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野猪都转头笑了(求订阅)(1/2)
“要是能去老莫吃一顿,那就好了。”
罗大鹏许愿。
他口中的老莫,就是莫斯科餐厅,从1954年开业以来,一直都是很多京城人削尖脑袋也想进去吃顿饭的西餐厅。
据说,里面的装饰,全都是采用老大哥的风格,厨房设备先进,差不多都是电气化的。
有七个大型冰箱,两座大型电灶,还有煮咖啡、烤点心、炸油的各种电炉。
“老莫”
所用的全部餐具,除瓷器由景德镇烧制外,全部由老大哥供给,玻璃杯、水晶杯就有一万多件。
周益民不由想起后世关于老莫餐具的一个梗。
说老莫的勺子都是银做的,有人用完餐,就偷偷把勺子带走,搞得老莫很头疼,最后不得不改成钢的。
刚开业时的莫斯科餐厅只服务于少数群体,服务对象一般是老大哥的专家、外宾等。
那时候,普通人想要进去吃饭、见见世面,就需要入场卷。
入场卷是老莫自己搞出来的,就是一张莫斯科餐厅收据。
如今,好几年过去,大家对老莫依旧热情,排队的长龙在高大的餐厅外绕了几个回形圈。
老百姓要是能去一次老莫,能吹上一两个月。
尤其是对罗大鹏这种精神小伙来说,诱*惑力十足。
首都的精神小伙一般称为“顽主”
,能在老莫吃上一顿,不光是有没有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身份的象征。
顽主们把去“老莫”
吃西餐视为充满荣耀感的活动,于他们而言这不是一次饭局,而接近于礼仪式的朝拜。
“老莫,下次吧!”
周益民说道。
实际上,他对老莫不太感兴趣。
作为后世的灵魂,什么国家风格的餐厅没见识过?
什么“洋餐”
没吃过呀?
现在的老莫,颇有点以后肯德基、麦当劳的意思,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大堆人去吃,觉得那玩意很高档,吃了一顿很了不起。
殊不知,那玩意其实就是快餐而已。
随后,周益民带他们去了一家比较有名的饭庄吃。
名气最大的饭庄,应该就是丰泽园,接待过很多外宾,口碑极高。
说到首都的饭庄,就得提“八大楼”
、“八大堂”
、“八大春”
、“八大居”
了。
当然,这些老字号,因为各种原因,好多已经不存在。
周益民点了好几个菜。
别说周大忠,就是罗大鹏和李友德,也很少吃过这样规格的大餐呀!
几个菜被他们一扫而光,真正的光盘行动,差点连汤汁都给舔干净。
“这日子,真舒畅!”
罗大鹏摸了摸肚子,感觉人生第一次对得住自己的肚子,满足了。
如今,他和李友德跟着周益民那神通广大的“朋友”
混,挣得也不少,以后这种饭庄,每个月来吃一顿,问题不大。
…… 李主任带着香蕉回家,自然又引得家里人一阵惊呼。
“益民厉害呀!
这种水果,我们北方可不常见?”
“何止不常见,我长这么大,也就见过两次。”
李主任跟家里人说:“后天,益民过来吃饭。”
“那我们得好好准备一番了。”
李主任的儿媳妇虽然没见过周益民,但对素面未谋的周益民很感激。
她孩子现在喝的奶,都还是周益民提供的呢!
“我到时候去排队买只烤鸭回来。”
家里还有一只老母鸡,本想着这两天宰了给坐月子的儿媳妇补一补。
“再去割点肉吧!”
一家人商量着菜单。
对周益民即将来吃饭这件事,非常重视。
吃饱饭后,周大忠规规矩矩地回到钢铁厂,没有像周益民一样,不是交任务等情况就绝不去厂里。
周益民则是回家补补觉,昨晚没睡好。
朦朦胧胧间,听见有人敲他家门。
“益民,益民!
周家庄的人找你。”
周益民睁开眼,清醒一下脑子,发现是李友德的声音,只好起床开门。
“周家庄的人?”
“是呀!
就在院子外面,没进来。”
李友德说道。
周益民疑惑,这时候周家庄的人来找他,所为何事?
又是谁?
他走出去,到外面就看到是周大福等五个村里的青年。
“大福,又来找工作?”
周益民笑问道。
周大福想进城这事,在周家庄不是什么秘密。
“十六叔,我们进山打到了几个猎物,您看……”
周大福指了指身后的两个麻袋,其中一个麻袋还有血迹渗出来。
好家伙!
放在后世,被人看见,还以为是什么碎尸案呢!
而另一个麻袋,则是还有动静,里面的东西是活的。
“我看看,是什么。”
周益民猜测,这家伙估计是受到了周大忠进厂的刺激,还不死心,一帮人偷偷进山打猎,想要赚钱买岗位。
“是一头野猪,还有几只野鸡。”
周益民打开看了看,死透的是野猪,不大,看着还不到一百斤,估计未成年。
野鸡5只,还活蹦乱跳。
不过,你小子怎么回事?
周益民还发现,周大福这家伙的脚好像瘸了。
“脚怎么回事?
被野猪撞的?”
周益民问他。
周大福一脸尴尬,讷讷不说话。
其他人毫不留情地嘲笑道:“他是自己跑的时候崴到的,野猪根本没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