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206章 我这儿还没入门,你告诉我有4种?(1/2)

“通知海角市的同志,刚打下来那架无人机,不管掉到哪里,把所有能找到的残骸,以最快速度送到京城来,哪怕是半颗螺丝钉,都不能放过!”

这是部队那边,接到防工委的要求。

对此,部队的同志是喜闻乐见,众所周知,我们现在对向先进武器“致敬”

,是越来越熟练,甜头越来越多。

“好!

你们放心,哪怕是一块儿漆皮,我都要求那边的同志原封不动的给你们弄过来!

不只是主体,但凡能找得着的零碎,别说掉地上,就是掉海里!

我也给你捞上来!”

部队的同志乐呵呵的。

击落敌机的位置正好在海岸线上空,保不齐有什么零碎掉海里了。

“那不至于不至于,海里就算了,那片儿的海还是挺深的,要不然我们也看不上那个地方。

万一有零碎掉海里,我们等打下一架就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一定会再来的。”

防工委怕部队这边真的那么上头,赶紧叮嘱道。

在没发现油气之前,盯紧南部海域的原因,一个是渔业,一个就是够深。

至于航运、油气之类,都还排在后面。

而按照当前的打捞技术,太深的地方是真不好打捞。

“那你们别管,总之,我们把这东西给你们尽可能完整的弄过来就是。”

部队的同志自有主张。

部队的同志再是积极,这东西从装箱到运输总是要些时间的,最重要的是,海角市在岛上!

这就意味着还要额外付出转运的时间,三天两天是过不来的。

而与此同时,东北沿海某地,几位同志碰到一起,看着手上的一份会议记录节选,边看边思考,但是眉头却一直没有打开过。

“这份记录没头没尾的啊。

有点好奇前面后面都是啥。”

一位同志笑道。

“想什么呢你,想犯错误是吧?

行了行了,收收心,我们好好研究手上的东西才是。”

另外一位道。

“潜艇消声覆盖层,这东西好像在哪里听说过,但是我们没有进行过类似的任何研究,而且老大哥那边直到现在支援的技术里,也没有这个东西的任何技术存在。”

一位同志道。

老大哥现在自己都还在根据汉斯佬在S2的技术研究自己的东西,一来是技术也还不怎么好,二来,这东西就算是技术好了,也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就支援过来。

不论是老毛子还是花旗佬,这东西的保密程度都是很高的,主要是S2的时候,吃够了汉斯佬U艇的苦头,而在S2之后,随着核导弹的成熟,潜艇的重要性再次得到了升华。

说实话,老毛子能把常规动力的R级潜艇全套技术都供应给我们,已经算是做得够好的了,这一点上,不得不承认老毛子还是大方的。

不过这些东西,都改变不了这里几位同志拿着这东西找不到下手的地方的现状。

“你说的东西,我还在国外的时候听说过,是汉斯人在S2的时候发明的一种材料,好像叫阿尔贝里奇,但是这种材料的性能其实一般,并没有太大的用处,我也没看见外国人对此有多重视。”

这位同志一听就是原本在国外求学工作,在建国后受到感召,欣然回国参加建设的。

Alberich,汉斯佬在S2的时候发明的最早的消声覆盖材料,只能说是的确是先行者,至于性能嘛,有,但是用处不是很大。

“有多一般?”

“根据我看到的测试结果来看,其主要吸声频带在9k18kHz,对声音的削弱大概只有几个dB,并且对于低频的效果极差。”

Alberich,厚度30mm,向着钢板的一面有直径25mm的圆柱形空腔。

这里的Alberich材料特指汉斯佬发明的这种材料,和后来研究吸声材料时说的“Alberich类材料”

是两码事。

由于是在潜艇定型之后加装的覆盖层,这东西厚度就根本做不大,而厚度,是消声瓦的一个重要参数。

所以这东西的作用差不多也就是如有,而且,它的问题还不止这一点。

“低频效果差?

那的确是不咋样了。”

低频声呐,一种重要的探测手段,用来对付静音性能很好的潜艇的。

其实世界上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对付隐身飞机,要用到长波雷达,对付隐身潜艇,就要用到长波声呐,学过物理的同志们都知道,长波低频。

“但是至少证明了一点,这个东西是真的有效果?”

