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52章 大鳄落幕,资本受挫(1/3)

恒指持续阴跌,小满的金融团队越发忙碌,甚至还加了人。

他们精准狙击会德丰、太古等目标,在混乱中持续收割利润,弹药库愈发充盈。

不久后,阿浪手持黄河实业成为怡和置地最大单一股东的证明文件,昂然踏入怡和置地董事会。

当他宣布:“即日起,黄河实业行使股东权利。”

怡和慌了,怡和在香江最赚钱的岂是还是房产。

消息传回伦敦,怡和洋行真正的主人,老凯瑟克坐不住了。

他亲自飞抵香江,通过汇丰大班沈弼递话,请求面见何雨柱。

汇丰银行某高级会客室内,气氛凝重。

老凯瑟克拄着手杖,面容疲惫,强撑着昔日威严。

沈弼作陪,神色复杂。

何雨柱带着阿浪准时出现。

“何先生,”

老凯瑟克开门见山,“怡和愿意付出代价,恳请阁下…高抬贵手。

我们希望能赎回部分核心资产,特别是置地股权。”

何雨柱端起茶杯,目光平静:“凯瑟克爵士,商场如战场,成王败寇。

怡和挑起战端时,可曾想过高抬贵手?”

老凯瑟克喉结滚动:“此一时彼一时,格罗夫纳之事,非我本意,实属无奈。

怡和愿以高于市价…”

何雨柱抬断:“市价?”

他看向阿浪。

阿浪会意,报出一串数字,正是当前怡和置地惨不忍睹的股价。

“按这个价,黄河可以继续增持。”

何雨柱道。

老凯瑟克脸色灰败,握着手杖的手微微发颤。

沈弼轻咳一声,试图缓和:“何生,冤家宜解不宜结。

凯瑟克爵士亲至,诚意十足。

若能达成和解,对稳定市场也有利。”

何雨柱放下茶杯,看向老凯瑟克:“想谈,可以。

三件事:第一,怡和旗下所有码头业务,包括剩余权益,整体作价,打包卖给九龙仓。

第二,怡和洋行在香江的地产项目,黄河实业拥有优先收购权,价格我们评估。

第三,”

他顿了顿,“怡和彻底退出葵涌,承诺永不涉足香江港口。”

条件苛刻至极,几乎是要肢解怡和在港根基。

老凯瑟克胸口起伏,沉默良久,最终,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颓然道:“我需要时间…考虑。”

何雨柱起身:“静候佳音。”

他带着阿浪离去,留下包厢内死一般的沉寂。

老凯瑟克望着窗外的维多利亚港,第一次感到,属于怡和的辉煌,正在这片土地上无可挽回地熄灭。

老凯瑟克的“考虑”

并未持续太久。

怡和一连开了五天的董事会,愣是找不到在香江的解决方案,董事们一致认为怡和的后路在全世界,除了香江。

一周后,一份由怡和洋行总部发出的正式函件摆在了何雨柱的案头。

函件措辞正式而克制,核心内容却清晰无比:怡和洋行愿意整体出售其在香江的所有核心业务及资产,包括怡和置地剩余股权、旗下未售物业、牛奶国际(美心、万宁、711)、怡和船务剩余资产、以及所有未列入先前资产包的零散权益。

但价格,却是一个令人瞠目的天文数字——十五亿港币。

“十五亿?”

阿浪看着何雨柱递过来的文件,嗤笑出声,“老板他们是真敢要啊,这老狐狸,临走还想狠狠咬一口,做梦呢!

市场恐慌还没过去,他这些资产打包起来,按现在市价能值五六亿就不错了!”

何雨柱神色平静,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这是他们最后的倔强,也是试探我们的底线。

想给这场百年殖民商业的落幕,留一个体面的价码。”

他拿起钢笔,在文件空白处迅速写下几行字,然后递给阿浪:“回复他们。

两个方案。”

方案一:打包价3.

5亿港币,一次性现金支付。

方案二:维持原价十五亿,黄河实业放弃整体收购,但会加快股市和其他方面的行动。

最后还有一行小字备注:“方案一为最终出价,不接受议价。

十日内有效。

逾期将执行方案二。”

“老板,这…这比我们之前买汇丰资产包还便宜了两千万啊!”

阿浪惊讶道,这真是“打骨折”

了。

“此一时彼一时。”

何雨柱眼神锐利,“那时是汇丰急于脱手止损,怡和还有幻想。

现在,是怡和跪地求卖,幻想破灭,且市场更糟。

方案一,是给他们一个相对体面、快速离场的通道,拿钱走人,彻底解脱。

方案二,是告诉他们,拖下去,他们连这‘骨折价’都拿不到,现在股市一天一个价还在不停地跌,再拖下去他们的市值只会更贱!”

“我明白了!

我立刻让律师团队按这个意思起草正式回复。”

怡和洋行总部,顶层办公室。

老凯瑟克拿着那份冰冷而残酷的“3.

5亿港币”

方案,手不受控制地颤抖着。

那份二十五亿的幻想,在对方轻描淡写的“股市继续收购”

威胁面前,脆弱得像一张废纸。

“爵士…”

一旁的财务总监声音干涩。

老凯瑟克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他也想过动用官方的力量,但是可行性不高,人家用的是正当的手段,再这么搞下去香江的怡和就得破产了,到时候可不是骨折价这么简单了,资不抵债人家随便出点钱就拿走了。

百年基业败于他手,他感觉有点扛不住。

再睁开时,他的眼中只剩下疲惫和认命,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

“回复黄河实业…我们…”

他的声音沙哑,每一个字都说得很难,“…接受方案一。”

1973年,这场由葵涌码头价格战点燃,最终席卷整个英资财团、震动香江的金融与商业大战,以黄河实业鲸吞九龙仓、肢解怡和、并收获庞大现金流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尘埃落定。

香江的商业格局,提前十年被改写。

一个以“黄河实业”

为核心的庞大商业帝国,昂然崛起。

怡和洋行黯然接受“骨折价”

,打包出售香江核心资产的消息,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泼进冷水,瞬间炸响整个香江商界。

观望的欧美资本圈一片哗然。

黄河实业展现的雷霆手段与精准算计,令他们深感忌惮。

汇丰沈弼面色阴沉,这笔“止损”

交易最终演变成对怡和的肢解,汇丰虽得现金,却也见证了一个重要客户的崩塌,自身影响力无形受挫。

其他英资如太古、会德丰,更是兔死狐悲,加紧收缩防线,唯恐成为下一个目标。

那些依附英资、以洋行为荣的“高等华人”

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惶恐。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