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刨子下的年轮(2/2)
“老郑买了明天的火车票,要带嫂子和孩子来城里玩,说要去游乐园,咱们明天去给他接风!”
我赶紧关了炸锅,往工地跑。刚到工地门口,就看见老郑穿着新洗的蓝色工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拿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 —— 里面是结的工程款和奖金。他的妻子穿着件红色的棉袄,是去年老郑寄回家的,儿子穿着那件蓝色羽绒服,手里举着 “年级第一” 的奖状,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
“老郑!” 我喊了他一声,他转过头,看见我,笑着跑过来 “叔,你来了!我正想去找你,给你带了包老家的茶叶,你尝尝”,他从包里掏出个纸包,里面装着晒干的茶叶,“这是我自己家种的,比工地的散装茶叶好喝”。
工头李哥拍着老郑的肩,笑着说 “老郑,以后有活还找你,你做的模板我们放心,比年轻木工做得还好”;工友老张递过来一瓶矿泉水 “老郑,恭喜啊,终于能回家陪老婆孩子了”;其他工友围着他们,笑着说 “老郑,该请我们吃泡面了,还得加火腿肠!”
儿子跑到老郑身边,扑进他怀里,抱着他的腰 “爸,你的手怎么这么硬?” 老郑笑着说 “爸天天刨木头,手上长了茧子,这样刨出来的木马才结实”,儿子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画着老郑刨木头的样子 “爸,我画的你,老师说画得好”。
妻子拿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腌萝卜干 “叔,这是我自己腌的,你尝尝,老郑说你之前总给他人家吃的,谢谢你照顾他”,又从袋子里掏出件毛衣 “老郑,这是我给你织的,冬天在工地穿,别冻着腰”。
老郑接过毛衣,眼眶有点红,声音有点哽咽 “谢谢大家,真的谢谢你们,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再累也值”。他给儿子看手里的奖金信封 “儿子,咱们明天去游乐园,还去吃汉堡,你不是一直想吃吗?” 儿子高兴地跳起来 “太好了!谢谢爸爸!”
我看着他们一家人的样子,突然明白老郑刨子里的秘密 —— 那些磨破的工装,不是狼狈的证明,是他对家庭的责任;那些贴满膏药的腰,不是脆弱的象征,是他对生活的坚持;那些没舍得吃的泡面,不是寒酸的标签,是他对家人的爱。
就像那把用了五年的木工刨,看似普通,却藏着他十年的手艺与坚守;就像儿子的那张奖状,看似微小,却给了他在大城市打拼的勇气;就像妻子织的毛衣,看似简单,却裹着最朴素的温暖。
“老郑,来包泡面吗?今天给你加两根火腿肠,再炸根油条”,我笑着递过东西,老郑接过,分给儿子一根油条 “快尝尝,叔炸的油条最好吃”,儿子咬了一口,笑着说 “真好吃!比家里的油条香!”
风卷着工地的水泥灰,却带着温暖的味道。我看着他们一家人的笑脸,突然觉得,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日子,那些刨木头的 “沙沙” 声,那些藏在工具包里的思念,都值得了 —— 因为爱与坚守,总能等到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