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七章 收割小麦(1/2)

八月的太阳像个炽热的火球,将周家庄的每一寸土地都烤得发烫。

猪肉盛宴后的清晨,天刚泛起鱼肚白,周家庄便从沉睡中苏醒。

鸡舍里的公鸡扯着嗓子打鸣,声音此起彼伏,似在催促着人们。

村舍的烟囱缓缓升起袅袅炊烟,各家各户的木门“吱呀”

作响,村民们陆续走出家门。

男人们肩上扛着磨得锋利的镰刀,刀刃在微弱的晨光中闪烁着寒光,女人们则忙着将干粮和水壶装进布袋,为即将开始的劳作做准备。

孩子们也早早起床,跟在大人身后,跃跃欲试,尽管他们还不太清楚即将面临的是一场怎样艰辛的战役,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期待,让他们也兴奋不已。

众人推着吱嘎作响的板车,脚步匆匆地朝着那片广袤无垠的金黄麦田进发。

微风拂过,麦浪层层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欢迎着他们,又似在提醒着时间的紧迫。

对周家庄的村民们而言,这场小麦收割,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要是收成不好的话,忙活一整年,到时候连粮食都不够一家老小吃的,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周益民站在自家院子里,这次小麦收成对他来说意义非凡,那些偷偷更换的高产种子,承载着他对村庄未来的期望。

尽管不确定最终产量,但他能感受到,今年的麦穗比往年更饱满,麦秆也更挺拔。

今天的周益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就是去钓鱼,而是准备去帮忙收割小麦,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他简单洗漱后,将草帽往头上一扣,拿起镰刀就往麦田走去。

村头的大喇叭传来老支书沙哑却有力的声音:“全体社员注意!

今天正式开镰收麦!

大伙加把劲,争取在雨期前完成收割!”

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惊醒了树梢的鸟儿,扑棱棱地飞向远方。

麦田里,金色的麦浪随风起伏,麦穗沉甸甸地压弯了秸秆,散发出阵阵清香。

老支书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的景象,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

经历了那么多灾年,如今终于迎来丰收,这份喜悦让他的手都微微颤抖。

他清了清嗓子,大声喊道:“乡亲们,开镰咯!”

话音刚落,早已摩拳擦掌的村民们便挥动起手中的镰刀。

“唰唰唰”

的割麦声,如同奏响了一首激昂的交响乐。

男人们弯着腰,动作娴熟地将麦子割下,整齐地码放在身后,女人们则紧跟其后,将割好的麦子捆成一捆捆,动作麻利。

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周志高带着孩子们来到麦田边,他对孩子们说:“今天,你们也要亲身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

大家要听老师的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们兴奋地点点头,眼神中充满期待。

谢玉梅和另一位老师也加入其中,负责照看孩子们的安全。

孩子们的任务是将大人们收割好的麦子搬运到打麦机旁。

周志明站在打麦机前,熟练地操作着机器。

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响起,金黄的麦粒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孩子们排着队,一趟趟地搬运麦子,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脸上的笑容却从未消失。

只能说是天没有不测之风云,那几台承载着收割重任的打麦机,却率先“闹起了脾气”



本来在顺畅的打着小麦的时候,突然发出异响,周志明生怕强行运作的话,会将小麦机给损坏,只能立马挥手,示意着先停下来。

其他人看见周志明的指挥后,立马就停了下来。

周志明心急如焚地守在打麦机旁,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滚落,浸湿了他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

他双手紧紧握住扳手,飞速地转动着,试图找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异响的出现。

可这老旧的打麦机像是故意与人作对,无论他怎样查看,机器始终发出“嘎吱嘎吱”

的刺耳声响,那声音尖锐而又沉闷。

打麦机的运作速度较往常慢了许多,每转动一下都显得极为吃力,还时不时卡顿,原本流畅高效的打麦过程,此刻变得磕磕绊绊,如同陷入泥沼的牛车。

这些机械故障让原本就紧张的收割进度瞬间陷入僵局。

村民们停下手中的活,纷纷望向停滞的机器,眼中满是无奈与焦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耽误一分钟,就意味着可能有更多的粮食因无法及时收割而遭受损失。

由于雨期已经来临,随时都会有可能下雨,所以不能耽误太久的时间。

老支书得知情况后,连忙就来到打麦机这里,在机器旁来回踱步,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眉头拧成了深深的疙瘩,嘴里不时催促着:“志明加把劲,再仔细找找毛病!

