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401章 老战友的福音和当头一棒(1/2)

“感觉怎么样?”

帐篷边的同志问道。

“不行,机场是静止的都已经这样了,在停机坪运动状态下,几乎没有安全降落的可能。

停机坪能不能再搞大一点?”

机组的同志手上拿着软式飞行盔,对帐篷边的同志们道。

一位同志看向旁边穿着军服的另一位,询问道:“能不能搞一条更大的船?”

要更大的停机坪,就要考虑更大的船。

穿着军服的那位同志摇了摇头:“没有了,这型中登,已经是我们手上最大的舰艇,再大,无论是结构强度还是原始设计,以及能提供的勤务性能和改装空间,综合下来难以满足直升机的备勤需求。”

直升机可不是能停到船上就能用的,还要改装一整套维护支持系统和设备,以及零配件和油料。

想要用普通船改,结合任务的内容,完全没有可能。

同志们也实在是没想到,看着那么大的一条中型登陆舰,居然很难装得下这东西。

“你们别看中型登陆舰大,但是米6也不小,实际上这条船也才3000多吨,长120米,宽不过16米出头,扣除船尾、舰桥、船头等位置,能留下的长度本来就不多,宽度也很有限,想要应付一架机长33米,旋翼直径35米,前后加起来40多米长的直升机,还是太困难了。”

这位同志估计是中登相关的,对中登的数据了如指掌。

“这东西太大了!”

看着停机坪上的米6,一位同志叹道。

“有没有其他直升机?”

一位同志问道。

“没有了,更好的涡轴发动机还在研制,新的机型也还没确定,我们现在手上最成熟的,就是米4、米4仿制型、米6三种运输直升机,以及为新一代驱逐舰提前采购准备的卡25反潜直升机。”

这位同志对我们的直升机可谓是如数家珍。

“米4两兄弟的载重能力就别指望了,在不同的区域,根据温度的不同,这个载重能力还有可能下降。

说得直接点,吊个人啊、107火啊什么的倒是没问题,但是这次任务的预计载荷还是超出了米4两兄弟的安全线。”

他一个型号一个型号的说过去。

“卡25也小,又是特化机型,要改装付出的代价太大,而且共轴双旋翼用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不合适。

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明知米6这个大个的情况下,还在考虑选用米6去执行任务。”

从穿着上来看,这位同志应该来自空军。

“嗯…我们再想想,再考虑考虑。

好在任务时间还早,我们还有时间。”

一位同志摸着所剩无几、在空中飘动的白发,放眼望着停机坪上那架庞大的直升机,无奈的叹道。

“振东,你觉得我们有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搞出一架10吨级以上的直升机?”

听着防工委领导的话,高振东有些哭笑不得,您搁这儿找我算命呐。

“发动机搞好了?”

高振东问道,虽然没有参与工作,但是高振东能猜到同志们肯定在考虑相关工作,毕竟手上有米4、米6,米4那个活塞发动机就算了,米6上可是有涡轴发动机的,他就不相信同志们能忍得住。

“没有…”

领导那头很干脆:“米6上那台发动机又大又复杂,我们想要降级仿制很难,工作没什么进展。

大改小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这台发动机用是能用,但是小毛病不少,也不是非常理想的仿制对象。

卡25那个嘛,又有点小。”

米6上的D25涡轴发动机是白熊的第一代实用装机的涡轴,第一代嘛,懂的都懂,没毛病那绝对不可能。

至于我们在仿制米6发动机这件事情,领导那边没有任何隐瞒,多新鲜呐,瞒他干嘛。

高振东想了想,问了一句:“急用?

这东西就算有了发动机,我估摸着三年两月的也不太容易搞出来。”

领导在电话里“嗯”

了一声,表示的确。

“领导,我没记错的话,我们曾经寻求过北方的V8A直升机吧?

