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五百零七章 指导和名额(1/2)

酒足饭饱之后,周益民和林国怀在院子里稍作休憩。

暖烘烘的阳光洒落在身上,让本来就困的林国怀给睡着。

毕竟吃饱喝足后,本来就容易犯困,再加上这段时间,林国怀也在忙着修建饲料的事情,一直都没有休息好。

周益民看了看时间差不多,看见林国怀睡着,走到林国怀的一旁,抬手拍了拍林国怀的肩膀,嘴角上扬,带着几分期待说道:“走吧,咱去瞅瞅那新建的公社饲料厂。”

林国怀被吓了一跳,没有想到,刚刚睡着就被吵醒,本来想发脾气,转头看见周益民后。

起床气,立马就消失不见,而且听到周益民的话,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兴奋地搓了搓手,忙不迭点头应道:“好嘞,就等你这句话了!”

早点忙完,林国怀自己也能早点回家休息。

为了不浪费时间,两人踱步至院子中央,周益民利落地跨上那辆在当时极为稀罕的摩托车。

这摩托车线条硬朗,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堪称“稀罕宝贝”



林国怀则小心翼翼地坐在后座上,双手紧紧抓住车座边缘。

这已是他第二次乘坐摩托车,上次体验时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仍记忆犹新,此刻更是满心期待。

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到别人的注意,毕竟在这个时代,连自行车都是稀罕物,就更别说摩托车了。

估计有不少人,见都没有见过。

周益民扭动钥匙,摩托车引擎发出低沉有力的轰鸣声,仿佛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

他缓缓转动油门,摩托车平稳地驶出院子,轮胎在地面上留下两道浅浅的痕迹。

一出村,视野瞬间开阔起来。

微风轻拂,路边的枯草沙沙作响,像是在演奏一首欢快的乐章。

林国怀感觉自己的头发被风吹得肆意飞舞,他慢慢松开紧抓车座的手,缓缓张开双臂,尽情地感受着空气在指尖流动。

那凉爽的触感从掌心蔓延至全身,让他忍不住畅快地哈哈大笑起来。

周益民专注地驾驶着摩托车,目光不时扫向路边的景色。

田地里,农民们正弯腰劳作,为来年的丰收辛勤耕耘。

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由于饲料厂的选址是周益民帮忙敲定的,他对路线熟稔于心,根本无需林国怀指引。

林国怀还沉浸在坐摩托车的愉悦中,满心想着这趟旅程要是能再长些就好了。

可就在这时,周益民已经稳稳地将摩托车停在了饲料厂门口。

林国怀这才回过神来,嘴里喃喃自语道:“都还没坐够呢,平常骑自行车得骑老半天,没想到摩托车这么快。”

周益民听了,心里觉得好笑,暗自思忖:要是摩托车不快,那发明它干啥,直接骑自行车不就得了。

不过他只是嘴角微微上扬,并未将想法说出口。

虽然说两人的关系挺好,但是有一些玩笑,还是不能开,毕竟会伤害到别人。

很快,两人刚走到饲料厂门口,便瞧见一位中年男子站在那儿,正不停地张望着。

此人正是饲料厂的负责人黄国伟。

黄国伟远远地看到林国怀带着一个年轻小伙走来,心里立马明白,这年轻人肯定就是周益民。

毕竟他清楚林国怀此次前来的目的,就是请周益民来为饲料厂的建设与指导。

于是,他满脸堆笑,快步迎上前去,热情洋溢地说道:“哎呀,真是麻烦周股长您了!

大老远跑过来,辛苦辛苦!”