咱可耽搁不起啊!”

周志明十分着急,但是就是发现不了什么问题,这时候突然想起周益民,这个打麦机是周益民的发明,他熟悉打麦机的构造,肯定能发现打麦机的问题。

连忙去将周益民请了过来,本来还在割着小麦的周益民,就被请了过来。

周志明连忙将打麦机的问题说了一遍。

周益民得知事情的严重性,所以并没有耽搁,立马就上手,查看打麦机到底是什么问题。

经过十几分钟的仔细查看,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由于打麦机有整整一年没有使用过,再加上没有适当的保养,所以齿轮上缺少润滑油,所以才会产生异响。

周志明得知后,立马就跑回村里,将油拿了过来,不过周益民看见递过来的油,立马就傻眼,这可是食用油。

周益民只能无奈摇了摇头:“志明哥,你等一下,我去拿油过来吧!”

为了不耽误时间,他一路小跑回到家里,将摆放在一旁的润滑油拿起来就跑去收割小麦的地里。

果然加了润滑油之后,打麦机的异响就消失不见。

周志明和老支书,这才松了一口气,幸好并没有耽误多少时间。

正午时分,太阳高悬头顶,气温达到了一天中的最高点。

老支书得知饭已经煮好,立马就安排村里的人回去吃饭,不吃饱饭,哪里有力气干活?

为了小麦能顺利收割完成,老支书还安排,将村里之前剩下的腊肉和腊鱼都安排下去。

这么辛苦的工作,要是吃不好的话,可就没有力气干活。

午后,晴空突然风云变幻。

湛蓝的天空迅速被乌云遮蔽,原本明媚的阳光被彻底隔绝,天地间瞬间变得阴沉压抑。

狂风裹挟着热浪,呼啸着席卷而来,所到之处,麦穗被吹得东倒西歪,像是在狂风中苦苦挣扎的士兵。

豆大的雨点紧随其后,噼里啪啦地砸落,打在人们裸露的皮肤上,生疼生疼的,也重重地砸在那尚未收割的小麦上。

负责后勤的妇女们看到这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心急如焚。

她们一边大声呼喊着,提醒田间劳作的村民们注意安全,一边迅速行动起来,将提前准备好的雨具分发给大家。

赵婶匆忙间险些摔倒,但她顾不上自己,稳住身形后,继续抱起一摞蓑衣,朝着离她最近的村民跑去。

老支书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狂风暴雨,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

这场雨来势汹汹,不仅可能导致大片小麦倒伏,增加后续收割的难度,还会使麦粒受潮。

一旦麦粒受潮,粮食的质量和产量都将受到严重影响,这是全村人都无法承受的损失。

村民们顾不上雨水的冲刷,纷纷加快手中的动作,试图在雨势变大前多收割一些小麦。

然而,风雨无情,不过片刻,田野间便变得泥泞不堪,人们的双脚深陷其中,每迈出一步都极为艰难。

手中的镰刀也因为雨水的浸湿和泥浆的沾染,变得沉重且难以挥动,收割工作愈发艰难。

一些麦穗被狂风无情地折断,散落在泥地里,村民们看着这些受损的麦穗,心疼得直叹气,可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咬着牙,在风雨中继续顽强地劳作。

负责后勤的妇女们也没闲着。

她们在大饭堂里支起大锅,将提前泡好的绿豆倒入锅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熬。

“这绿豆汤可得多煮些,大伙在太阳底下干活,最需要解暑了。”

赵婶一边搅拌着锅里的绿豆汤,一边说道。

为了让绿豆汤凉得快些,她们将煮好的汤倒入大盆中,再放进从井里打来的冰凉的水中浸泡。

雨势稍歇,老支书拄着拐杖,提高嗓门,大声喊道:“都先歇会儿!

吃点干粮,喝点绿豆汤!”

村民们如蒙大赦,纷纷直起酸痛不已的腰,拖着沾满泥浆、沉重无比的双腿,朝着田埂旁那片郁郁葱葱的树荫下走去。

此时,他们的衣衫早已被雨水和汗水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脸上满是疲惫,但眼神中仍透着一丝对片刻休息的渴望。

赵婶费力地掀开木桶盖,刹那间,绿豆汤的清香混着红糖的甜腻瞬间散开,弥漫在空气中。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