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冀东行与新的布局(1/4)
何雨鑫在冀东的考察持续了三天。
在赵丰年安排的人员陪同下,他先后去了电视机厂工地、扩建中的电机厂、已经投产的摩托车厂以及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的钢铁厂。
摩托车厂能这么快,主要还是因为设备都是现成的,从香江运过来就好了,而冀东这边直接把一片原本给别的单位的新建厂房给了摩托车厂。
为此原来那个单位的人还闹了情绪,差点捅到上面去,摩托车厂的领导答应帮他们建新厂房并安置一些那个厂子返城的待业子弟才把这事解决。
摩托车厂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组装最新款的“黄河”
牌摩托车。
厂长自豪地介绍:“何总,我们现在月产能已经达到500辆,订单排到了明年。
主要是发动机生产慢,不然一个月能生产1000辆。”
“发动机?
生产线不是给你们配了么?”
“主要是熟练工少,发动机又精密,所以.”
“那你们就培养啊,这批设备满载的话,能月产20003000台发动机,你们这才四分之一,你们不该反思反思么?”
何雨鑫脸色可不好看。
“这”
“有什么困难你就说,不用藏着掖着。”
“说到底还是人。”
厂长道。
“那我给你指条路,赵书记以前可是四九城一个中专的老师,他已故的岳父更是那个中专的校长,而且赵书记还在四九城轧钢厂干过,他儿子现在还是四九城汽车厂的厂长。”
何雨鑫是彻底把赵丰年给卖了。
“真的假的?”
厂长惊呼。
“你去问问不就知道了,不过你想让人来这边,待遇低了可够呛,要知道那些人可是四九城的户口。”
何雨鑫道。
“这个倒是难事。”
“主意我给你出了,我下次来你这产量最少要翻倍,不然我可要跟上面好好说道说道了。”
“明白,明白。”
“另外,你不要光盯着四九城,津门的中专也很多,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冀省的,过一段时间电视机厂和电机厂就该投产了,你自己看着办。”
“我会抓紧办,抓紧办。”
厂长的头上的冷汗冒了出来,他是从别的厂子调过来的,现在还挂着代理呢。
何雨鑫又仔细查看了生产流程和质量检测环节,临走时道:“质量把关一定要严格,研发也不能落下。”
“明白,何总。”
厂长之所以这种反应,那是因为第一次何雨鑫来他根本没当回事,结果隔天他就被上级领导谈话了,说得很难听,不能干就滚回原来的厂子去。
他原来不过是个副的,那个厂子效益也一般,让他回去丢人不说,回去也没地方了啊。
在电视机厂建设工地,巨大的厂房骨架已经立起。
项目负责人指着图纸汇报:“主体工程下个月完工,设备采购合同已经签了,都是日本最新的生产线,预计年底前可以试生产。”
何雨鑫提醒道:“人才培养要提前进行,工程师请来了没有?”
“请了,已经开始了,不过没有实操的地方,进度有点慢。”
“你跟上面反应一下,看人能不能去别的电视机厂学习一阵子。”
“这个我之前没想到,我回头就打报告。”
“抓紧,别到时候生产线装好了,你们投不了产。”
“明白。”
最后一天,何雨鑫重点看了钢铁厂的技术改造进度。
新引进的连续铸造设备正在安装,厂总工程师介绍:“这套设备投产后,我们的钢材质量能提升一个等级,不仅可以满足摩托车厂的需求,还能为未来的汽车生产做准备。”
何雨鑫对厂长道:“汽车你们可以先联系香都的汽车厂,那边需求量会很大,不过运输是个大问题,当然近的也有,四九城汽车厂和津门那边汽车厂你们也可以联系联系业务。”
“好的,何总,是我们工作做的不到位,忽略了周边城市的工业。”
钢厂厂长道。
“现在经济形势变了,你们要多出去走走,在家等订单以后怕是要饿肚子了。”
何雨鑫道。
“这个.
不都是等着采购上门么?”
厂长道。
“采购能跑的地方多了,为啥非要来冀东,你们又没有什么名气。”
何雨鑫道。
“明白了。”
考察结束后,何雨鑫与赵丰年进行了一次长谈。
“赵叔,这几个项目的进度比我预期的要好。
特别是摩托车项目,市场反响很好。”
何雨鑫递上一份报告,“这是我的一些建议,特别是关于销售和人才方面的。”
赵丰年仔细翻阅后,感叹道:“雨鑫啊,你们兄弟真是做实业的人。
这些建议很中肯,我会督促落实。
对了,你在四九城的酒店项目怎么样了?”
“那个项目我只是牵个线,具体负责另外有团队,他们正在考察,应该很快会有初步方案。”
何雨鑫笑道。
“你哥是真能折腾,我听说这次来的是北美的?”
“对,那个公司我知道不久,不过我哥不告诉应该有他自己的考虑。”
“那是必然的,头几年的形势不允许,现在不一样了。”
老赵道。
“对了,赵叔,曹妃甸那个港口,上面还没有给反馈么?”
“诶,投资太大了,而且是从头开始,哪有那么容易,没钱啊!”
“那我们”
“这个你回去跟你哥说,先别忙着搞了,坑多大还不知道呢,等等再说。”
赵丰年打断道。
“行,我回去跟我哥说。”
“你也别担心我以后退了,这边没人帮忙什么的,那纯属想多了,你们投了那么多的厂子,等都投产打开销路,运输成问题的时候,帮你们说话的人多了去了。”
“这倒也是,不过那可要等了。”
“等等怕什么,好饭不怕晚。”
“对,好饭不怕晚。”
何雨鑫笑道。
“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明天就走。”
“那晚上一起吃顿饭。”
“这个.”
“就咱俩,随便找个地方,陪我喝两杯。”
“那行。”
回到四九城,何雨鑫去了一趟古玩店,监工的是李经理的两个儿子。
主要是何雨鑫给的钱比干临时工多多了,李经理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直接全家上阵了,连做饭的都是他媳妇和儿媳妇。
对此何雨鑫没啥意见,活干得好就行,至于谁干,有关系么!
李经理还问了一下这个店叫什么,总不能直接挂个黄河文化公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