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318章 纷至沓来(1/2)

“那肯定,一下子都累在一年的话,部里恐怕发奖都要发不起了。”

总工轻笑起来,嘴上说着发不起,脸上的笑容却是无比的耀眼。

发不起是不可能的,不过集中在一起,会涉及到整个系统的人事和职称安排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有点麻烦。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主要还是考虑到工作需要时间,太快了也不是什么好事,还是要把事情做扎实才好。

特别是这两个课题,都是那种可以全行业推广的大课题,而且对行业影响深远,不催、不赶,充分尊重科学规律,自然落地是最好的。

说实话,在十七机部看来,有高振东在,这件事情已经不怎么科学了,除了他之外,还是科学一点好,速度已经够快,收获已经够多。

对于十七机部总工来说,今天其实就没他啥事儿,他就是来感受一下其他部委的情绪的,这种感觉好极了,而且他也习惯了,从DJS59开始就是这样,这么几年了从来没变过。

他其实很想给高振东说,你的位置可能要动一动,至少上头已经同意了,只是时间不确定。

但是这个事情不小,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级别的人事安排,已经够得上保密级别了,想想还是忍住了,只是忍得非常辛苦。

会议开到最后,高振东还是说了几句,尽了尽地主之谊,而且是以非常实在的方式:“考虑到今天参会的领导专家,各方同志,对于这种新型器件都有一定的需求,所以在开会之前,我们三分厂的半导体实验室这条试验线马力全开,尽全力生产了一批EP64芯片,EP6404和EP6432都有,供同志们前期研究使用。

也请同志们在使用过程中,多多提意见。

当然,这个意见我们是不听的,那是1274厂的同志们的事情,我们就偷懒了。”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高委员还真诙谐!

高振东这一手,就好像几十年后手机什么的开发布会,参会媒体大多能收到一台测评装一样。

这让同志们开心不已,他们很清楚,这一批芯片过后,想要再拿到EP64系列的片子,那就得等1274厂的同志投产成功才行了。

让三分厂的实验线继续给你生产?

想什么呢?

多大脸呐。

不用想都知道,人三分厂的半导体试验室接下来肯定是要配合高总工,承担更重要的研究任务的,哪儿有那功夫给你生产。

可以说,这一批芯片,应该是在1274厂正式投产之前,唯一的一批了。

这特殊待遇,让参会的同志们喜笑颜开,来得值!

仅仅是带回这批芯片,就能让他们在同志们面前脸上有光。

别看这里还有部委总工,可是总工也是有手下的同志要照顾的,他们下面的同志也需要新元件开展工作,而且他们很清楚,这东西他们也没法叫三分厂给他们生产,哪怕是十七机部这边都不见得能轻易办到。

迅哥儿说得好:三轧厂的分厂,与别处的分厂是不同的。

高振东:也不至于,大漠那边要的话,要多少我生产多少,直到1274投产为止。

《激光》漂洋过海的速度并不太快,这毕竟是一份来自落后国家的期刊,就算在行业内地位再重要,也不见得有人对这种偏向理论的期刊感兴趣到要动用空运的地步,除了白熊和花旗有这手笔,其他国家大抵是不成的。

而这两家里面,又只有白熊有这个条件,但是白熊对于激光在通信上的应用嘛,暂时只能说是如有。

所以现在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局面:拿得到的还没反应过来,能反应过来的还没拿到,毕竟花旗佬和这边没有直接的渠道,得等港岛、约翰牛、高卢鸡这些渠道弯弯绕绕的弄过去。

正当最新一期的《激光》还在海上飘的时候,国内的同志手脚快的,已经赶到高振东这里了。

军通所的同志。

他们就一个想法,怎么把光纤通信应用到军事通信上。

这东西容量大、重量轻,而且光信号不像电信号,非接触方式下都可能偷得到,哪怕是有线电信号,也可以使用非接触方式监测电磁场变化窃取。

但是有线的光信号就没这么容易窃取了,是必须要有物理接触才行,而且这种物理接触比电线上的物理接触要困难得多。

这些东西不需要高振东说,大家都能想得到,这也是军通所的同志这么急切的最大原因。

这东西在骨干传输上,比电线好使多了!

得知他们的来意,高振东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激光应用于军事通信这件事情,我倒是建议你们不要着急…”

军通所的同志大感意外,这不像是高总工的习惯啊,往常有什么好事,他不都是先紧着部队来的嘛。

看见他们的表情,高振东笑了起来:“我知道你们很急,但你们先别急,因为有同志比你们还急。”

这是什么意思?

