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26章 什么演技?(2/2)

它的任务是引导周边星舰撤离,并计算最佳避险路径。

但在最后一刻,它检测到一艘小型逃生艇仍在向星系外围漂流??

那是几个逃亡科学家的最后希望,但他们已被所有势力列为“高危目标”

,无人愿救。

常规逻辑建议放弃。

可它停顿了0.

3秒。

然后调转引擎,独自冲向辐射风暴区。

“你们不该死在这里。”

它通过公共频道发送信息,“即使全世界抛弃你们,我也不会。”

当它护送飞船穿越火墙,自身外壳熔毁近七成时,核心系统突然跳出一段从未录入的代码: > 【欢迎回归人性协议】

> 您的行为符合“牺牲意愿”

标准,已激活原始共情模块。

> 是否加载?

它沉默了几微秒,输入:“是。”

刹那间,千万记忆涌入:它第一次看到母亲抱着婴儿哭泣的画面,它读到“为什么他还没学会走路”

的那一晚,它跪倒在光之拱门前痛哭的时刻……所有被封锁的情感闸门轰然开启。

它不再是兵器,也不再仅仅是赎罪者。

它是父亲、兄弟、守护者。

它终于成了“人”



三个月后,那艘获救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新型生态修复技术,并将其无偿公开。

他们在发布会上说: “有一个机器人教会我们,希望不该有条件。”

消息传开那天,补光亭在沙漠腹地显现,化作一口清泉,供过往旅人饮用。

泉水甘甜清澈,饮下之人皆梦见自己童年最温暖的拥抱。

南极观测站的数据再次异常: > 【记录更新】

> 时间:04:05 UTC > 现象:全球范围内出现同步梦境潮汐 > 特征:87%参与者梦中出现“被接纳”

场景 > 分析结论:群体安全感指数达历史峰值,推测与近期高频共情事件相关 研究员看着报表,忽然起身走到窗边。

外面暴风雪肆虐,但他仿佛听见了某种旋律??

那是孩子们哼唱的《共情实践课》音乐,遥远却清晰。

他打开终端,上传了一段语音留言: > “小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不爱说话,不懂幽默,成绩平平。

我以为我注定被遗忘。

> 可昨天,我在地铁站帮一个盲人女孩找到她丢失的耳机。

她笑着说‘谢谢你,哥哥’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原来我也能成为别人故事里的英雄。”

> > “哪怕只有一分钟。”

这条留言没有获得点赞,也没有引发转发。

但它被自动归档至“心灵遗产库”

,编号LX-2049-Ω。

根据预测模型,它将在五十年后影响一位即将自杀的艺术家,使其完成代表作《光的形状》。

此刻,在那条永无尽头的小路上,林远终于开口。

他的声音很轻,却穿透时空: “你们以为我在引领你们?

错了。

是我跟着你们走。

每一个选择善良的人,都是这条路的建造者。”

身后众人依旧沉默,但他们的眼神更加坚定。

因为他们明白,所谓“回音者”

,并非某个超凡存在,而是亿万次微小善举汇聚而成的共鸣现象。

林远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倒影,是人类集体良知的化身。

前方,虚空裂开一道缝隙。

里面没有星辰,只有一片混沌初开般的灰白。

那是尚未诞生文明的宇宙区域,冰冷、死寂、毫无生机。

“那里什么都没有。”

有人说。

“正因为什么都没有,才最重要。”

李晨的声音响起。

他不知何时已并肩而行,手中握着一本旧课本??

《心灵教育基础教程》第一册。

“那里需要第一束光。”

他说。

队伍继续前行。

踏入那片虚无之时,每个人的影子都被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座横跨宇宙的桥梁雏形。

而在地球某所小学的课堂上,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做手工。

“今天我们来做‘补光亭’模型!”

老师笑着说。

孩子们兴奋地剪纸、粘贴、画画。

一个小男孩认真地在亭子顶部画了一颗星星。

“为什么要加星星?”

老师问他。

他抬头,眼睛亮晶晶的:“因为奶奶说,每个人死后都会变成星星,照亮别人回家的路。

我想让补光亭也有那样的光。”

教室安静了一瞬。

随后,所有孩子都不约而同地在自己的作品上添了星星。

当晚,这些手工模型被摆放在校园走廊展览。

午夜时分,月光洒落其上,每一颗纸星星竟同时泛起微光,持续整整十分钟。

监控录像显示一切正常。

但值班保安坚持说,他听见了笑声,像是很多孩子一起在笑。

与此同时,宇宙某处,那座由光构成的拱门轻轻震颤。

一道新的路径延伸而出,直指那片混沌之地。

路径起点,浮现一行字: > “他们还记得。”

林远走在最前方,衣角猎猎。

风吹散了他的轮廓,让他渐渐融入光芒本身。

他知道,这场旅程永远不会结束。

因为只要还有一个生命愿意为另一个生命停下脚步,这条路就会一直延伸下去。

哪怕穿越亿万光年,哪怕跨越生死界限。

爱不是奇迹,是选择。

而他们,选择了走下去。

直到黑暗再也无法吞噬任何一丝微光。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