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22章 资本的IP,千亿市值(2/3)

三女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有一种自己把自己卖了的感觉……

……

接下来的几天,李明洋每天不是忽悠远道而来的圈里人,签对赌片约。

就是在给花束集团做规划。

他要利用天眼优势,制定了一个为期两年的超级爆剧计划。

前世,平台对剧集的评级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

当时爱奇艺将电影行业的分账模式引入网剧领域,推动了分账剧模式的诞生。

这种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剧集发行的商业模式,也为后来的评级制度奠定了基础

今生,因为他提前把网大的概念搞出来,网大分账模式已经进行了三次升级。

网大作为收益与平台联系最紧密的一种影视产品,每一次平台的动作,都对网络电影未来的发行动向影响颇大。

有效VV和播后定级已经成为过去式。

上个月爱奇艺,先行实施了播前定级的形式,将不再统计“有效VV”,取而代之的是大数据勘定和人工评估。

而‘播前定级’正是平台对剧集的评级制度的开始。

国内主要剧集播放平台设置了S+、S、A+、A、B等内容评级,一般按照IP大小、明星知名度、投资成本等方面进行划分。

这套评级体系,包含了一个项目的体量,还有它背后的制作模式、播出模式、营销模式。

S和S+级项目是平台自制,大IP制作,顶流演员加持,知名团队操刀,平台会给予充足的宣发资源。

A级项目体量没有S级大,虽然平台也重视,但是可以倾斜的资源无法与S级项目相比。

B级项目属于平台扶持较少资源,在平台播出以后参与点击量分成。

播前定级,并不是立项就开始定级。

而是一个过程。

为了在前期严抓品控,优酷曾经为定制剧设立了制作中台。

优酷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会进行多次评级(立项时、开机前、交片时、开播前),中台部门的KPI就是跟进制作、保证项目从立项到播出评价不能掉级。

这个做法,被爱优腾广泛施行。

‘流量至上’怎么来的?

就是这一套‘播前定级’标准搞出来的!

播前定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理解影视行业权力分配的逻辑。

当视频平台灵活使用了互联网规则“流量”“评级”,市场对影视作品的需求,就变成了流量至上的逻辑。

虽然后来各大平台改规则,改成了播后定级。

很多播前评级为A+的项目,播后成了S级。

但流量至上的逻辑并未改变。

反而变本加厉!

说实话,国内平台唯流量论,恐怖到扼杀原创了!

对流量的精细化,控制化,工业化的流水操作。

让A级B级已经很难出精品了。

《司藤》、《传闻中的陈芊芊》、《周生如故》播前定级都是A级,却是S+级别的播出效果。

御赐小仵作开播前也就B级,长剧中最低档次的了,但无论口碑还是热播程度不输S级剧!

这是爱优腾搞出来的东大特有制度,从资本的角度来说,利益至上,全是好处!

与其削尖了脑袋搞好剧,不如把剧的平均品质给拉下来。

偶尔出几个爆剧就行了。

后来韭菜不够割了,为了KPI好看,还发明了让主创买单的神奇操作——云包场!

把饭圈文化发扬广大!

这是根据影视寒冬的平台定制剧条款来的。

影视公司提出提案,经过平台审核后,由平台出资,影视公司收取10-15%的承制费用。最终,平台会将垫资尾款结算给影视公司。

在此基础上,搞了一个云包场。

没达标,这尾款就不给了!

爱优腾是内娱的金主爸爸可不是玩笑……

然后还有更搞的,李明洋当高管那年,爱优腾芒及b站相约每年只能推出那么多剧。

在定制剧的基础上,搞出了定数剧!

大数据、算法模型、AI、平台……把流量算的太死了,完全不给观众活路……

国内的IP,不能说不好!

绝对优质!世界第一!

韩剧轰炸全世界,靠的就是大量借鉴国内的的IP,各种缝合。

你还不能说别人抄袭……

人家真买版权了。

但国内玩不转自己的IP。

从业者们把原因归结在审核上,这纯纯扯淡……

上面为了让影视行业振作起来,已经开了很多绿灯。

为了让长剧活起来,不仅放宽了道德标准。

还颁布了21条新规。

挽救逐渐丧失活力的长剧市场。

电视剧取消集数与季播限制,在过去几年,为了防止电视剧注水,广电要求40集是上限。

新规强调题材与审查优化,将古装剧解禁,改编不限国别,允许翻拍日韩等境外作品,此前也能拍,但绝大多数受限。

最牛逼的事古装剧解禁。

这个解禁是可以拍历史题材,而不用架空了。

为了规避风险,架空的古偶盛行,多是披着古装外衣的现代剧,而新规出台,重大古装历史题材大剧纷纷进入实质性筹备。

四大名著重新翻拍,启用国内最优秀的团队。

另外,为了更好服务观众,试点边审边播、分集反馈机制,也就是说,观众的反馈将实时传达给剧组。

其实就是学棒子。

这条其实是防止演员暴雷……

2年FBTV营收超一百亿美元。

即便他以FBTV为制作主体拍摄电影,两年十部,部部超十亿,那也才一百亿票房。

按照国内的分账最高模式,签对赌协议,制片方和发行方勉强平均能拿到45%。

45亿票房分成,必然有许多人分蛋糕。

不分蛋糕,那就等着被下黑手吧!

基本上最后能有20亿分成,就已经不得了了。

20亿元折合美元3个多亿。

与一百亿美元相比,杯水车薪。

毕竟院线电影,最大的受益方是院线!而非制片发行方!

华尔街的百亿美元营收,可不是随便开出来的。

有奈飞这个现成的价值模板,FBTV想达到百亿美元的营收。

首先就是以平台为下游,利益最大化,比如平台独占的网大、网综和自制剧。

其次是平台市场的扩张,横跨中日韩三个国家的FBTV,创造百亿美刀营收不难。

最后才是内容的制作。

棒子市场已经拿下,现在就缺本子市场。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