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 155 章 意见一致(1/2)

一个多月,车轮碾过了阳兴县大半的土地。

李毅飞感觉自己像一头扎进了冰窟窿,浑身都透着凉气。

调研笔记本早已写得密密麻麻,这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太多触目惊心的景象: 海洋重工那死气沉沉的车间依旧盘踞在记忆里。

刘海虽然在他的高压命令下,勉强组织起了技术练兵,新设备也象征性地动了起来,但工人们眼神深处那层根深蒂固的麻木和“混日子”

的惯性,并未彻底消散。

整个厂子像一架锈蚀严重、强行启动的破旧机器,每一步都伴随着刺耳的摩擦声,随时可能再次熄火。

财务兜底资金的审计报告初稿已经压在李毅飞案头,那些模糊不清、指向不明的开支项,如同黑暗中窥伺的眼睛,让他心头警铃大作。

深海造船厂表面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下,缪俊杰那瞬间惨白的脸色和急于辩解的神情,如同烙印。

李毅飞私下安排秘书张浦,利用其环保专业背景和局内人脉,不动声色地收集船厂周边水质、土壤的初步样本(当然,是极其谨慎的)。

反馈回来的零星信息,都隐隐指向污水处理环节可能存在“猫腻”



而缪俊杰抱怨的本地配套产业链断裂,更是阳兴工业衰败的缩影——没有健康的下游支撑,龙头也舞不起来。

其他几家老牌纺织厂设备老化得如同古董,产品积压如山,工人工资拖欠严重; 一家曾经的明星化工厂,浓烟虽然有所收敛,但空气中残留的刺鼻气味和周边农田里泛黄的庄稼,无声地控诉着历史遗留的污染创伤。

更普遍的是,几乎所有的企业主都在抱怨同一个问题:“办事难!”

跑不完的衙门,盖不完的公章,说不清的流程,还有那应运而生的“黄牛”

产业链。

一个想扩大生产的小老板苦笑着告诉李毅飞:“李县长,不怕您笑话,我办个扩建环评,跑了三个月,最后还是花了两千块找‘熟人’才搞定。

时间成本?

伤不起啊!”

唯一能让他紧绷的神经稍微舒缓一点的,是阳兴县四通八达、保养良好的路网。

柏油路面平整开阔,标线清晰,在阳光下泛着光。

这算是前任班子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真正惠及长远的“遗产”



“至少,想把外面的凤凰引进来,窝巢的门槛是修平了。”

李毅飞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自嘲地想。

这大概是他这一个月焦头烂额中,唯一能聊以慰藉的“好消息”

,让他少了一桩“要想富先修路”

的头疼事。

但路通了,人却未必愿意进来。

营商环境,才是扼住阳兴喉咙的那只无形之手!

县政务服务中心,那个本应代表政府形象提升服务效率的窗口,在李毅飞几次暗访中,看到的却是令人心寒的景象: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办事窗口不少,真正高效运转的却寥寥无几。

办事群众排着长队,脸上写满焦灼与无奈。

工作人员或面无表情地敲着键盘,或三三两两低声闲聊。

角落里,几个眼神飘忽的“热心人”

低声招揽着生意:“办证?

加急?

找我,包过!”

——这便是滋生在低效土壤上的“黄牛”



李毅飞亲眼看到一个外地客商,因为一项并不复杂的备案手续,被几个窗口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最后气得拂袖而去,丢下一句:“这地方,神仙来了也难做买卖!”

这一幕幕,像冰冷的钢针,扎在李毅飞的心上,也最终凝聚成他破局的决心:万事开头难,但再难,也得有人去劈开这第一刀!

否则,阳兴永远在死水里打转!

李毅飞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两天。

窗外暮色四合,华灯初上,他浑然不觉。

桌上是堆积如山的调研笔记、数据报表、企业反馈。

他像一个精密的仪器,将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分析、提炼。

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密集的声响,屏幕上逐渐形成一份名为《阳兴县现状剖析与发展振兴初步行动计划》的文档。

这份计划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口号,有的只是刀刀见血的问题剖析和清晰可行的破局路径: 1.

刀刃向内,重塑营商环境:以政务服务中心为突破口,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限时办结”

改革,建立“好差评”

制度,引入第三方暗访评估,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和“黄牛”

乱象开刀!

将政府的角色定位从“管理者”

彻底扭转为“服务员”



2.

激活存量,精准靶向招商:摒弃过去盲目追求“高大上”

项目的思路。

结合阳兴现有产业基础(如深海造船厂的配套需求、纺织厂可能的转型方向),瞄准产业链上下游缺失环节,精准对接小而精、专而强的配套企业,实现“链式”

发展,以点带面。

3.

直面沉疴,推动国企改革:对海洋重工等“老大难”

国企,明确问题核心在于“人”



管理僵化、思想固化、能力弱化。

提出调整部分不作为、乱作为企业领导人的强烈建议(李毅飞在这段文字下重重划了线)。

4.

环保亮剑,守住绿水青山:将环保问题提升到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

对重点排污企业(尤其是深海造船厂)启动更严格的常态化监管和突击检查。

暗示将动用技术手段(如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监测),彻底查清污染底数,该关停的关停,该升级的升级,绝不手软。

这一点,他特意提到了张浦的专业背景,暗示将有针对性动作。

5.

整合资源,争取上级支持:强调阳兴的问题不是孤立的,需要市一级在政策、资金、特别是人事权限上的强力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全县一盘棋”



打印出来的计划书还带着温度。

李毅飞拿起它,迈着步伐,走向县委书记贾磊的办公室。

书记秘书施建忠看到李毅飞,立刻起身,脸上带着职业化的恭敬:“李县长,您稍等,我通报一下。”

他轻轻敲门进去,片刻后出来,笑容更盛:“李县长,书记请您进去。

书记特意交代了,以后您过来,不用通报。”

李毅飞点点头,推门而入。

贾磊的办公室宽敞明亮,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李毅飞进来时他正从宽大的办公桌后站起身,脸上带着笑意迎了上来:“毅飞来了!

快坐快坐!

这一个月跑下来,人都晒黑了一圈,辛苦了啊!”

他热情地招呼李毅飞在会客区的沙发落座,自己也坐到对面。

秘书施建忠动作麻利地泡好两杯热茶,轻轻放在两人面前,然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带上了门。

“书记,调研虽然辛苦,但收获很大,算是把阳兴的‘家底’和‘病灶’都摸了个七七八八。”

李毅飞没有过多寒暄。

将手中那份还带着温度的计划书双手递了过去,“这是我根据调研情况,梳理的一些问题和初步的发展思路,请您审阅。”

贾磊接过厚厚一叠文件,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带上眼镜,认真地翻阅起来。

他翻页的速度不快,目光一行行扫过那些精准的数据、犀利的剖析、清晰的分类(将类似问题如“办事难”

、“效率低”

、“环保隐患”

、“管理混乱”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