周益民微笑着摆了摆手,谦逊地回应道:“黄厂长客气了,都是为了人民,谈不上辛苦。”

黄国伟一边说着客气话,一边引领周益民和林国怀往厂里走去。

一路上,他像个经验丰富的导游,详细地向周益民介绍着饲料厂的建设情况。

从厂房搭建时的艰辛,如何克服资金短缺、材料运输困难等问题,到设备购置过程中四处奔波、货比三家的经历,他都一一道来。

周益民听得全神贯注,时不时抛出一些问题,黄国伟也都耐心解答。

三人走进饲料厂,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高大的厂房。

厂房内空荡荡的,不见工人忙碌的身影。

偌大的空间里,只有他们三人的脚步声在回荡。

原来,厂房修建完成后,前来帮忙的各村村民都已返回各自的村落,忙完之后,还要回到村里,继续忙农活,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时间。

不过没有办法,这个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周益民环顾四周,看着那一台台崭新的机器,不禁暗自感叹,到底是公社,出手就是不一样。

这些机器可比周家庄饲料加工厂的先进多了。

周家庄的设备还是他费了好大劲,托了不少关系才弄到手的。

黄国伟留意到周益民的神情,误以为他对厂房或设备有所不满,心中一紧,连忙问道:“周股长,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吗?”

周益民回过神来,摇了摇头,解释道:“不是,只是突然想到周家庄的情况,有些感慨。”

黄国伟松了一口气,要是建成这样,还有不满的话,的确是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毕竟黄书记交代下来,就是周益民提出来的意见,只要是可取的,都要听。

接着,他们来到饲料生产车间。

车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谷物香气。

周益民走近一台台设备,仔细查看,轻轻抚摸着冰冷的金属外壳。

他看到那崭新的机器,点了点头,询问道:“设备看起来还不错,都是按照我之前给的建议购置的吧?”

黄国伟连忙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敬佩,说道:“是啊,周股长。

您给的建议太实用了,我们完全照着您说的来办。

不过,在具体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把控方面,还得请您多指导指导。”

周益民在车间里来回踱步,像一位严谨的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仔细观察着设备的运行情况,眼睛紧紧盯着运转的齿轮和传送皮带。

随后,他拿起一些生产出来的饲料样本,先是放在鼻子下轻轻嗅闻,感受气味是否纯正,接着用手捻了捻,通过触感判断饲料的质地。

林国怀跟在后面,看着周益民那专业、专注的模样,心中不禁暗暗佩服。

他就不信,根本就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在他的眼里,饲料,不都是长一个样子吗?

过了一会儿,周益民停下脚步,神情认真地对黄国伟说道:“目前来看,设备运行还算正常,不过在一些细节上,还需改进。

就拿饲料的搅拌环节来说,时间和力度的把控不够精准,这可能导致饲料混合不均匀,影响品质。

还有,原材料的筛选得更加严格,绝不能让杂质混入,不然会直接影响牲畜的健康。”

黄国伟一边听,一边快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时不时提出一些疑问,周益民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随后,周益民又对饲料厂的仓库进行检查。

仓库里堆满了各类原材料,麻袋码放得整整齐齐。

他查看了仓库的通风和防潮设施,发现通风口设置得不太合理,容易导致空气流通不畅,使原材料受潮变质。

周益民向黄国伟指出问题:“应该在仓库顶部增设几个通风天窗,同时在地面铺设防潮层。”

黄国伟连忙将周益民的建议给记录上,等到时候开会的时候,集中讨论,看看这个办法可不可行。

“好的。”

接下来就轮到,运输环节,周益民了解到目前主要依靠人力搬运和简单的板车运输,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饲料包装破损。

他思考片刻后,建议购置一些小型的运输推车,并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以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损耗。

林国怀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周益民有条不紊地进行指导。

他不禁感叹,周益民年纪轻轻,却有着如此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难怪公社领导对他如此看重,周益民确实有真本事,能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黄国伟对周益民提出的一系列改进措施和建议,都认真记录并表示会尽快落实。

他感激地说道:“周股长,今天真是太感谢您了!

您这一来,就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大问题。

以后还得请您多多关照我们饲料厂啊。”

周益民笑着回应:“黄厂长客气了,大家都是为了公社的发展。”

就在三人,正专注地在饲料厂车间里踱步,就在这时,车间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众人转头望去,只见公社的黄书记匆匆赶来。

黄书记面带微笑,快步走向周益民,一边走一边说道:“益民啊,实在不好意思,一直忙着公社的其他事务,这会儿才抽空过来。

你可一定要多给咱们这饲料厂把把关,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