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77章 釜底抽薪(1/3)

几天后,周父再次见了何雨鑫。

“雨鑫,上面的决定下来了。”

周父将一份文件推到他面前,“原则上同意你们黄河集团的方案,由你们先行收购稀土初级产品,创造谈判筹码。

另外,相关同志也受到了严肃批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会得到纠正。

邮电部那边,也会有人去沟通。”

何雨鑫接过文件,迅速浏览,心头一震。

文件末尾还有一个附加要求:此事必须办成。

“周叔,这‘必须办成’.”

何雨鑫感到压力巨大。

“这意味着没有退路。

成功了,皆大欢喜;失败了,影响会很不好。”

周父看着他,“你们有这个把握吗?”

何雨鑫深吸一口气:“这事我得向我哥汇报,最终决策需要他来定。”

“尽快。”

周父点点头。

何雨鑫回去后立刻拨通了香江的长途电话。

何雨柱在电话那头听完弟弟的汇报,直接道:“答应他们。”

“可是,哥.

这事哪有百分百成功的。”

“这个你不用管,我会安排人去做,你负责把内地的那部分协调好。”

“好。”

“还有你们动作要快,拖得越久我这边压力越大。”

“我知道了。”

兄弟俩通过电话后,黄河集团庞大的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国际市场上出现了十几家公司开始,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悄然收购稀土精矿和初级产品。

同时,另一批公司开始针对性地大批量购入关键的稀缺半导体元件和工业部件。

开始还没有什么,还有人笑话他们啥,这是什么时候,囤货那不是等着赔本么。

接着重头戏来了,当内地稀土出口量被某家公司买断,还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了,国际市场一公斤都收不到的消息逐渐在国际市场传开时,整个国际市场炸了。

稀土原矿价格开始上涨,不到一个月,涨幅超过五成。

稀土成品价格更是一路飙升,部分稀有品类价格翻了三四倍。

黄河集团提前布局购入的半导体元件与工业部件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在期货市场上,相关品种价格剧烈波动,不少做空机构损失惨重。

黄河利用这个机会在期货市场又薅了一次羊毛,差点没把搞这些资源期货的资本薅秃了。

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开始发酵。

先是行业组织发表声明,呼吁中方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

随后,一些国家的官方机构也陆续发声,通过外交渠道表达关切,要求中方“恢复稀土正常出口”

,并暗示可能采取进一步措施。

国内方面,也有不同声音传来。

有部门对不明公司(为了保护黄河未公开)大规模收购稀土初级产品的行为表示质疑,认为此举推高了国内资源价格,干扰了正常市场秩序。

更有媒体刊发文章,暗指某些企业借机囤积居奇,影响国家形象。

面对内外压力,何雨鑫多次往返于内地与香江之间,同时协调各方关系。

包括老方和老赵都动了起来,帮着黄河顶住压力。

而黄河此次行动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小日子的稀土公司,还不是一家公司,正处在煎熬当中。

他们依赖于国内的稀土,获取暴利,以为此技术研发,如此反复,公司蒸蒸日上。

现在货源没有了,世界上其他产稀土的国家根本不卖给他们,就算卖也没什么利润,再加上他们的货之前被买空了,还下了一笔订单超级大的订单,如果不交付他们将面临巨额的赔偿,裤衩赔掉都不够那种。

他们还在等待国内放开稀土供应时,N家黄河壳公司的采购人员同时拿着订货合同上门催货,欧美韩等地的都有。

“八嘎,他们难道是商量好的么?

为什么这点时间都等不了,你们采购去联系中方了没有?”

马鹿平八郎在会议室里大声呵斥下属。

“社长,我们天天都跟在沟通,那边开始还说让等等,后面根本不回应了。”

“八嘎,八嘎,你们都是废物么,外务省那边你们去没去过?”

马鹿平八郎咒骂道。

“去了,他们表示爱莫能助,不光是他们其他国家也都去了,中方不予回应。”

“现在怎么办?

你们赶紧给我想办法,把我们公司的货卖空的那个混蛋呢?”

马鹿平八郎大声质问。

“社长销售课长早就跑了,带着家里人一起跑了。”

“纳尼,这家伙是不是收了好处?”

马鹿平八郎脸色更难看。

“这个.”

“回头再找他算账,现在说说我们怎么办?”

“我们现在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技术和设备,对方也提过这一点。”

一个下属道。

“八嘎呀路,他们的心思大大的坏了,他们是不是最开始就打的这个主意。”

“没人敢回答。”

“如果我们不答应会怎么样?”

马鹿平八郎问道。

“上法庭。”

“然后呢?”

马鹿平八郎道。

“破产清算。”

“八嘎。”

与此同时另外一家稀土公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社长,小犬二郎的表现甚至还不如马鹿平八郎。

黄河的那些公司可没有给他们那么多时间拖延,很快法院的传票就送到了两家公司。

这两家公司请的律师哪里是黄河律师团队的对手,在法庭上节节败退。

一周后,何雨柱接到了电话,“老板,小日子那边认赔了,同意转让技术和设备。

但刚刚收到消息,他们的海关想以‘涉及战略技术出口’为由,扣下了所有设备和资料箱,我们订的船在横滨港出海。”

“知道了,你们运货的时候迷惑一下对方,真正的货运到另外的地方,把地址告诉我,我安排运走。”

“是,老板。”

“资料和设备盯好了,别让他们耍花样。”

“知道。”

三天后,一个持加拿大护照、名叫“陈文”

的华裔,低调入住横滨一家不起眼的商务旅馆。

深夜,横滨港区戒某集装箱码头,何雨柱避开了探照灯与巡逻队,用钥匙打开了一个仓库。

十几分钟后,仓库中空空如也,翌日傍晚,“陈文”

先生登上飞往新加坡的飞机。

几天后,一艘霍家的货轮从新加坡出发,目的地青岛港。

里面的核心设备和关键技术资料,只是一部分,资料何雨柱全部复制了一份,设备则留下了一部分以后黄河发展需要用到的。

剩下那部分也足够让国内的稀土提炼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何雨柱觉得可以了,盈满则亏。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