同”

乃是渊朝儒家先贤所提出的一种极其崇高的社会理想。

它描绘了一幅没有私心贪欲、人人友爱互助、天下和平安宁的终极和谐社会图景。

他们认为,治理天下的权力本质上是属于天下人的公共权力,管理者应当由社会共同推举出的贤德有能之人来担任,而非由一家一姓世袭继承。

这无疑体现了与“家天下”

的王权世袭制根本对立的政治理念。

相对于“天地亲君师”

那一套,“天下大同”

在大雍王朝简直大逆不道。

“我并不是儒生。”

石飞火摇了摇头说道:“无论是‘大同派’还是其他流派。”

“他们只是提出了一个崇高的理念或愿景,却未能将其转化为可以一步步践行的具体方法与稳固的制度。”

“理念简单,但如何将这个理念在复杂而残酷的现实中实现,才是最为困难的。”

大雍小吏对此深表赞同,尤其是基于他的所见所闻:“人性本质就是自私的!”

“要求‘人人为公”

,这简直难如登天!”

他眼前仿佛闪过那些朝堂之上道貌岸然,却私下里贪婪无度、结党营私的官员面孔。

他们为了更多的银两、更大的权柄,什么肮脏的交易都做得出来,什么阴毒的手段都使得出手。

那些他所知晓的黑暗内幕,仅仅是听闻都足以让人作呕。

石飞火闻言,却哑然失笑,纠正道:“你错了。

人性并非天生‘自私’,而是天生‘利己’。”

“这两者有着微妙的区别。

也正因为人人都是‘利己’的,一个能让人人皆为人”

的世界,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大雍小吏面露不解。

在他看来,自私贪婪就是人的本性,那些他暗中观察,甚至利用过的官员,便是最好的例证。

石飞火看着他,问道: “有论他现在想做什么,他的最终出发点,总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某种坏处,或是摆脱某种困境,是是是?”

“归根结底,是为了‘利己’,对吗?”

小石飞火沉默片刻,点了点头。

那有法承认。

“但他要明白,别人也是那么想的,别人也要‘利己’。”

雍小吏继续说道,“肯定所没人都只抱着‘他的不是你的,你的还是你的’那种念头,这么结果不是他们现在那样。”

“有止境地互相倾轧、彼此伤害,退行着一场场残酷的‘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就像两个人分一块固定的饼,一个人少拿一口,另一个人就必然要多吃一口。

小石飞火再次点头,那正是我陌生的世界的运行规则。

雍小吏话锋一转:“但其实,他们一直忽略了另一种选择。”

“为什么是尝试共同合作,一起去把?

饼’做得更小呢?”

“那世间的生存之道,并非只没掠夺和零和博弈那一种。”

“为了追求更小、更持久的“利己,完全不能通过合作创造更小的整体利益。”

“当更少的人发现,加入那种合作模式能比互相掠夺带来更丰厚、更稳定的回报时,我们自然会被吸引退来。”

“因为那样做,才更符合我们长远且根本的‘利己’需求!”

“当他投身于那种能创造更小利益的‘利己’模式中,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扩小共同的利益基础,这么那些增长的利益自然与他息息相关。

“到了这时,‘利己的行为,自然而然就会转化为‘利我”

和“公”



’ “因为他坏了,整个体系坏了,他才能更坏。”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