另外一位同志的出发点不同,你别管差不差,你就说有没有效果吧。

至于效果差,可能是因为技术还不过关,慢慢研究就是了。

“诶,你还别说,你看待问题这个角度,还真是有道理!”

那位国外回来的同志笑道:“我在拿到这份记录以后,我也做过一个初步的水声分析,很明显,这个Alberich是利用声学谐振腔,将振动吸收掉。

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这种原理的吸声材料,其吸声频段取决于谐振腔的大小。

所以Alberich的吸声频段,是918kHz。”

这位海归同志明显是有心的,对于这些东西虽然当年因为身份所限没有能参与研究,但是基本功还在,也记了不少东西。

另外一位同志一听就高兴了:“那就用能匹配上低频的空腔直径不就行了?”

对Alberich略有了解的同志摇摇头:“没那么简单,从原理上说,波长越长,需要的直径就越大,而能对付1kHz以下声波的谐振腔,直径已经大到会破坏空腔稳定性的程度,而且直径带来的厚度要求,对于潜艇来说也是不可承受的。”

他刚说完,另外一位同志也补充道:“嗯,他说得有道理,而且这解决不了谐振腔只能针对特定频段的问题,想要做到宽带覆盖,就要在覆盖材料上开大小不同的各种孔,工程实现上是有问题的。

水平布置和垂直布置都有问题,最终还是只能解决几个中高频的特定频段的吸声能力,意义不大。”

同志们都是有相当深厚的声学功底的,仔细一分析,的确是这么回事儿。

想来想去,干脆,解铃还须系铃人,这里距离京城也不远,找人去!

而这几天,高振东一边进行着自己的日常工作,一边等待着无人机残骸的到来,与无人机残骸一起来的,应该还有国内搞战5战斗机改装无人机的同志。

趁着这个空档,高振东把战术导弹设计总体、无线电近炸引信抗干扰技术两块“知识碎片”

整理好,送到了防工委那边,由防工委负责分发,他自己就不管了。

他还在等火蜂,却有人先来找他了,而且来得很急。

高振东甚至看得出来,来人的保密级别不比他自己低太多,当然,想比他自己高,是很难的了。

不过来人保密级别虽然高,估计在来之前是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和相关审批的,一来就开门见山。

“高总工,这次我们来,是因为潜艇吸声材料的事情来的。

我姓洪,具体负责这个课题。”

洪工一边自我介绍并表明来意,一边对这个在防工委兜兜转转办了好久手续才找到的目的地啧啧称奇。

十七机部?

对,这地方是干材料的,吸声材料也是材料嘛,但是细想总觉得有什么地方好像不对。

而对面这位正主儿的年轻程度,就更是让他感到意外。

不过防工委只说这位同志是位总工,别的也没多介绍。

不过至少有一点同志们是知道的,这位同志的名字听着耳熟,在报纸上听见过,这重名重姓的也太多了。

想想好像也正常,高不算是小姓,而因为建国的原因,起名或者把自己改名叫“振东”

的也不少。

这就好像在街上大叫一声“王刚”

,回头的人有一大堆,甚至其中可能还有刚从暹罗国回来的。

高振东很是热情,潜艇啊,消声瓦啊,可算是见着搞这东西的了。

说实话,除了邱小姐的家人之外,也就潜艇最神秘了,搞弹道导弹的同志他都见了不少,但是潜艇的这还是第一次。

有了第一次,后面就多了嘛,高振东乐呵呵的想。

“欢迎欢迎,这一次各位同志的来意是为了消声瓦?”

估计是消声瓦有些困难,但是具体什么困难,还不知道。

洪工笑道:“是这样,说起来也惭愧,我们前不久刚接到防工委和海装局下的任务,要求研制潜艇吸声覆盖材料。

不过不瞒高总,我们在这方面,的确是没什么基础,到现在还是感觉无从下手,这不,就来请教您来了。”

消声瓦,高总工这个名字起得很贴切啊。

洪工很直接,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