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 223 章 反应还不错(2/2)

政府还会帮助大家开发民宿、餐馆,让大家都能够从中受益。"

"说得好听,到时候游客来了,我们还得搬走!"

一个中年男子喊道。

"我以县长的名义向大家保证!"

徐志国斩钉截铁地说,"绝对不会强制任何人搬迁。

相反,我们要帮助大家在自家房子里创业致富。

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政策..."

这时,李毅飞也赶到了现场。

他没有立即上前,而是先站在人群外围听了一会儿。

然后,他慢慢走到那位带头的老伯面前。

"老伯,贵姓啊?"

李毅飞和蔼地问。

"姓王。"

老伯语气生硬。

"王老伯,我理解您的担心。"

李毅飞诚恳地说,"这样吧,今天我们先停工,明天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把规划、政策都说清楚。

大家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

我们要的是共赢,绝不是要损害大家的利益。"

李毅飞诚恳的态度打动了居民们。

在王老伯的劝说下,人群逐渐散去。

第二天,村民大会在镇广场举行。

李毅飞、徐志国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详细讲解了古镇开发规划和惠民政策。

会议从早上开到晚上,解答了村民们的各种疑问。

最终,大多数村民表示理解和支持。

与此同时,其他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机关食堂开始了服务培训,停车场划定了标识标线,物价局对全县旅馆宾馆进行了价格备案。

就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时,省里发出通知,要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各地市都要推荐创新项目参加评选。

"这是一个好机会!"

李毅飞在县委常委会上说,"如果我们的改革项目能够入选省重点旅游项目,不仅能获得资金支持,还能大大提升白水的知名度。"

徐志国立即组织团队准备申报材料。

旅游局、发改委、宣传部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连续加班一周,准备了一份详细的申报材料。

然而,就在材料送审的关键时刻,一个意外发生了。

一篇题为《白水县搞形象工程,劳民伤财为哪般》的文章在网上流传,质疑古镇开发是"面子工程",政府食堂对外开放是"作秀"。

"书记,您看这个。"

徐志国着急地把手机递给李毅飞,"文章已经在好几个论坛转发了,影响很坏。"

李毅飞仔细看完文章,沉思片刻:"不要慌张。

这反而是个机会。

我们要借此机会,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改革举措。"

他立即安排:"志国,你组织一个新闻发布会,邀请各级媒体参加,全面介绍我们的改革规划。

周书记,你们纪委也要出面,说明各项改革的监督保障措施。"

新闻发布会如期举行。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李毅飞不仅邀请了媒体,还特意请来了王主席等老同志和村民代表。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关注白水的发展。"

李毅飞开场就说,"今天我不做报告,请我们的老同志和村民代表先说说他们的看法。"

王主席第一个发言:"开始我也有顾虑,但看到县委县政府把工作做得这么细,这么为老百姓着想,我现在全力支持!"

村民代表老王激动地说:"李书记和徐县长是真的为我们好!

不仅帮我们修房子,还教我们怎么做生意。

我家的老宅子修好后,准备开民宿,儿子儿媳都不用外出打工了!"

新闻发布会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第二天,多家媒体以《白水改革:老同志和村民都说好》为题做了正面报道。

更让人惊喜的是,一周后省旅游局通知,白水的改革项目成功入选省重点旅游项目,获得800万元资金支持。

"太好了!"

徐志国兴奋地向李毅飞报告,"这下资金问题基本解决了!"

李毅飞也很高兴,但提醒道:"资金解决了是好事,但更要抓好落实。

一定要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每一个项目都要做好。"

时间很快来到2016年3月。

古镇修复工程进展顺利,主街区十栋建筑已经修复完成,青石板路铺设完毕。

机关食堂完成了志愿者培训,制定了详细的开放流程。

停车场管理系统安装到位,指示标志清晰明确。

四月的一天,办公室主任匆匆进来,递给李毅飞一份文件:"书记,刚接到市委办通知,伊副省长下周要来白水调研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

大家都明白,这次调研就是对白水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

李毅飞镇定地说:"这是好事啊!

正好请省领导看看我们的工作成效。

志国,你负责准备汇报材料。

周书记,你负责安保和接待工作。

各部门都要做好准备,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

接下来的几天,白水县上下都忙碌起来。

但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搞形式主义,而是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伊副省长来的那天,天空飘着细雨。

李毅飞和徐志国陪同伊副省长参观了古镇修复现场、机关食堂准备情况以及停车场规划。

"很有创意!"

伊副省长在参观机关食堂时称赞道,"既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又不影响正常工作。

这个分时段开放的办法很好。"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伊副省长说:"白水的改革举措让我很受启发。

特别是你们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的做法,值得肯定。

省政府会继续支持白水的改革探索。"

送走伊副省长后,李毅飞对徐志国说:"省领导的肯定是对我们的鼓励,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五一黄金周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

转眼之间时间就来到了16年四月下旬,各项准备工作进入最后阶段。

徐志国几乎天天往古镇跑,检查工程进度,协调解决问题。

李毅飞则坐镇指挥,统筹全局。

4月28号下午,李毅飞和徐志国再次来到古镇。

站在修缮一新的街道上,看着青石板路和古朴的建筑,两人相视一笑。

"准备好了吗?"

李毅飞问。

"准备好了!"

徐志国信心满满地回答。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