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227章 兵者轨道(1/2)

高振东这话,要是搁几十年后的论坛上,高低得收获一句“谐音梗,扣钱”

的回复。

不过这时候明显还没到那程度,反倒是把同志们直接都给整不会了,这什么意思?

哪怕是防工委领导这种身经百战,兵事精熟的老同志,都没听明白高振东这意思。

他思来想去,和卫星有关,又和“诡道”

有关的,只有侦察卫星。

“振东,你是说侦察卫星?

不都已经搞出来了嘛?”

高振东摇摇头:“不,我的意思是卫星轨道那个轨道,我的看法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军事这东西,还是遵循站得高看得远这个基本规律的,所以和军事有关的,能往轨道上放的就往轨道上放就对了!”

听了高振东的话,同志们都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这振东同志位置越来越高,怎么还越来越调皮了呢?

防工委领导哈哈大笑起来,没办法,实在是忍不住。

谐音梗这种几十年后被玩烂的梗,放到现在还真是效果拔群,主要是同志们也没料到他玩儿这手,这也算是身份反差带来的效果。

“好好好,好一个兵者,轨道也,从指挥官的角度来说,应该是诡道,但是从你们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倒是真可以说是这个‘轨道’了。

啊,我忘记了,你也曾经是指挥者,两个都能用。”

虽然高振东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但是从防工委领导这边想来,还真是这么个道理,什么东西往轨道上放就对了。

不过有些东西放不得,太敏感。

“所以你就说说,你准备往你说的这个‘轨道’上,放些什么东西?”

防工委领导笑道。

高振东也笑了:“有些东西我倒是想放,不过估计大家都不太好意思往上面放…”

这话懂的都懂,包括搞卫星的那帮同志,都心领神会的乐了,谁不想?

但是真不合适放上去。

那可能打开一个潘多拉魔盒,而且同志们都知道,以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这个盒子打开太早不是好事,那是要吃亏的。

“所以啊,我的想法,还是军民两手推进,一手军用一手民用。”

“嗯,军用的照相侦察卫星…不是,民用的资源卫星,现在不是搞得不错嘛,这个可以暂时不搞了。”

防工委领导道。

高振东摇摇头:“不,这个要继续搞,而且要向两个方向搞。”

第一句话就被高振东给推翻了,但是领导压根不当回事:“为什么?

说来听听。”

“现在的半实时侦察卫星,因为通信、照相、火箭运力等原因,我们用的是近地轨道,实际上这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太阳同步轨道,关于这一点,我想搞卫星的同志们很清楚。”

搞卫星的同志里,一位负责相关工作的同志点点头:“对,对于照相侦察、资源、气象这类卫星,太阳同步轨道的确是更好的选择,不过这个轨道的高度是600公里6000公里,我们现在技术有限,不得已选择了近地轨道。”

有了两方技术人员的解释,防工委领导也不以为意,还以为多大个事儿呢:“这样啊,没关系,更大运力的运载火箭,也有同志们在搞,想来你们也没闲着,我们慢慢发展,总能达到更好。

你们也别遗憾,对于我们这些老土包子来说啊,现在这个就已经很好咯,呵呵呵。”

这话还真不完全是他在安慰大家,而是实话,别的不说,仅仅是倒海江暴雨那一次,因为卫星照片而及时发出预警,并提前准备,就已经彻底把那枚卫星的所有付出都赚回来了,而且还是大赚特赚,至于其他的收获,都是顺带的。

再说了,这东西折算替老毛子打的那颗,相当于没花钱。

同志们也都点点头,这话在理,就连高振东自己专门提出这个事情,也不是说自责或者遗憾,而仅仅是把日后的发展方向建议给明确一下而已。

“那你说的另外一个方向是什么?”

“返回式照相侦察!”

高振东的答案,很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返回式?

在轨道相同的情况下,打返回式意义应该不大吧?”

搞卫星的同志道。

高振东摇摇头:“返回式在通信系统上面要求没那么高,能节省重量,同时对电源要求也没那么高,也能节省重量,里外里折算下来,虽然要付出胶卷的代价,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能省不少的发射重量,把这些发射重量放到光学系统上,分辨率能更高,在我们的光学系统没有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前,特殊情况下,返回式卫星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而且…”

听见能有更高分辨率,防工委领导赞同的点点头:“嗯,这倒也是,我们不能偏科。

你说的而且,是什么意思?”