那个就是12吨级的。”

V8A,后来的米8,可以说是不错的好东西,别的好处没有,但是价格便宜量又足是真的。

“这架飞机一直在试飞,还没定型,也就没签合同,你知道的,情况有些变化,没签合同的东西,现在就不太好办了。”

高振东啊了一声,他想起来了,最终形态的V8A,原本是在65年8月才开始试飞的,现在是65年1月,这架飞机的确是不可能最终定型。

可惜了可惜了,高振东心里叹道,这也没办法,自己再怎么加速,也不大可能加速到北方同志那边去,他们绝大部分装备,依然应该是会延续原有的路子在走,可能有变化,但不多。

我们未来的陆航很长一段时间的主力啊,比起… 诶,说到比起谁谁谁,高振东想起来了,想当年…不对,想未来,我们的陆航早期可是三大帝国伺候他一个啊。

要说适合领导说的要求,还真有个货,而且还正好能满足急用的要求,虽然现在也处于未定型状态,但是实际上定型时间比米8要早,而且性能略强,至少个头比米8小那么一丢丢,但是最大起飞重量却大那么一点点。

那就是: 千锤百炼出深山,型号占了几十个,早期海军舰载空中反潜的独苗,第一代驱逐舰最早的蜻蜓,来自高卢的欧风名机… ——SA321,超黄蜂!

当然,这里的型号占了几十个,指的是未定型的或者非正式的,在型号上想和战斗机的八爷,轰炸机的六爷相比,还是差点意思。

毕竟这两位,都以占领字母而著称,尤其是老六。

“领导,哪有上杆子做生意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嘛。”

高振东笑道。

领导在那边乐了,这小子,不知道又打听到、或者是想起什么委里的同志没掌握的事情了。

“有门儿?

有话快说。”

“我们除了北边,还有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嘛,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最近几年的交流,比北边还多!”

这么一提醒,领导马上就想起来了,西方老二!

“他们?

他们有?”

还别说,如果他们真有这个级别的直升机的话,的确是很好的选择。

至少这种不是非常敏感的东西,他们还是愿意出手的,就算是不出手技术,出口成品也不错,先解决未来最急需的任务再说嘛。

高振东笑道:“有的有的,而且我估计愿意卖。

他们维持他们的完整军工业体系,是非常吃力的,他们会尽量寻求一切机会出口他们的武器装备,摊薄自身成本,让自己的军工体系能尽量维持运转。

我们现在和他们的关系也摆在这儿了,我觉得问题不大。”

双方连中远程防空导弹、自导鱼雷这类杀伤力和敏感度都大得多的装备都在交流,一个运输直升机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高振东知道,高卢人对卖武器,那是异常执着,比其他几家,少了几分矜持。

没办法,想要维持基本完整的军工体系,那是要付出代价的。

至于它海对面那个躺平了的五善之耻,不提也罢,那货是想卖也没多少拿得出手能卖的,特别是陆上和空中。

“嗯,你的这个分析有道理,他们的意愿应该很强。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飞机?

我们的同志怎么没提起过。”

这一点是领导没想通的,高振东比委里的同志还清楚?

高振东笑道:“这东西和北方同志的一样,也是一型没定型的运输直升机,但是进度要快一些,所以委里的同志可能看到过但是想不到。

我这里的工作也会经常涉及到他们,所以会接触到他们的一些资料。

从资料上分析,我估计最多明年,这个飞机就能定型。

比V8A短那么一点点,但是13吨级的,怎么样?

不错吧?”

至于到底短多少,高振东没说,虽然他知道。

太详细了就过了,能说清楚情况就行。

基于同样的原因,型号他也没说,反正有这个东西。

高振东的工作,的确是和高卢相关性很大,毕竟出售、交流的绝大部分全部技术和产品,都有他的工作在里面,所以高振东的话,领导并没有什么疑惑。

而且西方的人喜欢在研究阶段就开始吆喝,把大致数据提前公开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高振东说他分析明年内就能定型,那大概率明年就的确能定型,在这方面,领导绝对相信高振东的结论。

不出高振东所料,这架飞机的情况,果然引起了领导极大的兴趣,他对V8A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毕竟等了那么久,虽然没到手。

所以高振东用V8A做比较,他马上就对高振东说的这个飞机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虽然模糊,但是够用。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