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26章 ESR结题,便携移动存储器的曙光(1/2)

周二,京城第三轧钢厂,ESR试验车间。

ESR项目组所有人济济一堂,还有十七机部派来的专家。

今天是ESR结题验收的日子。

虽然这个项目并不是部里给钱给人的项目,第三轧钢厂立项的时候,也只是往部里发了函件备案。

但是当它结题验收的时候,部里还是派了专家过来,协助工作。

其中就有也是做ESR的第一批前辈,他们在58年成功投产ESR工艺。

“氟排放比我们的低很多啊。”

袁工又指着自己描绘的电流曲线:“伱们发现没有,这个电流非常稳定,熔滴速率控制的非常均匀,而且我看他们的人员自从开始试验了就没有去调节设备了,这意味着他们的电流控制真的是如高总师所说,是自动控制的。”

“的确,超调不大,调节时间短,误差带很窄。”

这位肯定是自动化相关专业的。

“神了,他们这东西耗电量很低啊,居然能比我们做的ESR吨钢节电1015,200多度的样子。”

两人摇摇头,看不出来,这批磁带不是透明盒的,看不到卷绕好的磁带,只是顶上漏出短短一条,看不出什么东西。

“这次为了验收,为了方便对比,他们精炼的是传统钢种,这种钢ESR的吨钢耗电量我知道,就是老袁这个数。”

高振东将自己带到计算机室的两台录音机取了一台,骑着车就向着运算所而去。

然而这一等就是很久,甚至他们还有空吃了个饭。

高振东已经代表整个ESR项目组,对项目情况做了汇报,所以他们现在主要是在看结果和交流。

虽然结题报告里,对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试验的报告和分析非常完整和详细,但是按规矩,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烧一炉。

几位专家探头过去,仔细看着袁工的本子上的数据。

“嗯,氟排降低的同时,增氢并不明显。”

花点时间,顺手,几个词说得运算所的人眼睛直跳。

为了结题验收汇报的一炉合金钢的冶炼已经接近尾声,滑动结晶器下方,越长(zhang)越长(chang)的铸锭散发着微微的暗红色。

池总工没说话,只是看着高振东,明显他也有一样的疑问。

厂宣传处的广播室,也在第一时间接到了验收通过的通知,播报起了早已写好的广播稿。

想到这里,他先跑到厂办,给池总工打了个电话:“池总,东西做好了?”

高振东从背包里把录音机拿了出来,池总工和厉所长一看愣了,这是什么东西?

两边两个喇叭他们是认识的,不过中间那个用透明塑料板盖着的小盒子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这个项目不像其他项目,基本上都是高振东一个人鼓捣鼓捣就搞定了,其他人主要是协助。

而这个项目由于规模、工作量、高振东自身工作繁忙等原因,所有人都是深度参与,贡献了大量力量的项目。

“还别说,年轻人就是脑子灵活。”

“你注意到没有,他们的这个递减功率控制模型非常有意思,各个不同阶段,功率控制得恰到好处,既够用,又省电。”

这个项目与其他项目不同,热电偶的意义重大但是分量略差,而591593材料,又是不能公开宣扬的事情,只有ESR,是意义、分量、可宣传性都足够的。

还在讨论的几位专家听见这话,都不顾上讨论了,转过头问这位专家:“老袁,你没搞错吧?”

项目的总指挥杨厂长,副总指挥陈总、李副厂长,以及若干指挥,也在旁边鼓掌,并与各位专家一一握手致谢。

两个心痒难耐的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池总工带着人在运算所等着高振东,高振东马上过去。

不像高振东前世,这种级别的东西连个市科技局的人都不见得会在意。

就好像空中的战鹰,吃透一个七爷花了几十年,而从猛龙到威龙却越来越快,这也是原因之一。

几位专家在低声交流。

所有人涌向高振东,将他抬起来往空中扔了好多次。

过了晚饭时间,望眼欲穿的池总工才等到了高振东,不过他还是压制住了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先吃饭先吃饭。

“就这一手,就有引进价值了。”

这个时候,一位一直没有怎么参与讨论,而是一直盯着电压表和电流表,时不时往本子上记点什么算点什么的专家,大叫一声。

京城第三轧钢厂的ESR工艺改进研究,具有耗电省,工艺控制优秀,产品一致性好,重复性高,污染大幅降低,同时在已有ESR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成品质量。

所以这个项目的成功,大家的成就感更足。

“现在?

