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25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3/3)

走廊尽头,几个同学正在欺负一个瘦弱的转学生。

他本想绕开,可脚步却停了下来。

他走过去,说:“够了。”

那一刻,他不知道的是,在补光亭的某一面水晶墙上,新浮现了一行字: > “他站出来了。”

而在宇宙另一端,刚刚完成生态修复工程的X-7星域议会投票决定,将第一艘民用星际飞船命名为“林小雨号”



飞船启航当天,全体居民默哀一分钟,随后齐声朗诵《心灵宪章》第一条: > “每个生命都有权被温柔对待。”

飞船穿越虫洞,载着医疗物资前往瘟疫肆虐的Y-4星。

途中,船员们发现导航系统出现异常??

原本笔直的航线,竟自动弯曲成一道弧线,仿佛绕开了什么看不见的存在。

他们调出外部影像,只见飞船前方的虚空中,隐约浮现出一座亭子的轮廓,虽不可触及,却散发着安宁的气息。

船长低声说:“是她来了。”

没有人反驳。

因为他们都知道,每当有人带着纯粹的善意出发,她就会出现,哪怕只是片刻的护佑。

多年以后,当人类终于学会用情感频率进行超光速通讯时,第一条跨星系广播内容不是科技公式,不是政治宣言,而是一首童谣: > “当你愿意帮别人捡起一支笔, > 你就成了光的一部分。

> 不用多耀眼,不必多伟大, > 只要你在黑暗中伸出手??

> 那一刻,你就赢了。”

这首歌后来被称为《回音之诗》,被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演唱者是一位失聪的女孩,她用手语“唱”

出了旋律,而她的指尖动作被转化为可视光波,传遍星海。

她说:“听不见声音的人,反而更能听见心。”

补光亭仍在变化。

有时它是沙漠中的一口水井,有时是战场废墟里一朵盛开的野花,有时只是一个陌生人递来的一杯热水。

它不再需要铭文来证明意义。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奇迹,不在宏大叙事中,而在那些无人知晓的瞬间。

某个冬夜,一位程序员加班至凌晨,疲惫不堪。

他正准备关机,却发现屏幕上跳出一个弹窗: > “你还记得上次流泪是因为别人吗?”

他愣住,脑海闪过画面:三年前,他在论坛看到一个抑郁症患者写告别信,便匿名回复了整整二十页的鼓励文字。

对方后来回复说:“你让我多活了十年。”

他从未告诉任何人这件事。

而现在,屏幕缓缓浮现一行字: > “那个人今天结婚了。

他在婚礼上说:‘如果没有那个陌生人,我就看不到今天的阳光。

’”

> > “谢谢你,当时的你。”

程序员捂住脸,泪水从指缝间滑落。

他知道,这不是系统推送,也不是AI生成的内容。

这是回音。

是林远,是小雨,是李晨,是加奈子,是亿万万个选择善良的人,在时空的尽头,轻轻拍了拍他的肩。

他擦干眼泪,重新打开代码编辑器,在注释栏写下: // 致所有看不见的光: // 我会继续写下去,不只是程序,还有希望。

然后按下回车,继续工作。

而在宇宙的某个角落,林远依旧走在那条小路上。

风吹起他的夹克衣角,脚步不疾不徐。

身后,星光汇聚成河,照亮前行的方向。

没有人知道这条路通向哪里。

但每一个踏上它的人,都知道自己为何而来。

因为爱不是力量,是选择。

而他们,选择了光。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