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一章 亲兄弟明算账(1/2)

周益民肯定会开车,虽然这个时代的汽车跟后世的不太一样,但操作更简单。

“以前跟人学过些天,我院子以前就有司机。

主要是这车我打算用两天,不能让厂里的司机跟我这么久吧?”

周益民说道。

他也没说谎,四合院徐奶奶家的过世儿子,曾经就是厂里的货车司机。

周益民这个年龄段的人,谁没有坐过徐叔的货车?

有没有跟徐叔学过,谁又知道?

所以,周益民这个解释还是经得住推敲的。

王科长一听,顿时释然,点头:“我去给你申请。

不过,你得跟去,开两圈给我们看看。”

“行!

没问题。”

周益民颔首。

不就是手动挡嘛!

后勤本来就有用车资格,王为民作为一位科长,去申请用车,这并不困难,甚至不需要丁主任去交涉。

另外,周益民在钢铁厂比较特殊,很少人会跟他过不去。

“就这辆,油都加好的。”

王为民指着眼前的这辆货车跟周益民说道。

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周益民上去开两圈看看。

不是担心车子出问题,是担心周益民出问题。

如今,周益民可是他们钢铁厂的宝贝疙瘩。

他要是有什么冬瓜豆腐,胡厂长等厂领导能撕了他这个小小的科长。

周益民懂他的意思,打开车门,进入驾驶室。

他先是快速看了几眼驾驶室,了然于心,拧钥匙,启动汽车。

起步有点没把握住,差点死火,但后面还是安然地开车在大家的视线内兜了两圈。

“怎么样?

都说没问题的。”

王为民略微惊讶,也松了口气,笑道:“行!

你开走吧!

小心点,注意安全。”

周益民不再废话,开着那辆有点破旧的货车直奔周家庄。

快到的时候,停下车,往车里面放粮食,全是玉米。

玉米便宜呀!

红薯、土豆更便宜,但不能拿那些糊弄人家。

怎么说也是一个聚乙烯薄膜厂,人家大概率看不太上红薯和土豆。

进村的时候,被拦下来。

村里人看到开车的是周益民,大为吃惊,才赶紧让路。

“益民竟然会开车。”

“十六叔会开车很奇怪吗?”

有人忽然这么反问一句,将周围的人都问得无言以对。

是呀!

益民那么厉害,会开车不是很合理吗?

汽车停在学校的操场上,老支书等人赶过来,还以为周益民又往村里送什么东西呢!

这种货车进村,是周家庄头一回,都来看稀奇。

“益民,车上是什么?”

老支书问。

周益民不隐瞒,说道:“是玉米,今天会有一批塑料膜送到我们村来。

支书,您让村民注意一下,让人家进来。

这些玉米,就是用来换塑料膜的。

有了那些塑料膜,我们村天冷的时候也能种庄稼作物。

具体怎么操作,我后面再教大家。

以后对外就说,塑料薄膜是周家庄跟塑料膜厂交换的。”

他趁机将事情讲清楚。

老支书和大队长岂能不懂?

两人连连点头。

大队长开口:“既然如此,一会干脆我来跟塑料膜厂的人做对接。”

“没错!

这样最好。”

老支书也赞成。

周益民点头:“行,就这么办吧!”

以后这些事,周益民都打算让周家庄出面。

老支书将这批玉米的账记下来。

他们很清楚,那些塑料薄膜是村子用,不可能让周益民付出那么多。

人家费人脉弄来塑料膜,就够对得起周家庄的了,还让他出钱,那不应该。

亲兄弟都要明算账呢!

因此,周益民每次自掏腰包解决村里的困难,老支书都是有记下来的。

等村里有能力偿还,就会开始偿还。

“快,都搬下来。”

老支书跟围观的村民说道。

一车的玉米粒,卸下来还是蛮多的。

有人发出疑问:“十六弟,有塑料膜真的能在冬天种粮食?”

要知道,那时候就连水都会结冰,压水井都不一定有用。

到时候,浇水都成问题。

而且,土地会变得很硬,怎么解决?

种粮食,他们是专业的,可面对那样的情况,他们都无可奈何。

“不难,植物生长的几大要素,气温、光照、水、土壤等解决了,它们就能生长。

冬天虽然冷,但光照还是有的,土壤也不缺。

压水井抽的是十米深的地下水,应该不会结冰,能用。

最难的,应该是气温。

天冷的时候,我们人怎么活?

待在房子里、烤火之类,对不对?

我们也可以给庄稼盖暖房,在里面烧点火,把里面的温度提高。”

周益民通俗地解释道。

还有些知识,说了他们估计也听不懂,他就懒得说。

比如植物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植物就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

而在里面烧火,就能除了提供温度之外,还有就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也能进一步让温度提高。

后世著名的温室效应,不就是二氧化碳释放造成的嘛!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