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87章 共度难关(3/4)

老赵眉头拧成了疙瘩,看向何雨柱:“柱子,你看这…”

“胡医生,你给建议吧,老赵会安排人办的。”

何雨柱道。

老赵点头表示认可。

胡医师组织了一下语言: “第一,以指挥部名义下发防疫通告,用大喇叭循环广播,重点强调:所有腹泻、呕吐、发烧人员必须强制隔离!

这不是商量,是命令!”

“第二,水源,立刻组织专门队伍对所有取水点进行排查、消毒,优先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所有地表水,必须消毒后煮沸才能饮用。”

“第三,消杀,尸体要妥善处理,焚烧、深埋、撒石灰!

划出远离水源和安置区的专门地点。”

“我暂时也就能想到这么多了,再就是药品问题,前面运过来的都是救治外伤的,现在需要其他药品。”

“我都有准备的,我下一批运过来,这边就要靠老赵你了,必须落实好,不然问题就大了。”

何雨柱道。

他看向胡文学:“医护人员力量够不够?

这边有没有这方面的医生?”

胡文学道:“最好再调一批,现在这边大都是外科医生。”

“老赵你先协调下,最好能赶上我们下一趟运输。”

“好,我这就联系,胡医生,你把你刚才说的写一下,我让人去落实。”

“没问题。”

胡文学道。

何雨柱的直升机编队再次降落在津门港时,几辆印着红十字的黄河卡车就冲了过来。

“老板,药来了!”

安保顶着黑眼圈跳下车,指挥人手快速卸货。

成箱的磺胺、氯霉素、消毒粉和漂白粉被迅速搬上直升机,同机抵达的还有六位从四九城紧急抽调来的传染病科医生。

工业城体育场临时医院西侧,彻底清空的隔离区被草绳圈出,新到的传染病医生曹远穿上厚重的橡胶防护服,走进弥漫着刺鼻漂白水味的帐篷。

“把你们的排泄物,用这个桶装,然后倒进那个坑,撒满漂白粉才能掩埋。”

护士指着新配发的内衬着厚塑料膜的便桶。

几个原本试图溜号的轻症病人,看着荷枪实弹守在隔离区外的战士,默默缩回了脚步。

其他几个专家带着本地组织的防疫队,背着沉重的喷雾器,沿着浑浊的水坑、简陋的厕所和垃圾堆放点反复喷洒。

刺鼻的药水味成了安置区新的背景气味。

大喇叭循环播放着硬核的防疫条例:“腹泻发烧,立刻隔离;生水必煮,违者严处!”

起初的抵触和抱怨,在接连看到几个被担架抬进隔离区的重症患者后,渐渐变成了默默遵守。

祸不单行,三天后,瓢泼大雨毫无征兆地浇了下来。

指挥部里,气氛比铅灰色的天空更沉。

老赵捏着一份刚汇总上来的报告纸,手指抖得几乎拿不住。

油墨被飘进来的雨水洇湿了一片,那触目惊心的数字却更加刺眼。

他猛地闭上眼,喉结剧烈滚动,最终只是把报告轻轻推到了何雨柱面前。

何雨柱的目光扫过那几行冰冷的数字,沉默了很久。

“能挖出来的,基本都挖出来了。”

史斌的声音嘶哑得像破锣,他浑身泥水地站在门口,雨水顺着裤腿往下淌。

“剩下的太深,或者…”

他没说下去。

这四天,他和他的泰山安保队员,连同无数军民,几乎是用指甲在废墟里抠,机械臂在泥泞中掘。

黄金时间已过,希望越来越渺茫。

“雨!

这鬼雨!”

老赵望着外面哗哗的大雨,一拳砸在面上。

原本已经从泥泞不堪变成了泽国,低洼处的帐篷开始积水,伤病员在潮湿阴冷中瑟瑟发抖,咳嗽声此起彼伏。

“老赵,安排人排水吧,帐篷我想办法运。”

“这种天气你就不要飞了,你不要命了吗?”

“我不会飞的,更不会拿我手下的人命开玩笑,走陆运。”

“那就好。”

“史斌,让履带卡车全部去港口拉帐篷。”

“老板,已经去了,现在的路况你知道的。”

“让他们尽量快点吧,这要是得病的人多了,我们的医生累死都救不过来了。”

“我这就去。”

史斌直接朝自己的吉普车走去。

整整一天后,帐篷才运到,而雨还在下。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粮食供应不足。

指挥部只能在各安置点架起大锅,一改之前把粮食分发下去自行解决,现在是定量供应,保证饿不死人就行了。

对此没有人有抱怨,所有人都知道,送过来的粮食有限,必须撑到外界大规模补给到来,能活下去就行。

如此这般,在连绵的阴雨、不断的余震、防疫的压力和物资缺缺乏中,工业城的人艰难地挨过了五天。

雨,终于停了。

久违的阳光刺破云层,洒在满目疮痍的大地上。

体育场安置区规模又扩大了数倍,一排排深绿色的帐篷整齐排列在垫高的台基上,帐篷间挖出的排水沟里只有浅浅的积水。

临时指挥部里,电台的呼叫声依旧频繁,但内容已经变成了物资调配、伤员转运和重建规划。

时间飞快,转眼就到了八月十五日。

何雨柱站在临时搭建的瞭望台边,目光扫过这片经历了浩劫又重新梳理的土地。

史斌带着一身疲惫走近,嗓音嘶哑:“老板,最深、最险的几个点都反复搜过了,能动的机械都动用了,下面…希望不大了。”

何雨柱沉默片刻,视线落向远处成片的瓦砾堆:“尽力了就好,让兄弟们分批休整,救援任务就要结束了,我们该回家了。”

史斌点点头,他明白老板的意思。

最初的应急救人阶段已经过去,他们的使命进入了尾声。

随后何雨柱去指挥部找到老赵:“赵叔,现在情况稳定了,我们该走了。”

赵丰年看着何雨柱良久才出声:“是啊,你们该回去了,重建家园的事情需要我们自己动手。”

何雨柱平静地点了点头:“这个我们帮不上忙,不过要是有需要,你可以联系我,这是我的电话。”

何雨柱给了老赵一张纸条,上面是他家里的电话。

老赵看后后,直接用火柴点燃。

香江救援队要离开的消息很快传开。

不过救援队并没有因此休息,医护们把所有的医疗器械、急救药品仔细登记,集中移交给了指挥部指定的医疗小组。

带来的工程机械移交给了指挥中心下面的工程兵部队,直升机移交给了某航空大队。

现在救援队就剩下代步的车辆,撤离前一天晚上,医疗小组的帐篷举行了最后一次交接会。

胡文学把厚厚一沓病历和后续用药建议交给了当地临时医院的院长,又细致交代了几个重症病人的观察重点。

“都记下了,请放心。”

院长紧紧握着胡医生的手。

八月十六日,拂晓。

没有盛大的告别仪式,香江救援队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个人行装。

东西本就不多,很快就收拾停当。

队员们安静地列队,一辆辆黄河‘勇士’越野车发动,准备驶离这个奋战了近二十个昼夜的地方。

队伍缓缓开出体育场的大门,外面却站满了人。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