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辛苦忙碌(1/2)
周益民想帮忙,却被奶奶推了出来:“你坐着歇着就行,跟你爷爷唠唠嗑,厨房的活我来就行。”
奶奶在厨房忙碌起来,她从菜窖里拿出几个鲜嫩的白菜,又摸出几个土豆,洗干净后,白菜切成丝,土豆切成块。
灶膛里的火被点燃,火苗“噼啪”
地舔着锅底,奶奶往锅里倒了点油,油热后放入葱花爆香,先把土豆块倒进去翻炒,炒到土豆表面金黄,再加入白菜丝继续炒,最后撒上盐,一道香喷喷的白菜炒土豆就好了。
这边老爷子也没闲着,他把鸡蛋打在碗里,用筷子搅得匀匀的,锅里油热后,“哗啦”
一声把鸡蛋倒进去,筷子快速搅动,金黄的鸡蛋很快就蓬松起来,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除此之外,奶奶还从坛子里捞出几块自己腌的腊肉,切成薄片,和着青椒一起炒,腊肉的醇香混合着青椒的微辣,让人闻着就流口水。
她还煮了一锅玉米粥,黏稠的粥里飘着玉米的清香。
不一会儿,饭菜就摆满了桌子,有金黄的炒鸡蛋、香喷喷的白菜炒土豆、下饭的青椒炒腊肉,还有一碗凉拌黄瓜,再配上热腾腾的玉米粥和刚蒸好的玉米面馒头。
周益民看着满桌的饭菜,心里暖暖的,拿起筷子夹了一口炒鸡蛋,鸡蛋鲜嫩入味,还是记忆中的味道。
爷爷和奶奶坐在旁边,不停地给他夹菜,看着他吃得香,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多吃点,益民,看你瘦的。”
奶奶一边说,一边又往他碗里夹了一块腊肉。
“嗯,奶奶做的菜真好吃。”
周益民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说道。
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着热乎乎的饭菜,聊着家常,温馨的气氛在小小的屋里弥漫开来。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日头渐渐往西斜,给村庄镀上了一层暖黄的光晕。
周益民跟爷爷奶奶说了一声要出去办点事,便驾驶着摩托车离开了周家庄。
老爷子和周益民奶奶也知道周益民要去忙什么事情,也就没有阻拦,毕竟关于整个村的问题。
他没有直接去联系运输的地方,而是先在附近的几条路上兜了一圈,仔细观察着周围的情况,确认路上行人稀少,且没有熟悉的面孔后,才将摩托车停在一片隐蔽的树林旁。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周益民闭上眼睛,集中精神,脑海中缓缓浮现出一个熟悉的商店轮廓。
“一万斤粗粮,要小米、玉米面、高粱米混合搭配。”
周益民在脑海中清晰地发出指令。
几乎在指令发出的瞬间,脑海中的商店便有了回应,虚拟的单据上显示出所需物资的清单和数量。
周益民确认无误后,在意识中完成了“支付”
流程。
下一秒,当他睁开眼睛时,眼前的空地上已经凭空出现了一堆粮食,一袋袋小米、玉米面、高粱米堆成了一座小山,散发着粮食特有的清香味。
这些粗粮虽然不如细粮口感好,但饱腹感强,足够周家庄的村民们吃一段时间了。
周益民四处看了看,找了些破旧的帆布和木板,小心翼翼地把粮食掩盖起来,只露出一小部分,看起来就像一堆普通的杂物,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是粮食。
他又绕着空地检查了一圈,确认没有问题,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后,才驾驶着摩托车往周家庄赶去。
等回到周家庄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村里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煤油灯,星星点点的灯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馨。
周益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骑着摩托车来到了老支书的家。
他知道老支书肯定还在等着他的消息,得先把粮食的情况告诉老支书,让他安心。
老支书正坐在炕头抽着旱烟,眉头虽不像上午那般紧锁,却依旧带着几分忧虑。
听到院门外的摩托车声,他心里一动,连忙起身迎了出去。
看到周益民的身影,老支书急忙问道:“益民,粮食的事……”
“老支书,都安排好了,粮食就在村外的树林旁。”
周益民笑着点头。
“有一万斤,得麻烦村里的劳动力去帮忙运回来。”
老支书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手里的烟杆“啪嗒”
一声掉在地上,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一万斤?
