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309章 水多,但是用不到(2/2)

送走两位同志之后,高振东看着那包土豆产品,突然想起了什么。

诶!

好像这东西能用,而且特别适合黔山这类工程性和结构性缺水的山区!

这是他水利口的长辈曾经给他说过的一种东西,还曾经让刚学过能量守恒的初中时代的高振东懵了一下子。

这东西原理简单,具体的计算也不复杂,说得难听点,知道原理之后不用算,一点一点试验都能做个能用的出来,而且结构也很简单,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山区来说,多多少少都是有一点作用的,特别是在这个年代。

这东西发明其实挺早的,但是有点偏门,在国内现阶段知道的人还真不多,应用就更少,而以黔山的情况,估计就更不清楚了。

总之提一嘴总没错。

高振东甚至不用去翻找任何资料,直接根据自己的记忆,就兴致勃勃的在纸上画起图来。

半个小时之后,连图带说明就给他画好了,这东西是真的简单。

高振东把总共就一页的图纸放到扫描仪扫描成一张图片,加载到电子邮件里就发了出去。

这图纸简单到什么程度?

简单到手绘扫描甚至比打开工业设计软件画图的速度还快。

作为当前计算机领域事实上的世界第一人,高振东没有计算机强迫症,怎么方便怎么来。

很快,黔山省黔阳市状元楼旁某一幢建筑物里,一位同志面带喜色的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取出了一幅图。

高委员的习惯倒挺别致的,电子邮件居然都是手绘的。

他对着电脑粗粗一看,神色就是一喜,连忙把这张图纸打印出来。

他拿着这张在21世纪被收藏进黔山某三线博物馆的简单图纸,快步走向了一位领导的办公室。

按说电子邮件是没有唯一性的,但是作为带密级的文件,就算是打印,也会自动加上编号,这就有唯一性了,能沾到三线博物馆这种特殊博物馆收藏的门槛。

还是那句话,某些藏品重要的是意义而不是价值。

“什么事情?”

“高委员给我们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噢?

给我看看!”

黔山的这位领导马上伸手接过打印稿。

进来汇报这位同志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负责与高委员的联络。

他看过图纸之后,和上辈子的高振东一样陷入了惊讶:“还有这东西?

不用人畜电,也能把水抽到几十上百米高的地方?”

类似的东西不是没有,不少水车就是这样的,但是绝对没有这么大的扬程,对黔山来说意义不大。

但是几十米高,就是量变引起质变,让人觉得不真实起来。

“高委员想来不会骗我们。”

进来汇报的同志也不懂,但是这封邮件的来源是他最大的底气。

“嗯,你说得对!

这样,你把省里水利口的技术专家请一位过来,马上!”

这是农忙季节,这东西能早一天用上,也许就能为某一户百姓增产几斤粮食,看起来不多,但是累积起来可就多了。

而且这东西能在不怎么花钱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解决某些山区农田供水从0到1的问题,这个意义可就大了去了。

虽然振东同志说了这东西有很大缺陷,但缺陷在这里是奢侈品,至少要先解决问题,才有资格去考虑缺陷大不大的事情,否则连嫌弃缺陷的资格都没有!

“好!

我马上去!”

进来汇报的同志转身离去。

十五分钟不到,他就领着一位同志进来了。

很巧,黔山水利系统办公地距离这里非常近,甚至比这里还要靠近状元楼,别说紧急情况下骑自行车过来,就算是走路,走过来也就是十分钟的事情。

“领导,您要的人请来了。”

“来来来,坐!

看看这个!”

领导将高振东画的那张图递给水利系统的同志。

这位同志压下一点紧张情绪之后,认真的看起这张简单的图纸来。

“怎么样?

能不能搞?”

“能!

太能了!!”

“我就说嘛,哈哈哈哈。

这可是黔山人民用两斤洋芋粉换来的。”

领导笑得很是开心,顺口开了个玩笑,振东同志从来不让黔山的群众吃亏。

“这个泵,是利用了水力学里常见的水锤效应,利用水源水头的水锤冲击压缩气罐中的空气,巧妙的安排两个单向阀的动作,自动向高处供水!”

水利系统的同志没忍住,用专业术语解释了一遍。

虽然在这之前没想起这东西来,但是一看就想起来了。

——水锤泵!

虽然没听懂,但是领导一听就知道,的确靠谱!

不用人畜电,较大扬程供水。

“当然,也不是没有缺陷,这个泵工作的时候,弃水很多,弃水的比例,取决于水源水头高度和扬程之间的比值。

而且一般也做不太大,供水量相对有限。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真的能解决问题!”

领导笑得更开心了:“我们黔山雨季的时候,愁的不是没水,而是山区零散种植户苦于水多但是没有经济实用的办法往山上抽啊!”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