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五章 测量(1/2)

周益民看了看日头,已近正午,肚子也泛起了饿意。

他轻手轻脚走进里屋,想跟爷爷奶奶说声准备做饭,却见两位老人还躺在床上熟睡。

昨晚知道他要回村,老两口激动得半宿没睡,后来又听说运粮食忙到后半夜,更是牵挂得睡不着,这会儿总算能安心补觉,呼吸都透着安稳。

周益民不忍心叫醒他们,悄悄退了出来,径直走进厨房。

灶台上还摆着早上奶奶没收拾完的碗筷,水缸里的水满当当的,墙角的菜篮里放着几个昨天刚从地里拔的萝卜和白菜。

他挽起袖子,先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又从米缸里舀了两碗小米,淘洗干净后倒进锅里,添上适量的水,点燃了灶膛里的柴火。

火苗“噼啪”

地舔着锅底,周益民又拿出两个土豆,刮掉外皮切成滚刀块,白菜洗净撕成大片,从坛子里摸出一小块腊肉,切成薄片。

如果不是周益民回来的话,平时奶奶是舍不得吃,特意留给他的。

锅里的油热了,他先把腊肉片倒进去翻炒,油花“滋啦”

作响,浓郁的肉香很快飘了出来。

接着放进葱花爆香,再倒入土豆块和白菜,大火快炒,最后撒上盐和少许酱油,一道香喷喷的白菜炒土豆就出锅了。

随后,他又打了两个鸡蛋,在锅里炒成金黄的蛋块,盛在盘子里。

此时,锅里的小米粥也熬好了,黏稠的粥里飘着小米的清香,上面还结了一层薄薄的米油。

周益民把饭菜端到堂屋的方桌上,刚摆好碗筷,就听见里屋传来爷爷的咳嗽声。

“醒啦?”

周益民笑着迎过去,就看见爷爷奶奶正慢悠悠地坐起身,揉着眼睛。

奶奶一看见他,连忙掀开被子就要下床,嘴里念叨着:“哎哟,这都啥时候了,怎么不叫我们起来做饭啊!”

她走到堂屋,看见桌上摆好的饭菜,金黄的炒鸡蛋、油亮亮的白菜炒土豆,还有冒着热气的小米粥,顿时急了,拉着周益民的手说道:“益民啊,你难得回一趟家,是来歇着的,怎么还自己动手做饭?

快坐下,奶奶来弄就行,你看你,手都沾油了。”

周益民笑着拍了拍奶奶的手,把她扶到椅子上坐下:“没事,奶奶,不就是做顿饭嘛?”

“平时我也没有少做。”

他又给爷爷盛了一碗粥,递过去:“爷,您也坐,趁热吃,粥刚熬好,还热乎着呢。”

爷爷接过粥碗,喝了一口,满足地叹了口气:“嗯,这粥熬得好,比你奶奶熬的还稠。”

奶奶嗔怪地瞪了爷爷一眼,却还是拿起筷子,给周益民夹了一大块炒鸡蛋:“多吃点,看你瘦的,补补身子。”

周益民笑着应着,拿起馒头咬了一口,看着爷爷奶奶吃得香甜,心里暖暖的——比起山珍海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热乎饭,才是最踏实的幸福。

转眼到了中午,日头升到半空,把周家庄晒得暖融融的。

村里的大饭堂前,老支书背着手走了过来,身上还穿着昨天运粮食时沾了尘土的旧衣裳,眼下却带着几分疲惫后的轻松。

他刚走近,就看见食堂师傅正蹲在灶台边添柴火,锅里“咕嘟咕嘟”

煮着东西,飘出淡淡的米香。

“师傅,今天的饭可得做丰盛点。”

老支书开口说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沙哑,昨晚运粮食忙到后半夜,他没睡几个小时就起来了。

食堂师傅抬起头,擦了擦额头的汗:“好的。”

他也没有多问为什么,反正按照吩咐来做就没有错。

不过食堂师傅还是知道为什么,无非就是昨天晚上,大家都辛苦了一整晚,今天中午就好好犒劳一下大家。

食堂师傅就站起身,招呼着帮忙的妇女们:“都动作快点!

把土豆削了,白菜切了,今天给大伙做白菜炖土豆,再蒸两笼二合面馒头,粥也熬稠点!”

