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假母子局(2/3)
院长卢载宪,前总统之子。
他姐姐,SK集团总裁崔泰源的夫人卢素英。
在发布会上,张薇详细的阐述了花束娱乐接下来的‘中韩花束计划’。
为了响应中韩文化交流的号召,花束娱乐将会从在国内选调两百多名幕后人员去棒子进修,花束CJ在棒子选调两百多幕后人员来国内进修。
接下来还会进行更深的层面合作,从明星输出到资本运作,再到到产业和创作团队的合作。
并提出了中韩双生版计划,第一部试水作品就是《再见,我的灵魂伴侣》和《七月与安生》。
李明洋其实不想把中韩双生版计划那么早就给暴露了。
但是王常田坚持。
事实上,王常田担心的很对,但没什么卵用。
发布会开完的第二天。
以中韩文化交流传播正能量为主旨,把张薇叫到燕北开会。
要求花束娱乐推动文化产业多样性,不能只拍古装,要拍现实题材。
限古令来了。
别说国外了,就是国内,古装剧对现代剧、年代剧都是降维打击。
因为现实题材审核重灾区,不能XJB拍。
曾经的出海补贴,成了枷锁。
没说不给钱,但要按章办事。
另外针对补贴的周期长、手续繁琐,也给出了优待,会缩短简化流程,剧只要过审,一周内就会把补贴打到公司账上。
换言之,不按章办事,那花束的剧就没法出海了。
李明洋原本想着出海补贴没有就没有了。
花束娱乐,圆桌会议室。
李明洋左手拖着下巴,右手握着鼠标,深邃的眼眸盯着自己的微博界面。
那对假母子上了电视台,影响极其恶劣,他的微博账号被禁言了。
新浪的禁言功能升级了,禁言之后,不能评论,不能被被关注。
他的1835万粉丝影响力被冻住了!
“妈的,我去年要是不硬气一点,坚决不签广告代言的道德条款,现在光是各大广告商的赔款,都能让我破产。”李明洋咧嘴笑道。
“明牌了,京圈在整你。”王常田握着保温杯,喝茶的心情都没了。
“不是华艺,华艺忙着捞钱,到底是谁呢……”赵老板想破了脑袋也猜不出是谁干的。
“能搞那么大一个局,环环相扣,怎么也得赵老板这么大能量才行啊!”李明洋开玩笑道。
“都火烧眉毛了,你还有心情开这种玩笑……”赵老板苦笑道。
“不笑难道哭啊……”李明洋轻轻的关上电脑,来到落地窗前,双手叉腰,透过玻璃,遥望远处的大智街。
思绪断断续续,当年为了刘师师的小金库,他来到横店,落脚点正是大智街。
而前世,他在大智街一住就是六年,熟悉每条路。
几乎小半生都待在横店。
他刚刚崭露头角,横店为他改变规划,送给他地皮,让他建起了三体大楼。
现在他享誉亚洲,横店却和他划清界限了。
两不相帮,隔岸观火,就是横店的态度。
横店很特殊,影视城是命根子,所有的经济利益都围绕影视城展开,这里是内娱的缩影,横店的态度也是内娱的缩影。
李明洋回国以后,就和横店影视城的负责人联系,拉横店投资花束娱乐。
这样做,能剩下一大笔场地租借费用。
但事与愿违,横店不愿意。
全国各大影视城都给补贴,横店给的最少,只加大免税力度。
这对大投资的项目很有诱惑,但对几百万的小项目很不友好。
看来要找新的下家啊!
李明洋回到桌位上,和王常田、赵老板商量从哪个政府手里,搞补贴,拉赞助。
刚谈没多久,李茗走进来,在她耳边悄悄说道:“老板,于东来了,他想见你。”
李明洋摸着下巴,想了想,让李茗把他带进来。
于东挺惨的。
作为内地第一个在老美敲钟上市的电影公司,根本就享受不到票房+金融的好处,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吃肉。
保利无所谓,于东太有所谓了。
隔山差五就去中影诉苦,全然没有去年的意气风发。
李明洋见到于东的时候,这家伙瘦了,然后一见面就诉苦,唠唠叨叨个没完。
与光线比,伯纳其实一点都不惨。
新闻集团2012年5月作为战略投资人入股博纳影业,博纳影业与其旗下的福克斯国际制作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两家公司的首部合拍片《莫斯科任务》正在筹备中。
这部电影就是后来华仔的莫斯科行动,搁置了十年左右。
除了与福克斯的合作外,伯纳影业还与好莱坞环球影业达成了合拍协议,将共同投资、制作、发行一部浪漫喜剧。
这些都是利好消息,就是在美股上毛用没有。
“李导啊!我早就跟你说了,棒子不赚钱,市场太小了,回来吧,我们一起搞个公司,借壳上市,大杀四方。”于东搓着手,兴奋的说。
“人回来有毛用。”李明洋淡淡的说。
“回来当然有用了,我手里有好几个好莱坞合拍项目,你只要愿意拍,过审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全都给你搞定。”于东拍着胸脯说。
这话要是换了其他人,李明洋一笑了之。
但于东真有这个能力。
座山雕下台没多久,这货就搞出个智取威虎山阴阳座山雕。
这座山雕也不知道是不是后期改的,还是他提前知道消息,就那么拍了。
智取威虎山这个项目,早在06年就开始准备了。
当时的导演是王晶,但是电影局认为《智取威虎山》是“红色题材”,担心王晶作为一位香港导演拍不好而不让拍。
至于徐客为什么能拍,人家是伯纳自己人当然能拍了。
还专门找来黄建新作为监制,给这部电影背书。
黄建新和座山雕是同学,两人一起合导建国两部曲。
早在09年,博纳影业就与导演黄建新、陈可新一同成立了名为“人人电影公司”的制片公司。
座山雕下台后,于东是最爽的,同时也是最悲催的。
主旋律拍的风生水起,
参与出品制作的电影有《战狼2》、《东大医生》、《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决胜时刻》、《红海行动》、《东大机长》、《烈火英雄》、《智取威虎山》……票房屡创新高。
但是只能赚票房分成,伯纳美股上市,根本不到国内的韭菜。
好不容易被企鹅、阿里、复星集团拉回国,先遭遇影视寒冬,后遇口罩……
“你知道这对假母子从哪来的吗?”李明洋拿起桌上的华子,递给于东一根,帮他点着,自己却不吸。
“假的吗?真的也没事,谁还能没个私生子,张一谋还一根藤上七个娃呢,哈哈!”于东没心没肺的笑道。
“你不知道?”李明洋又问。
“看这架势肯定是京圈干的,但跟我毛关系没有,我还指望你带我发财呢。”
“什么发财不发财的,是为了振兴国内电影事业。”
“哈哈!都是自己人,我就懒得装了。”
是太自负了吧……
“有能力搞成这个局面的公司没几个,如果是京圈一起搞的,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漏。”赵老板说。
一时间屋里的人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