“高总工,您的意思是?”

“邮通委的通信设计院,我估计他们比你们急。

而且在这方面,尤其是激光通信的基础设施设备方面,他们比你们有更好的理论基础和更多的实践经验,所以我的建议是,你们等一等,让通信设计院的同志们来完成基础设施设备的研究,然后你们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更上层的应用研究。”

基础设施设备已经算是应用了,但是对于军通所来说,他们实际上更感兴趣的是更上层的应用。

军通所的同志也不是傻子:“啊…我明白了。

高总工,这就好像您给的那个标准七层网络模型一样,他们搞好更底层的东西,我们只需要用就行了。”

高振东点点头:“对,而且这样,你们也能节约时间节约钱节约人嘛。”

无论如何,军通所的总体力量是不如通信研究院的,从两者的名称就能看出来,一般来说院比所大。

而且综合性来说,军通所也拍马难及通信院。

虽然通信院的同志还没来找自己,但是高振东相信就快来了,这东西的吸引力,对通信院的同志来说是天生的。

搞程控交换机的同志们是吃饱了,但是通信院可不只是有搞程控的,别的同志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嘛。

借鸡下蛋么这不是,军通所的同志喜笑颜开,高总工还是照顾我们啊。

不过高振东话风一转,提了一个他们想都想不到的事情。

“不过我倒是建议你们搞一个事情。”

“什么事情?”

同志们马上提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你们研究一下怎么在较大的带宽里,稳定的传输图像的事情。

现在没有激光通信设备没关系,你们可以用局域网设备先模拟出激光的通信带宽,把应用层面的事情先搞起来,到时候只要直接换上激光通信设备就行。”

“这好像是现成的吧?

现在的图像所需带宽,在光纤通信里就不算个事儿。”

1GHz的容量啊,别说完全实现,就算是实现一部分,对于任何图像的传输来说都是绰绰有余。

高振东摇摇头:“这可不见得,你们把图像传输所需要的带宽想得简单了。

我建议你们搞两个方向的研究。”

高总工说有问题,那就肯定有问题,军通所的同志们二话不说就打开了笔记本。

“第一个是在单根光纤的情况下,距离要尽量远,但是图像质量嘛,能尽量看清、画面的动态帧率足够就行,不用特别特别清楚。

这一个的关键,在于光纤要尽可能的细、轻、结实…”

高振东已经说得这么明显了,军通所的同志哪儿还能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

导弹的光纤制导!

毕竟在两年前对身毒作战的时候,大放异彩的赤剑61就是类似的制导方式,只是那是简单的指令制导,而且是电线。

而光纤用于导弹制导的话,能做的事情可就多了。

那相当于是把导弹看到的画面,直接传给导弹射手,这种情况下,别说加上辅助自动制导系统了,就算是纯手操,都能打出非常好的效果来。

“这好是好,但是到底光纤撑得住不?”

这是他们唯一的担心,赤剑61的速度可是不算太快的那种,就这,听说搞赤剑61的同志都花了不少心思。

高振东:你猜他们的心思是怎么花出来的?

他笑道:“这个你们不用担心,10公里以上没问题。”

“10公里?”

同志们大感诧异,说实话,在这个年头的人们的印象里来说,一根细细的的线在空中拖10公里,实在是一件非常难以想象的事情。

——人总是很难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所以科幻才如此让人着迷。

“嗯,10公里没问题,更远也有可能,但是先紧着10公里来吧。”

高振东非常笃定,上辈子他又不是没见过20公里的报道。

不过他还是给军通所的同志们减了减压:“不用担心,这个事情,你们可以和长剑机械厂联合起来搞嘛,线导导弹,他们有经验,图像通信,你们有能力,取长补短,正好。”

过日子的话,志同道合可以,性格、能力互补也可以,但是联合搞研究,那往往是能力互补更合适一些。

“我们明白了!

回头我们就通过防工委,和长剑机械厂的同志好好规划一下这个事情。”

就算是这个导弹暂时不用,但是这个技术也是极好的,搞出来储备也很不错。

“嗯,这个事情你们张罗,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再一起研究,好吧?”

诶,你早说这话不就没那么多担心了,军通所的同志们彻底放心。

有件事情他们可没忘记——面前这位才是线导反坦克导弹赤剑61的总师。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