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柳教授又有好东西(1/2)
正在这时,他们单位机要室的同志过来了,手上还拿着一个方方的纸包,以及一个大大的盒子。
“洪总,这是京城那边今天刚送过来的,点名要交给你。”
机要室的同志把手上的东西交给洪工,签了字办了手续离开了,至于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机要室的同志也不知道。
发件地址是一个邮箱号,走机要室的东西,这算是日常基操,谁都看不出来到底是哪里发过来的。
洪工带着点儿疑惑拆开,拿出里面一张纸条一看,大喜!
他几下把上面包着的残余的纸撕开,里面是一本厚厚的像是书一样的东西。
将这本书高高举起,洪工喜气洋洋的对同志们道:“同志们!
高总工言出必行,这么快,就已经将那套计算软件整理好给我们送过来了!
这是软件的说明书!”
说实话,他是没有想到高振东速度这么快就能把这东西给弄好的,毕竟这套软件看起来就不小,而且人家工作还挺忙。
同志们一听,特别是上次和他一起去京城的同志信心马上就上来了,高总工有多牛,他们是亲眼所见,这套软件必定也差不了。
而其他没见过高振东的同志更感兴趣,毕竟没见过,强大而未知总是神秘的。
洪工一边说,一边美滋滋的打开说明书,在他想来,这个说明书里,一定大部分都是这个计算软件的源代码,至于另外一个大盒子是什么,他根本就不关心,先把软件的事情落实了再说。
然后,他“嘎”
的一声,愣住了。
“洪总,怎么了?”
洪工眼神呆滞,扬了扬手上的那本书:“这全都是软件使用说明…”
这本书的封面上,一串大字。
《数学计算系统使用说明书》,是的,同志们还是对高振东那个“矩阵计算”
的名字感到不满,硬生生的给改过来了,对于高振东来说,这种事情也不少见,习惯了,习惯了。
嗯?
同志们都呆了,国内计算机开始井喷,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这些同志们还没有见过几套大型专业软件,除了搞艇体设计的同志手上有我们和三角飞机公司合作研制的那套工业设计软件之外,其他的同志一般接触的或者编制的,都是那种小巧玲珑的东西。
这种光是说明书的体量就已经超过他们接触过所有软件源代码量总和的庞然巨物,同志们几乎是闻所未闻。
“这么大?”
“不就是算几个数学公式嘛,要花这么大的代价?”
“好家伙,这说明书都抵得上一本专著了吧,什么软件这么夸张?”
同志们还在震惊之中,洪工自己倒是有点回过味来,看这东西的名字,高总工明显不只是针对自己一家,而是一套通用的数学计算软件,这就很夸张了。
什么人平时的积累能积累出一整套软件来?
恐怖如斯啊。
但这对他来说是好消息,这东西功能越强,那对他的工作助力就越大,他敢肯定,这个东西绝对不止是在消声瓦这个课题上对他有巨大帮助,对他以后所有的其他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大家都知道,搞理工的,数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但是软件在哪儿呢?
想到这里,洪工一激灵,带着一种不敢置信的神情,转头看向了那个大盒子… 不会吧?
不会吧不会吧?
然而当他撕开盒子包装,露出里面的东西时,出现在眼前的东西证实了他的猜想。
这一大盒子磁带,就是这套软件的安装程序,因为实在是太大,所以不得不分成很多盒磁带来存储。
这些盒子里的这套软件是编译完成的,源代码那是没有的,还带了一些实例、测试之类的东西。
洪工看着大盒子里的软件安装说明,突然跳起来:“你!
你!
你!
和我一起,去单位的信息技术处,要存储器!”
安装说明上说了,这东西想要用起来,必须把所有的部分安装到同一个存储器上,而且存储器容量很大。
作为搞这个工作的单位,他们自然是不缺存储器,但那是一般情况,可现在特殊,存储器成了紧俏货,得赶紧去弄回来,要不然就得等。
而且这个存储器的体量必定很大,所以他才点了组里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从这套软件的分发形式来看,必定不止自己这一个部门接到了这玩意,没准现在已经抢起来了!
