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218章 这个洋芋不正常(2/2)

然而他们现在最关心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老李,你发现没有,这种洋芋退化速度很慢啊。”

老张看着手上刚挖出来,还带着泥土的块茎,向老李道。

老李点点头:“我也发现了,不知道是基因原因还是别的原因,总之这种洋芋退化速度不正常,慢得不正常。”

“和我们严格隔离其他品种应该有一定关系,不过我觉得不只是这一个原因。

其他品种的培育过程中,我们也采用了这种隔离措施,但是效果却没有这个好。”

老张摸着下巴,仔细的寻思着。

这事儿要是真能摸清楚到底怎么回事,没准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如果是种群基因原因,那就尽量用这种马铃薯去培育新品种,也许能获得不错的抗退化特性。

如果不是种群基因原因,那就更好了!

这就意味着,在这背后一定有一套什么东西,在支撑着这种情况的出现,只要把这套东西总结出来,就能对延缓马铃薯品种退化起到不小的作用,这比基因特性强。

毕竟基因是个很受限的东西,但是背后这套规律却不见得那么受限。

正好,现在手上没有急事,种业研究,是个非常耗时间的工作,某种程度上就跟农业有农忙有农闲一样,此时的他们,就处于这种另类的“农闲”

之中。

两人趁没事,开始很有兴趣的研究起来,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影响黔芋63的退化。

在经过了大量的对比分析之后,两人将目光转向了黑板上的四个字,眼里有些惊喜。

——“种植方法”



没错,经过两人严格的对比和筛选之后,几乎能确定黔芋63和其他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最大的不同,就是种植方法!

或者说,是育苗方法。

这套育苗方法,是高委员当时给的一整套种植方法中的一部分,专门用于利用植株培育种苗,块茎的种植方法在最早一次种植就就开始用了,但是这套育苗方法却是在后来有了足够的块茎和随之而来的幼芽之后,才开始使用。

之所以这么晚,实在是因为这方法很是繁琐,而且对幼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这么繁琐、带有破坏性的方法完全看不到理论支撑在哪里,对于高委员为什么要给出这么一套方法完全不知道。

在没有足够的把握之前,根本不敢动。

现在看来,高委员这套方法好像里面有很深的门道啊。

先选取好的马铃薯用于育苗,这一步没问题,大家都懂。

经过多道表面消毒程序之后,然后在无菌环境下利用解剖镜,剥开幼芽,取长度0.

1—0.

3mm,带有1—2个叶原基的一小点在培养基中培养,最后获得幼苗。

说实话,知道的,这是搞农科的。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搞医学研究的,连培养基什么的都出来了。

这种繁琐、精细、新颖的方式让李、张二人开了大眼,但是却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们只是严格的按照高委员给出的育苗方案在工作,不懂不要紧,但是他们很扎实、很认真,严格按照流程和要求来。

只是现在看来,好像这里面门道很深。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