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六百五十一章 借车(2/2)

第二天清晨,周益民就驾驶着摩托车,后座上载满了东西。

来到仓库这里,周益民指挥着帮工把肉搬进冷库:“这下能给大家伙儿做红烧肉、炸肉丸、炖排骨了,保证让他们吃了满血复活!”

中午的食堂里,肉香飘得老远。

窗口前的大铁盆里,红烧肉颤巍巍地冒着热气,油光锃亮的肉皮裹着浓郁的酱汁。

另一边的炸肉丸金黄饱满,咬一口能爆出鲜美的肉汁。

工人们端着饭盒排着队,脸上的疲惫被馋意取代,连打饭时的声音都透着雀跃。

时间在紧张而有序的生产中悄然流逝,转眼一个星期就过去了。

当最后一台小型烘干机经过质检,被贴上合格标签时,车间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生产科长拿着统计报表,激动地宣布:“同志们,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我们一共生产出五千台小型烘干机,而且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振奋不已,大家互相击掌,脸上洋溢着疲惫却自豪的笑容。

“太好了!”

李崇光兴奋地说。

“为了能最快得到市场的反馈,咱们得赶紧把这些烘干机运到港口去,尽快发往国外市场。”

胡厂长也当即拍板:“马上联系运输队,今天就把这五千台烘干机运走!”

生产科长刚要去打电话,就被运输科的老张拦住了。

老张搓着两手,脸上带着难色:“胡厂长,这事儿怕是有点难办。

咱们运输科的车队满打满算只有五辆卡车,其中还有两辆正在外地送货没回来,剩下三辆就算全用上,一趟也拉不完五千台啊。”

胡厂长眉头一皱:“一台卡车能装多少?”

“最多四百台,三辆满打满算也就一千二。”

老张叹口气。

“要把五千台都运到港口,至少得跑四趟,这一来一回,耽误的时间可就多了。”

周益民和李崇光正想开口提议找其他单位帮忙,胡厂长却抬手制止了他们:“你们俩留在厂里盯着装货的事,协调车辆的事我去办。”

说着便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手指在拨号盘上飞快转动。

“喂,是农机厂的老王吗?

我是胡志国啊……对对,想跟你借几台卡车用用,我们厂新出的烘干机要运到港口,自己的车不够了……”

“啥?

有三辆闲着?

太好了!

下午就能调过来?

那可太谢谢你了。”

挂了农机厂的电话,他又拨通了食品厂的号码:“老李,忙啥呢?

跟你借两辆卡车用用,就今天下午一趟,拉完货就还给你,没问题?

够意思。”

不到一个小时,胡厂长放下电话,拍了拍手上的灰:“搞定了!

农机厂三辆,食品厂两辆,纺织厂刚保养好的那辆也能过来。

一共十三辆,正好能一次运完。”

中午时分,各方的卡车陆续开进了钢铁厂。

农机厂的卡车车身上还沾着泥土,司机师傅笑着解释:“刚从乡下拉完化肥,没来得及洗,别介意啊。”

食品厂的卡车更有意思,车厢里还飘着淡淡的面包香,引得几个年轻工人直咽口水。

老张拿着粉笔在地上写写画画:“咱们自己的三辆,加上借来的十辆,一共十三辆,每辆装三百九十台,刚好能把五千台都拉走。”

他一边说一边给每辆卡车分配编号,“大家按编号装货,千万别弄混了,到了港口还得按批次清点呢。”

很快,十三辆大型货车在仓库区排起了长队。

工人们齐心协力,将一台台包装完好的小型烘干机小心翼翼地搬到货车上。

每台烘干机都用厚实的纸箱包装着,外面还套着一层塑料膜,防止运输过程中受潮损坏。

箱子上印着醒目的产品名称和使用说明,还有各种语言的标识,显得十分规范。

装货的过程紧张而有序,工人们喊着整齐的号子,将箱子稳稳地码放在货车车厢里。

科研室的众人也来帮忙,仔细检查着每一个包装,确保没有遗漏和损坏。

夕阳西下时,十三辆装满小型烘干机的货车缓缓驶离了钢铁厂,朝着港口的方向开去。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