高振东双眼放光:“而且,返回式卫星其实是照相侦察还是干嘛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返回’!

而且我们的返回式卫星技术来自和老毛子的交换,别忘了那个返回式卫原来是个什么东西。”

老毛子此时的返回式卫星体积重量都比较大,原因其实挺简单的,他们的返回式卫星,其实就是个改进过的、不载人的“东方号”

飞船!

听见他的话,同志们都想起这件事情来。

防工委领导同样是眼睛里精光闪烁:“振东,你的意思是…人?”

高振东点点头:“对,我们也许现在暂时不需要把人送上去,但是用返回式卫星,以及老毛子的技术,先做做准备总是好的,没准什么时候就用得到了呢。”

这件事情可以不急,但是不能不备。

“而且如果要搭载科学试验载荷的话,对返回式卫星的需求就更加强烈,毕竟科学试验不只是要把试验数据传回来,还有试验样品的获取也是非常重要的。”

防工委领导和总工对视一眼:“嗯,你说得有道理,我们可以不为了面子,就去花钱打一颗载人飞船,但是为了科学试验,只要有需要,还是可以打一颗或者很多颗返回卫星嘛。”

纯面子可以无所谓,毕竟这个事情的第一已经没了,在没有需求牵引的情况下去搞载人飞船暂时大可不必,在这方面,高振东甚至都不担心有人来抢亚洲第一,载人飞船可不是卫星,上辈子小鬼子往天上打一颗几公斤的铁坨坨就把“亚洲第一颗卫星”

的名头给偷鸡偷走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实际上上辈子小鬼子直到高振东穿越,也没打过载人飞船。

是他们不想?

肯定不是,毕竟小鬼子那个德性是什么都想压别人一头,而且也曾经不缺钱,不缺钱,那就是缺技术咯。

这方面,就算是小鬼子想把“载人航天”

变成“宰人航天”

,他们也打不上去,毕竟脸还是多少要一点的。

南半岛:这个东西不要也罢。

但是科学试验,那是真的有用处,返回实验舱、返回照相侦察这些,没有载人的花钱还是能搞一搞,因为在维生上没要求,在安全上要求也没那么高和极致。

“但是刚才说的这些,要么不是急需,要么还要等待。

除了这些,现在最急的是什么?”

防工委领导道。

“最急的,当然是那个不太好用的通信卫星了。”

高振东笑了起来。

“对对对,把搞卫星的同志们请过来,最早就是为了这件事情的。”

说了半天,把这事儿忘了一干净。

搞卫星的同志笑道:“这个倒是问题不大,实际上这个东西因为没有照相系统,对通信的要求也相对没那么高,我们可以把卫星做小一些,直接上7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

刚才高总工也说了,这个轨道虽然也不是很适合通信,但是相对来说更好一些,重访的具体时间点是固定的,对于使用者来说,比较方便。”

毕竟一个是传图片,一个是传消息,对通信要求不可同日而语。

有了前面卫星的基础,这个卫星本身其实搞起来很快。

防工委领导闻言,却是皱了一下眉头:“时间太固定,容易被抓住辫子,我们多打几颗,你们一定要把轨道规划好,至少规律不能那么明显。”

时间太固定,一旦被别人反应过来,就算是抓不住人,他们到时候定时定点的打开大功率干扰也不是个好事儿。

哪怕是错不开,也要多准备几个收发时间段才行。

毕竟在太空中经常调整轨道可不是什么美妙的事情,先不说调整得了不,就现在卫星那个身板儿,也调整不了几次。

搞卫星的同志这才反应过来,这几颗卫星,有点儿意思啊,这种要求可不多见。

但是他们很聪明的没有多问:“好的,我们明白。”

这种“通信卫星”

虽然使用上限制很多,但却是在当前条件下的一种可用方案。

搞研究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某些时候说的“XX方案不能实现YYY功能”

,其实只是在有更优选择或者某方面严重受限的情况下,从成本、复杂程度、使用条件、寿命等多个角度判定为不能实现。

要是真的非常需要,被逼急了,有缺陷的照常用,而且还能用很久。

这方面,花旗佬的“子午仪卫星导航”

和我们的“北斗一号导航”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