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布个先手(3/4)
何雨垚忙道。
“最好不会,不然腿打断,你们觉得咱爹咱娘会不会拦着我?”
“哥,我们走了。”
何雨鑫拉着何雨垚就跑。
“两个混小子。”
何雨柱笑骂道。
倒不是不能配,只是他们都没枪证,以后再说吧。
下午,何雨柱没有立刻去公司总部,而是先带着小满和孩子,陪着老太太和老娘去了一趟黄大仙祠还愿。
他这才知道老太太和老娘不知何时信奉了黄大仙。
拉着他去是陈兰香坚持的,儿子平安归来,必须去拜谢神恩。
何雨柱虽然不信这些,但也顺从了母亲的心意,权当是带家人出来散心。
看着家人在香烟缭绕中虔诚祈福的样子,他心中也多了几分安宁。
傍晚时分,何雨柱才独自驱车前往位于九龙塘的黄河实业总部大楼。
当他那辆标志性的黑色奔驰轿车稳稳停在大楼门口时,门口的保安忙迎了出来。
“老板好!”
当何雨柱的身影出现在顶层总裁办公室所在的走廊时,早已接到通知的阿浪、顾元亨、陈胜、咸兴尧、许大茂、白毅峰就迎了出来。
“老板!”
“老板,您回来了!”
“柱子哥!”
众人齐声问候,声音里充满了振奋。
主心骨归来,仿佛给连日来被阴云笼罩的公司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何雨柱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在阿浪和陈胜脸上多停留了一瞬,看到了他们眼中的疲惫和如释重负:“辛苦各位了。”
“不辛苦。”
众人异口同声道。
“你们啊,真是说假话都不打草稿。”
“不辛苦,我们都卯足了劲准备大干呢。”
阿浪道。
“哦,你们倒是对我信心十足啊,走进去说。”
“老板,请!”
阿浪恭敬道。
进了会议室何雨柱压了压手道:“坐。”
众人落座,何雨柱道:“你们谁把详细情况,尤其是包、李、郑这几家的动向,还有怡和的具体手段,从头到尾,再跟我仔细说一遍。”
陈胜起身道:“老板,我来吧,这些信息都是我在整理。”
“行,需要准备什么么?”
“老板稍等,我准备投影。”
“可以,不急。”
五分钟后,投影准备好,陈胜开始陈述。
“包玉刚的环球航运,几乎是彻底切断了与我们码头的合作,转投九龙仓。
我们尝试接触过几次,对方态度非常敷衍。
李超人的长江系工厂,停止走货非常突然,连缓冲期都没给,下面的人只说是‘成本原因’,但我们调查过,他们转去九龙仓支付的费用,短期内并不比我们低,甚至可能略高,这明显是政治表态。”
“郑裕彤的新世界地产项目,沙田那个盘需要的建材量极大,之前一直是我们的大客户。
现在也转去了九龙仓。
郑家放出的风声,暗示我们‘实力不稳’,影响他们项目进度和信誉。”
“怡和洋行,是真正的推手。
他们在九龙仓实行了史无前例的超低费率,甚至低于成本线!
同时,利用他们在航运、贸易、金融领域的庞大网络,向与我们合作的船东、货主施加压力,威逼利诱,釜底抽薪。
他们这是不惜血本,也要把我们挤出葵涌,独霸这块肥肉!”
“我们的现金流压力非常大,老板。
码头业务本身利润就被压缩到极限,甚至部分时段是亏损运营。
其他业务板块的盈利在支撑,但也开始吃紧。
阿浪那边一直在硬撑,没有动用您预留的战略储备金。
如果再这样持续三个月以上,我们的流动资金链会非常危险。”
办公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怡和一系在葵涌的码头建的怎么样了?
还有我们的将军澳码头进度如何了?”
何雨柱直接点出了当前角力的核心——码头本身。
陈胜立刻切换投影画面,显示出两张照片对比图和一些工程进度表。
“老板,怡和联合太古、会德丰等英资,在葵涌三号地段(注:历史实际上葵涌码头是分期分区开发的,此处为剧情设定位置)的工程,进度非常快。”
陈胜指着左边略显模糊但规模庞大的工地照片,“他们几乎是24小时轮班施工,填海和基础打桩已经完成大半,部分泊位的地基处理接近尾声。
看这个架势,他们投入了远超预算的资金和人力,目标是一年半内形成初步运营能力。”
“一年半?”
何雨柱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用钱堆出来的速度,质量隐患恐怕不小吧?”
“我们安插的人反馈,为了抢进度,部分混凝土养护期被压缩,钢筋规格在一些非核心区域有降低标准的嫌疑。
但…怡和财大气粗,后续补救的能力很强。”
陈胜如实汇报。
何雨柱点点头,目光转向右边那张照片,那是将军澳的工地:“我们呢?”
陈胜切换画面,将军澳工地的照片清晰度更高,显示出有条不紊但规模同样浩大的施工景象:“将军澳码头一期工程,严格按照我们的高标准设计和施工。
得益于老板您前期规划的前瞻性和我们自身的工程管理能力,目前进展顺利。
填海工程已全部完成,主体泊位的基础和部分上层结构正在同步建设。
预计一年内可以投入运营。”
“一年,将军澳比葵涌难度大这么多么?”
陈胜听到何雨柱的问题,立刻意识到老板抓住了关键点,连忙解释道:“老板,将军澳的地质条件比葵涌复杂很多,前期勘测、爆破清理海床岩石都耗费了更多时间。
而且我们的设计标准更高,泊位水深、承重能力、抗震级别都远超怡和在葵涌的项目,施工自然更精细耗时。”
“老顾,我们的车现在在香江以外的销路如何?”
“北美和欧洲进不去,那边本土保护很厉害,小日子帮我们趟过路了。”
“东南亚、阿拉伯国家、非洲呢?”
“老板,他们没钱啊。”
顾元亨道。
何雨柱的目光在顾元亨脸上停留片刻,嘴角翘起一个弧度:“没钱?
老顾,格局小了。”
“现在没钱,不代表以后没钱。
我们要看的,不是他们口袋里现在有多少美刀、英镑,而是他们家里有什么我们将来会需要、甚至抢破头的东西,石油!”
“石油?”
阿浪、顾元亨等人同时惊呼,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1972年,石油危机尚未爆发,中东石油价格低廉且供应充足,是典型的买方市场。
香江的能源供应主要依靠英国壳牌等巨头,本地企业对石油的战略储备意识极其薄弱。
“柱子哥,现在石油根本没人要啊,价格低得很,囤它做什么?”
许大茂忍不住问道,他负责的饮料厂能耗不高,对石油价格更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