太好了!
我这就去召集人!”
话音刚落,老支书就转身往门外跑,一边跑一边扯着嗓子喊:“家里有劳力的都出来一下!
去村外运粮食喽!”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村庄里回荡,家家户户的煤油灯都晃动起来,很快就有汉子们披着衣裳从家里跑出来,手里还拎着扁担、麻袋。
周志明听说要运粮食,二话不说就去发动村里那辆唯一的拖拉机,“突突突”
的引擎声在夜里格外响亮。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村口就聚集了二十多个壮劳力。
老支书清点了人数,高声说道:“都上拖拉机,益民在前面带路,咱们去把粮食运回来!”
众人纷纷爬上拖拉机的车斗,周志明踩下油门,拖拉机冒着黑烟跟在周益民的摩托车后面。
没过多久,就到了那片隐蔽的树林旁。
周益民掀开盖在粮食上的帆布和木板,露出了堆积如山的粮食袋。
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照亮了一袋袋小米、玉米面和高粱米,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粮食香。
“我的娘哎,这么多粮食!”
一个汉子忍不住惊呼出声。
“这得有多少斤啊?
看着就吓人!”
另一个人咂着嘴感叹。
众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到了,虽然之前周益民也帮村里解决过物资难题,但每次看到这么多粮食,还是忍不住心头一震。
他们看着那些鼓鼓囊囊的粮袋,又看了看周益民,眼里满是敬佩。
“益民这孩子,真是咱村的福星啊!”
老支书感慨道,眼里闪着泪光。
周益民笑着说道:“大家别愣着了,赶紧装粮食吧,争取今晚都运回去。”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纷纷拿起麻袋开始分装粮食。
有的扛着粮袋往拖拉机上送,有的用扁担挑着两袋粮食往村里走,树林里顿时热闹起来,扁担的咯吱声、汉子们的号子声、拖拉机的引擎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充满希望的交响曲。
周益民看着忙碌的众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有了这些粮食,周家庄的村民们就不用再为吃饭发愁了。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纷纷拿起麻袋开始分装粮食。
可一万斤粮食堆在那里像座小山,村里又只有周志明那一辆拖拉机,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一趟肯定运不完。
老支书当即拍板:“志明,你先拉满一车回去,叫上村里留守的人卸车,卸完赶紧回来。
剩下的人在这儿守着,咱们分批次运!”
周家庄的村民们立刻动了起来,有的弯腰抱起粮袋往拖拉机斗上递,有的站在车斗里接应,把粮袋码得整整齐齐。
粮袋沉甸甸的,每袋都有百十来斤,汉子们脸憋得通红,额头上很快渗出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沾满泥土的衣襟上。
可没人喊累,嘴里哼哧哼哧喘着气,手上的动作却一点不慢。
“再加两袋!”
周志明在驾驶座上喊着,拍了拍拖拉机斗的挡板。
“这老伙计结实着呢!”
又往上摞了两袋,车斗终于堆得像座小塔。
老支书喊了声“停”
,点了四个汉子跟着拖拉机回去:“你们几个跟车,回去赶紧卸完,让志明早去早回。”
拖拉机“突突突”
地发动起来,车斗里的粮袋随着车身颠簸轻轻摇晃。
此时的村子里,虽然大部分村民没被喊去帮忙运粮,但这样关乎全村人饭碗的大事,谁也睡不着。
不少人家的煤油灯亮到了后半夜,窗纸上晃动着人影,隐约能听到低声的议论。
当拖拉机“突突”
的轰鸣声从村外传来时,仓库周围瞬间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