快下班了啊,我现在过来影响你们休息。”

完整走过全程的人和没走过的人,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自信心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几名专家对视一眼。

当然,首功当仁不让,还是高振东,如果不是他提供了总体原理、各子系统原始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详细设计、渣系设计、答疑解惑等,这个项目想搞出来那是不太可能。

“不影响不影响,都是为了工作嘛。”

其滑动结晶、递减功率控制、工作电参数自动控制、四元/五元低氟渣系等改进和优化项目,设计思想先进,优化效果明显。

“做好了做好了,要不你现在过来看看?

验收一下嘛。”

放下电话,池总工心里不爽:“这第三轧钢厂太抠门了,都舍不得在高主任办公室装个电话。”

“金相组织没问题,重熔前后韧性强度有明显提高,各向同性也很好。”

撇开套话,总的来说就几条核心。

他高兴的不只是这个科研课题的成功,而是这证明,第三轧钢厂以集体的形式,正式走完了一个科研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这对第三轧钢厂来说,意义比ESR改进本身还重大。

如果以前的项目只能证明高振东一个人的优秀的话,那ESR改进成功,就证明了第三轧钢厂初步具备了创新的能力和条件。

与此同时,验收通过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由在现场的十七机部工作人员传回了十七机部,领导嘱咐了有结果第一时间通知他。

综上,京城第三轧钢厂的ESR工艺优化改进研究项目,验收通过,圆满结题!

当专家组在签字完毕,最终宣读这一验收结果的时候,现场一片欢腾。

“诶?

真的这么低。”

这也算是传统庆祝方式之一了。

没办法,钢锭冷却需要时间,俗称烫手。

他马上往高振东厂里打了个电话:“请转达高振东主任,他送来的图纸,我们已经加工好了,请他尽快过来验收一下。”

一说“磁”

字儿,历、池二人恍然大悟,磁鼓、磁芯,这些是干嘛的,记录数据的啊!

池总问道:“高主任,这个是用来存数据的?

这么小?

这么轻便?”

吃饭的空当,他们也和ESR课题组的人交流了不少,越听越是觉得第三轧钢厂这次ESR工艺改进做得妙。

脑子快的,已经开始在考虑引进工艺的事情了。

到了下午,所有试验数据都加急送了过来,看着这些数据,各位专家都感到,这次这个验收,稳了。

类似例子,很多。

高振东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下班了,其实他心里也痒痒,录音机有了,读写驱动程序也写好了,就差模数转换设备了。

虽然这次为了节约时间,已经是用的小直径结晶器,熔炼长度也不长,但是冷却还是要时间的。

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各位专家神情兴奋,讨论了很久,最终,给出了验收意见。

好不容易高振东被激动的人们放下来,才与这些指挥们会合,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

“就凭这个耗电量,哪怕有一些其他问题,这个项目都算成功,有应用前景。”

“年轻人?

我打听了,这位高总师的成果光是亲自主持的、能公开说的东西,就能吓你一跳,一般人一辈子都不见得能做出来一个。”

“据他们的总师高振东同志说,下一步可以考虑连铸。”

现在厂里已经毫不避讳的称呼高振东为总师了。

虽然试验结果还没出来,可是部里派来的专家明显对滑动结晶器这个思路非常肯定。

“是不是钢种电导率不同导致的问题?”

这并不是夸张,如果了解那个时候科研历史的人就知道,那个时候技术匮乏,这种消息惊动到十七机部领导再正常不过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