妇女们应着声忙活起来,削皮的削皮,切菜的切菜,灶膛里的火苗越烧越旺,锅里的油“滋啦”

响着,白菜和土豆倒进锅里,瞬间飘出诱人的香味。

不一会儿,两笼二合面馒头也蒸好了,掀开蒸笼盖,热气腾腾的馒头暄软饱满,黄白相间的面里掺了不少白面,比平时的纯玉米面馒头要精致得多。

此时,村里不少昨天帮忙运粮食的村民,才刚睡醒。

他们累了一整晚,倒头就睡到了中午,醒来时肚子饿得咕咕叫,便披着衣裳往大饭堂走。

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了浓郁的饭菜香,比往常要浓烈不少。

“这味儿,咋这么香?”

一个汉子揉着眼睛,有些不敢相信。

走进饭堂,只见打饭窗口前,大盆里装着油亮亮的白菜炖土豆,土豆炖得软烂,白菜吸满了油花,看着就下饭。

旁边的蒸笼里摆着热腾腾的二合面馒头,粥桶里的粥熬得黏糊糊的,上面还飘着一层米油。

“今天咋这么丰盛?”

有人忍不住问打饭食堂师傅。

“老支书特意吩咐的,说昨天大伙运粮食辛苦,给大伙补补!”

食堂师傅笑着说道,手里的勺子一点不手抖,给每个人都盛了满满一勺白菜炖土豆,又递过去两个暄软的馒头。

村民们接过饭菜,脸上都乐开了花。

虽然菜里没多少肉,但油水足得很,咬一口馒头,再吃一口吸满油香的白菜,满足得直点头。

“还是老支书心疼咱们!”

一个大婶一边吃一边说。

“昨天累得腰都快断了,今天吃这一顿,浑身都舒坦了!”

“可不是嘛,这馒头比平时的香多了,粥也稠!”

旁边的汉子附和着,又咬了一大口馒头。

大饭堂里顿时热闹起来,碗筷碰撞的声音、村民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

老支书站在角落,看着大伙吃得香甜,也忍不住笑了粮食运回来了,大伙能安心吃饭,比啥都强。

毕竟手里有余粮,心里不慌啊!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周家庄的鸡刚叫过第二遍,周益民就起了床。

他简单洗漱后,跟还在准备早饭的爷爷奶奶说了声要去上水村找王村长,便跨上摩托车,朝着上水村的方向赶去。

乡间的晨雾还没散尽,摩托车驶过田埂,带起一阵湿润的泥土气息,路边的野草上挂着露珠,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

不到半个时辰,周益民就到了上水村村口。

他放慢车速,沿着村里的小路往里走,刚到王村长家院门口,就看见王村长正蹲在门槛上刷牙,嘴里满是泡沫。

王村长抬头瞥见周益民的摩托车,眼睛瞬间亮了,连忙把嘴里的牙膏沫吐掉,用袖子擦了擦嘴,快步迎了上来。

“益民!

你咋这么早过来了?”

王村长脸上满是惊喜,热情地拉着周益民的胳膊往院里让。

“吃过早饭了吗?

我家老婆子正熬粥呢,要是不嫌弃,就在这儿凑合一顿!”

他心里清楚,周益民家里条件好,加上周益民能弄到来粮食和肉,所以每天的伙食都不差。

自己之前去周家庄办事,有幸在周益民家吃过两顿,那饭菜的香,他到现在都记着。

这会儿开口留周益民吃饭,一是真心实意想招待,二也是想着拉近点距离,让待会儿谈塑料价格时能更顺畅些。

周益民确实没吃早饭,从家里出来得急,只喝了口凉水,这会儿肚子正饿得咕咕叫。

他也没客气,笑着点了点头:“那就麻烦王村长了,正好我也饿了。”

“不麻烦!

不麻烦!”

王村长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连忙朝屋里喊。

“老婆子!

再加一副碗筷!

益民在咱家用早饭!”

屋里很快传来应答声,王村长的媳妇端着粥锅从厨房走出来,看见周益民,也热情地招呼:“益民来啦?

快坐,粥刚熬好,还有昨天蒸的玉米面馒头,热乎着呢!”

周益民在桌边坐下,王村长的媳妇给他盛了满满一碗小米粥,又递过来一个暄软的馒头,还端上一碟咸菜和两个煮鸡蛋。

“多吃点,年轻人饭量大。”

她笑着说道。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