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章 调研重工(2/3)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车间里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刘海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后背的衬衫早已被冷汗湿透,紧紧贴在身上。
徐清林和张诚也是如坐针毡,大气不敢出,只盼着这漫长的“参观”
早点结束。
终于,李毅飞在一个还算干净的工作台前停下了脚步,拿起一块干净的抹布,慢条斯理地擦着手上的油污。
他擦得很仔细,从手指到掌心,每一道纹路都不放过。
整个车间静得只剩下那几台机器单调的嗡鸣和他擦拭手掌的细微声响。
擦干净手,李毅飞将抹布轻轻放回原处,这才转过身,目光平静地看向面无人色的刘海,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安静的车间: “刘厂长,这就是海洋重工的‘生产现状’?”
他的语气听不出喜怒,却像一把冰冷的锥子,直刺人心。
“这么多昂贵的机器,就这么闲着,生锈,落灰?
这么多工人,就这么坐着,喝茶,嗑瓜子?
你们厂,是靠什么活到今天的?
就靠县财政每年填进来的那点‘兜底’资金?”
他的目光扫过刘海,扫过徐清林和张诚,最后落回刘海脸上:“告诉我,这样的企业,它的‘活力’在哪里?
它的‘希望’在哪里?
嗯?”
刘海被这目光钉在原地,双腿发软,几乎要瘫倒。
他嘴唇哆嗦了半天,才带着哭腔,声音嘶哑地辩解道: “李…李县长!
冤枉啊!
不是我们不想干活,是真没活干啊!
您…您刚才也看到了,我们的设备…太老了!
故障率高得吓人!
想生产点东西,合格率低得可怜!
找专家来看,人家一看这设备,要么摇头说修不了,要么报价高得离谱,厂里根本负担不起!
好不容易接点小订单,机器一坏就趴窝一大片,交不出货,赔钱不说,信誉也彻底砸了!
以前的老客户都跑光了!
恶性循环…就是个死循环啊李县长!
我们…我们也难啊!”
他说到最后,声音里充满了绝望和委屈,仿佛他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设备老化?
故障率高?”
李毅飞重复了一遍,嘴角似乎勾起了一个极浅的弧度。
他没有立刻反驳刘海,而是再次踱步,走到一台明显是新购置不久、但同样停转的精密加工中心旁边。
他弯下腰,仔细看了看设备铭牌上的出厂日期和型号,又看了看旁边操作面板上崭新的保护膜都还没撕掉。
“这台加工中心,”
李毅飞指着这台崭新的设备,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铭牌显示是去年下半年才到厂的。
进口品牌,价格不菲吧?
刘海同志,既然设备这么新,怎么也停在这里落灰?
是没订单,还是…它也不会干活?”
刘海的脸瞬间由白转红,又由红转青,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支支吾吾:“这…这个…这台是…是精密设备,对操作工要求很高,我们…我们技术工人水平不够,还…还在培训…”
“哦?
还在培训?”
李毅飞的目光转向不远处几个聚在一起、明显是技术骨干模样的工人,“那几位师傅,能过来一下吗?”
那几个工人互相看了一眼,迟疑地走了过来。
李毅飞指着那台崭新的加工中心,语气平和地问:“这台新设备,你们操作过吗?
熟悉吗?”
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老师傅,看了看脸色难看的刘海,又看了看目光沉静的李毅飞,犹豫了一下,还是瓮声瓮气地开口:“报告领导,这机器…是好机器。
但…但买回来装上,就没正经开动过几次。
厂里说订单少,用不上这么精密的。
我们…我们也就简单学了个开机,复杂的编程和操作…没机会练手。”
他话里话外,也透着无奈和对新机器的惋惜。
李毅飞点了点头,没再追问工人。
他直起身,目光再次锁定冷汗涔涔的刘海,那眼神仿佛能穿透皮囊,看到骨头里去。
“刘厂长,”
李毅飞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纪委办案时特有的那种压迫感,“设备老化是事实,但恐怕不是全部事实吧?
一边抱怨老设备趴窝,一边放着崭新的先进设备不用?
这是没活干的问题,还是管理混乱、资源错配的问题?
甚至是…采购决策本身就有问题?”
“采购决策”
四个字,像一道惊雷劈在刘海头上!
他腿一软,差点直接跪下去,眼神里充满了惊恐,求救般地再次望向徐清林。
这一次,徐清林也彻底慌了,脸色煞白,不敢与刘海对视,更不敢接李毅飞那仿佛能冻死人的目光!
旁边的张诚和赵开亮都屏住了呼吸,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位新县长手段,绝不是向他年龄一样稚嫩!
他这看似随意的一指一问,直接就戳向了可能存在于更深层的脓疮!
这哪里是调研?
这分明是拿着手术刀,精准地划开了表象!
李毅飞不再看摇摇欲坠的刘海,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整个死气沉沉的车间,扫过那些麻木或好奇的工人,扫过脸色各异的徐清林、张诚、赵开亮和陈嘉亮。
他猛地转身,面向所有人,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断力,清晰地回荡在空旷的车间里: “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管理混乱!
这不是理由,更不是躺平摆烂的借口!”
“从今天起,海洋重工,必须变!”
“第一,刘海厂长,立刻组织技术骨干,对所有设备进行彻底盘点评估!
能修的,三天内拿出维修方案和预算!
修不了的、彻底报废的,列出清单!
同时,那几台新设备,立刻给我动起来!
没有订单?
那就组织技术练兵!
把工人的技能给我提上去!
练兵的废料损耗,县里认一部分!”
“第二,徐清林副县长!”
李毅飞点名。
徐清林浑身一激灵:“在!”
“你牵头,财政局、工信局配合,三天内,给我一份详细的财政兜底资金使用审计报告!
我要知道,这些年填进来的钱,到底花在了哪里!
是真正用在刀刃上保运转了,还是打了水漂,甚至进了某些人的口袋!”
李毅飞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冰锥,刺得徐清林几乎站立不稳。
“第三,张诚副县长!”
张诚立刻挺直腰板:“李县长!”
“招商引资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