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370章 一条简单的路(2/2)

池所长先是喜笑颜开,然后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等等,刚才高总工说什么来着?

其中一条?

其中一条和路边一条虽然都是一条,但是差别可大了去了!

“高总工,什么叫其中一条?”

虽然有所猜测,但是池所长压根不敢相信。

这种大东西,你居然还能有不止一条实现的路线,而且还是准备直接落地的那种?

要知道能直接落地,和早期路线理论研究是不同的。

早期阶段,有很多条路线,那不稀奇,这个时候正是脑洞大开百花齐放的阶段,还在比拼可行性呢,别说几条,胡吹牛逼的话几十条也不见得吹不出来。

但是到了落地阶段还能有很多条,说明从理论到基础基础技术,都已经基本成型,有的甚至瓜熟蒂落,这就有点神奇了。

在这之前,可从来没有听到任何风声,结合高总工过往的情况来看,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高总工自己一个人,已经完成了至少两条超级计算机的路线研究,现在仅仅是在招贤纳士而已。

这简直就不是人!

高振东不知道他内心有这么多戏,只是点头道:“嗯,至少准备走两条路。

而你们这边,是比较容易,但是见效也比较快的那条。”

还真是!!!!

震惊之余,池所长陷入了一点小小的纠结。

“高总工,那困难的那条,能不能…”

见效快当然好了,但是比较容易好像又感觉差点儿意思,所以,他忍不住想把手伸长一点。

高振东哈哈笑了起来:“困难的那条,也离不开你们,不过那个得很多单位一起搞,具体的得等我考虑好再说。

现在我正在说的这个,你们已经有基础了。”

都是为了工作嘛,池所长贪心一点不寒碜。

高振东的话,让池所长甚是自豪,我们这也是嫡系部队!

“高总工,那现在我们要做什么?”

高总工说了还有包子吃就行了,不再纠结这件事情的池所长,关心起已经到手的这个包子来。

高振东笑道:“我们做集群!”

集群,正是高振东准备实现的第一种高算力架构。

说得简单点,就是把很多台高性能计算机用硬件和软件连接起来,有力往一处使,实现高性能计算。

其实不论是哪条路,本质都是这样,就连多核CPU也是这么回事。

只是连接的层面、技术不同,带来的效果和外在表现也不一样。

而这种方式,对组成集群的单台计算机的性能是有要求的,否则那点儿性能,都特么耗在集群开销上去了。

这就是高振东一直等到C6132N这个弱化版的80386出现,才开始考虑集群的原因。

而集群的核心技术分布式计算,在高振东上辈子那条线,开始发源,也正好就是差不多和80386处于同一时代,不是没有原因的。

需求催生,技术满足,于是集群开始发展。

顺便提一句,21世纪几乎所有的IT前沿技术的核心,实际上都能在20世纪找到,唯一的区别是那个被互联网大厂们换掉的名字。

而集群最困难的地方,是集群软件。

至于硬件连接,高振东搞出来已经在推广使用、并由同志们继续发展的局域网网卡可不是吃素的,用在这个年头的集群上,那叫一个合适。

单机算力、通信网络都齐备,那对于集群技术来说,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了。

——集群软件。

巧了么不是,运算所就是干这个的。

而对于运算所来说,现在缺的就是理论。

更巧了,分布式计算,是高振东上辈子的专业基础课。

作为一名本科就能跟着导儿混日子的人,他的分布式计算学得贼溜。

有了系统强化,他能把整本书默写个八九不离十。

高振东将集群和分布式计算,给池所长说了个大概,听得池所长双眼放光。

还得是高总工啊,这思路,那叫一个开阔。

“高总工,您这是把集体主义的光芒,映照到了计算机身上去了啊,高,实在是高!”

不得不说,工作就是锻炼人,池总工变池所长之后,这政治理论水平那是肉眼可见的发挥出来。

这角度精奇,但其实也是揭露本质的一句话,让高振东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怎么往下接。

愣了一下,高振东笑道:“池所长这理论水平,高!”

花花轿子人抬人,还愣着干什么,互相吹捧啊。

总比互相伤害强多了。

还真别看不起互相吹捧,在任何一个团队里,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润滑剂和粘合剂。

不过,得有那个能力,当得起那个吹捧是最好的。

池所长一愣神,想起来了,正事儿:“诶,高总工,说到理论,这方面我们还比较薄弱,还需要努力一下。”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