果不其然,等到他们赶到信息技术处,刚到,就被搞艇体设计的同志给拉住了:“老洪,把东西交出来吧。”
洪工一脸的莫名其妙:“什么意思?”
“数学计算软件,我们收到了说明书,但是软件实体,全单位就只有你那一套,赶紧赶紧,好东西得上缴,我们还等着用呢!
结构计算就靠它了!”
看来防工委和科技院在分发软件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使用方法的学习刻不容缓,那就大家都发一套,至于软件本身嘛,反正大家可以共用的,就发一套就行,毕竟不是谁时时刻刻都需要算的。
而洪工他们单位这套,因为洪工进京见过高振东这个特殊原因,就直接先发到他这儿了。
“你急什么,我们水下流体更需要这个,来来来,老洪,东西给我看看。
别藏着掖着啊,你见过正主儿,我们也见过,赶紧的,算螺旋桨呢。”
这位是干嘛的自然也不用多说。
洪工看见这阵仗,回头给一位小伙子使了个眼色,现在看来存储器不存储器的先不说了,先把自己的软件保住吧。
“你们急什么,软件不是可以复制的嘛…”
“嘿,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没看见里头夹了条规定,这个软件是加了手段的,复制不了,而且复制需要打申请。”
和日后但凡在这方面只要有需求,都可以自由弄到这套软件不同,现在防工委和科技院对这套软件的管理是采取严格管理的态度。
管理手段是和所处时代环境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的,这年头管这么紧一点儿也不奇怪。
“这…先别说这个,信息处这边有没有足够的大小的存储器?
没这东西,跑不起来的…”
洪工话题一转,来了个缓兵之计。
果然,同志们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开来,转头找上了信息技术处处长:“对啊,有没有啊?”
“别急别急…同志们,在申请了,在申请了…”
和他们抢得快要打起来不同,大漠深处某地,倒是完全不存在这种情况,他们的环境条件更加艰苦,但是科研条件却是被拉满。
一位科学家在一台计算机面前抬起头来:“嘿,这东西不错,想算什么就能算什么,我刚才试过了,也手工验算过,算得很准,而且精度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
另外一位笑道:“那我们能把小松鼠放到这上面来算了,具体的细节能算得更快、更准。”
一位同志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哈哈,有了这个,加上前不久防工委发过来的和有限元有关的材料,我能在松鼠的基础上粗略模拟整个过程,结合完善的新型起爆系统,应该能把可靠性再往上提提。”
大的构型已经有走在前面的同志搞好了,这些负责具体细节实现的同志,也依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新的爆炸丝起爆系统已经完成,效果很好,同志们的信心更足。
如果高振东在这里,一定会大喜过望,起爆曾经不可靠这件事情,可是给我们造成了极为重大的损失,而且这个损失是人员上的。
“嗯,真可谓是雪中送炭,同志们,加油!
外面的同志一直在努力,我们也不能掉链子,争取让我们从破镜到重圆的时间,超过所有的国家,为我们好好的争一口气!”
破镜,是裂开,重圆,是聚拢。
同志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时间,我们的确是最短的,而且我们是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实现的最短,只是这一次,同志们也许能实现更快的奇迹。
京城,星期二,高振东刚到京城工大,柳教授又过来了。
“走走走,高教授,给你看个好东西。”
柳教授这话,这语气,这表情,让高振东想起了上次去手摇古董加特林的事情。
“真是好东西?
又是古董?”
虽然古董加特林的确是好东西,但是玩笑还是要开起来的。
柳教授面不改色心不跳:“绝对好东西,现代货!
新的!”
高振东看看现在也没课,放下手里的东西:“那就走吧,看看这次又有什么好货。”
走了一段儿,高振东奇怪:“柳教授,这不是去靶场的路啊。”
要不是地方和人都是极为熟悉的,就这句话,恐怕今儿这好东西就看不成了。
柳教授笑道:“这次不去靶场,去我们的研究实验室,东西在那儿。”
噢,换地方了,看来这次的东西有些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