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93章 老方,我那些设备都用哪了?(1/3)

“搞,不单要搞,还要大搞,不要小打小闹。

你立刻组织最精干的地产和商业规划团队,以这些地铁核心地块为基础,给我拿出一个全面的CBD开发方案来!

不止一个,香江几个核心区域,油尖旺、中环、湾仔、铜锣湾…只要有我们拿到的好地块,都给我规划进去!

每个CBD的核心,必须包含一座集大型超市、品牌百货、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黄河生活广场’!

要成为区域地标,要引领香江商业的新潮流!”

“CBD倒是容易上口,可是老板搞这么大,我们的资金?”

“黄河实业有多少资金?”

“还有三个多亿港纸,近期我们在建的项目很多,而且老板你又不搞预售那一套。”

“那就改改,封顶了就可以卖。”

“太好了,这样还能缓解销售的压力,不然每次都是挤破头,搞得我们还要弄摇号。”

“摇号?

有那么夸张么?”

何雨柱只知道黄河的房子卖得不错,因为资金回流他能看得到,他可真没想到还需要摇号。

“嘿嘿,谁让老板你每次都不去现场呢,要不要去看看,我们那些豪宅就要开售了。”

“不去,卖房子有什么好看的。”

“好吧。”

忽悠失败阿浪小小失落。

“你抓紧搞CBD,这玩意搞一个出来顶你卖不知道多少楼。”

“明白,老板!

我马上去办!

规划团队早就储备了这方面的人才,方案很快就能拿出来。

不过…港府那边,对地铁上盖物业的审批一向严格,而且我们刚吞了李家,有些人可能会借机卡我们。”

“我们又不是偷来抢来的,真金白银搞建设,还是为了香江的繁荣,让支持我们的立法委员也动一动。”

“是,老板!”

接下来的日子,黄河实业内部高速运转起来。

一支由顶尖建筑师、商业策划师、交通规划师组成的庞大团队被迅速集结,在阿浪的亲自督导下,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规划设计。

他们以李超人遗留的那些黄金地块为基点,结合地铁网络的布局和未来城市发展的预测,勾勒出一个又一个领先时代的CBD蓝图,当然何雨柱也会提一些建议,他没开发过,可他去过呀。

油尖旺核心站:规划了集超甲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于一体的“黄河世纪中心”

;其核心便是超过五层的“黄河生活广场旗舰店”

,顶层设计为带影院的娱乐中心。

中环延展区:利用靠近金融核心区的地块,规划了以高端金融、专业服务为主的“黄河国际金融广场”

,配套的“黄河生活广场”

则主打精品超市和国际奢侈品牌。

湾仔海滨地块:设计为融合滨海景观的“黄河港湾天地”

,包含文化展览馆、高端公寓和大型休闲购物中心,其“生活广场”

强调家庭娱乐和餐饮体验。

铜锣湾新枢纽:依托地铁换乘站,规划了集潮流购物、时尚餐饮、青年文化于一体的“黄河潮流之城”

,其“生活广场”

定位年轻化、快时尚。

每一个方案都力求在功能复合性、空间利用效率和商业吸引力上达到极致。

大型超市作为吸引日常人流的核心磁石被置于重要位置,与百货、餐饮、娱乐形成完美互补。

当这些凝聚了黄河智慧与野心的庞大规划方案,带着详细的经济效益分析报告,被正式提交给港府相关部门时,立刻在内部引发了巨大震动。

方案的体量、前瞻性和可能带来的城市面貌革新,都远超寻常项目。

审批的过程很慢,不过在内部(立法委)和外部(媒体、华商会)的共同推动下,天平还是倾斜了。

1978年9月,新加坡黄河半导体研发中心。

“频率稳定,指令执行无误,功耗在预期范围内!”

负责测试的工程师艾米莉亚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指着屏幕上一条近乎完美的曲线,“基于我们优化设计的8位微处理器核心,集成内存控制器和基础I/O接口的这块主板原型,成了!”

屏幕上显示的系统自检提示——“SYSTEMREADY”

,与一年前在香江成功复制航电核心时的提示如出一辙,但意义却天差地别。

这次,是他们完全自主设计、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计算平台雏形——一块功能完整的主板原型,其心脏便是代号“黄河1”

的8位微处理器(CPU)。

皮特森博士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声音沙哑道:“立刻整理所有设计文档、测试报告、工艺流程图!

特别是‘黄河1’的核心架构、指令集定义、总线时序,以及这块主板的集成逻辑设计。

威尔逊先生那边,需要最详尽的资料去申请全球专利。”

成功的喜悦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紧迫感便重新笼罩了实验室。

所有人都清楚,在半导体这个全球巨头环伺、专利壁垒森严的领域,仅仅是“做出来”

远远不够,必须用法律武器将成果牢牢保护起来。

一周后,香江,黄河集团法务部。

威尔逊的办公室俨然变成了一个临时作战室。

宽大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标有“机密”

的技术文档,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被不同颜色的图钉标记着关键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局位置。

他正与聘请的资深国际专利律师团队进行电话会议。

“威尔逊先生,情况比预想的棘手。”

电话那头,领头的律师约翰·卡森开口道。

“具体说说。”

“我们刚刚收到北美专利商标局的初步审查意见,以及来自欧洲几个主要专利局的反馈意见。”

“他们怎么说?”

威尔逊的声音很平静。

“北美方面对我们的‘黄河1’处理器核心的几个关键架构特征提出了质疑。

他们引用了…嗯,主要是来自大洋彼岸那几家顶级半导体公司的几份早期专利和未公开的技术备忘录作为‘现有技术’,告知我们的设计与这些‘现有技术’过于相似,甚至提示我们可能存在借鉴。”

卡森律师回道。

“借鉴?”

威尔逊冷笑一声,“证据呢?

我们的设计文档、研发日志、每一次迭代的芯片流片记录都清晰完整。

皮特森团队的创新点有据可查!”

“问题就在于‘现有技术’的定义。”

另一位负责欧洲事务的女律师接口道,“他们引用的某些‘备忘录’和‘内部技术报告’,我们甚至无法在公开渠道查询到其完整内容。

这是他们惯用的方法,目的就是拖延甚至扼杀新兴竞争者的专利授权。

欧洲方面虽然相对客观,但也受到了来自北美同行的游说压力,就算是通过,审核周期也会非常长,长到有肯能下一代产品上市还在审。”

威尔逊沉默了,来自大洋彼岸的阻力,他早有心理准备。

仙童团队本就是那个“巨无霸”

的衍生品,如今带着突破性成果自立门户,对方不可能坐视不理。

打压新兴挑战者,维持技术垄断,是资本的本能。

“硬碰硬,走法律诉讼,可行么?”

好半天威尔逊才问道。

卡森律师回道:“非常不智,威尔逊先生。

对方拥有顶级的法律团队、近乎无限的诉讼资金以及在当地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一旦陷入旷日持久的专利诉讼泥潭,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元气大伤,宝贵的市场窗口期将彻底丧失。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