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78章 《龙王》发售(1/2)

“短剧集?”

圈外人抱着看热闹心态,影视圈业内人士却纷纷打听起这个被翟远生炒出来的词汇。

其中不乏有人想找九一娱乐的朋友,咨询下这是个什么项目,结果无一例外吃了闭门羹。

不是不想说,除了朱延平团队,其他部门完全不了解《龙王》剧集。

再想找朱延平他们打听?

早放假回宝岛了。

九一文娱集团贯彻翟总的‘弹性工作权’制度,该卷就卷,该闲就闲,整个春节假期半个多月,比南韩后来的上四休三更离谱。

同行们都不得不自掏腰包,品鉴这部传说中颠覆革新的剧集。

佳禾会议室里, 几个董事经理们神色凝重将《龙王》光盘放进VCD里,伴随着读盘声低声议论。

“之前说那个港姐冠军爆艳照,看来也是炒作。”

“一早看出来啦!

不过为了部剧集大费周章,风头把今年贺岁档都压下去,不知他又玩什么花样。”

“总之先看过再讲,如果有可取之处,我们也要即刻跟进。”

电视荧幕上画面亮起,会议室里随之安静。

以邹汶怀为首的佳禾高层们,各自停下手里动作,目光凝聚一处。

比起说用舆论造势捧红李佳欣大费周章,这群从业者对翟远的举动重视程度,犹有过之。

电视画面里, 率先亮起是九一娱乐的Logo,下方贴着一行小字, UFO工作室。

“UFO是九一娱乐旗下新成立的剧集部门,之前那部《天下第一》二次发行光盘时也加了上去。”

旁边有市场部的人解释一句。

旋即,屏幕由暗转为渐变明亮的色调,第一个画面便是郑伊建在一家大排档吃猪脚饭,背心短裤的搭配毫无气质,一眼龙套形象。

第十五秒,几个穿着花哨的古惑仔出现在大排档前。

古惑仔:“靓仔!

南省魁首顾爷今晚亲临,他老人家念旧,惦记这个档口,识相的赶紧滚!”

第四十秒,郑伊建将几个古惑仔打翻在地,又出来一位社团大佬替小弟出头。

社团大佬:“原来是我的人冒犯在先,既然如此,你跪下来磕三个响头,我就饶了你这条小命。”

郑伊建:“你跟顾宝明也有一段时间了吧?

他就是这么教你做事的?”

社团大佬:“放肆!

顾爷盘踞南省数十年,龙殿亲封的南省魁首,权势滔天、富可敌国,你竟敢直呼他老人家名讳,今日没人护得住你!”

郑伊建:“就是顾宝明站在这里,他又能奈我何?

三分钟!”

第七十秒,郑伊建拿出大哥电话拨出个号码,画面一转,一幢停满豪车的商业写字楼门口,宝岛演员顾宝明毕恭毕敬跟在春秋学院特招生颜仟汶身后。

颜仟汶电话铃声响起,里面传来郑伊建的声音。

郑伊建:“通知顾宝明,三分钟之内,到南郊的档口来见我,逾时未到,南省除名!”

颜仟汶挂断电话,望向顾宝明。

顾宝明小心翼翼询问:“朱雀大人有何吩咐。”

颜仟汶:“主人限你三分钟内到达南郊的档口,否则顾家南省除名!”

第一百三十秒,郑伊建遭到一群古惑仔的嘲讽。

社团大佬:“小子,你真是不知死活啊,来人,送他上路!”

第一百五十秒,古惑仔们恶狠狠扑向郑伊建,危急关头,一排排豪车接踵停在破旧的大排档门口。

顾宝明打开车门:“放肆,你们好大的胆子!”

在一众古惑仔们的错愕表情中,郑伊建歪了下嘴角。

画面定格。

堪堪两分半,《龙王》第一集结束。

没有冗长的片头、片尾,下一秒便结束定格,丝滑衔到第二集。

接着是第三四五六集…… 半个小时后,邹汶怀深吸口气,按下暂停键。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这是要做什么?”

邹汶怀摘下老花镜,抹了把脸:“是不是买错了带子?”

在确定电视里正在放映的片子,确实是九一娱乐发行的正版《龙王》之后,众人再次陷入沉默。

老燕京讲话,闭住了。

老东北讲话,啥玩应啊这是?

老香江讲话,丢你老味搞咩卵嘢啊!

而在2月2日《龙王》发行当天,闭住了的又岂止佳禾一家。

同行同业当中,尤以无线和亚视两家事先最为忐忑,短剧集也是剧集,鬼知道翟远会搞出个什么玩意出来。

等各自看完原片,两家负责人的反应与邹汶怀如出一辙。

原来翟远在自家电视台里插播的广告不是预告片,就是正片内容啊!

2月3日。

《龙王》发行的第二天,零星开始有几个唱衰声响起。

先是些八卦小报口诛笔伐,请了不知哪里来的影评人,将这部短剧贬低的一无是处。

紧随其后, 又有大报和杂志跟进,笔锋犀利的点评翟远这部短剧就是劣质垃圾。

即便是与九一关系亲近的影评人也不得不表示,虽然革新值得肯定,但也要考虑质量云云。

《龙王》的口碑短短三天,就变得跟后世某款卡牌游戏相仿,差评如潮。

以至于华恩百货的经理都打电话给薛婉恩。

电话那头,华恩的经理汇报道:“薛小姐,现在外面对《龙王》这部剧的风评不太好,继续宣传下去我担心会影响公司形象。”

毗邻半山的一间咖啡馆里, 薛婉恩接起电话,声音平静问道:“还有其他事吗?”

“没有,但……”

“那就一切照旧。”

挂断电话,薛婉恩神色不变,抬头望向坐在对面两位身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

“不好意思,处理些小事。”

薛婉恩抿了下嘴唇,从秘书手里接过一沓报告放在桌上,说:“这是广生电力公司去年至今的相关材料,我们广生在规模上虽然比不了港灯和中华电力两家公司,但作为香江目前仅存的独立电厂,在如今这种局势下,如果与中港通讯这样的本港企业合作,再宣布与大亚湾核电共创全港的电讯业务,相信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市民对核电恐慌的舆论压力……”

………… “这些报纸真是乱写,阿远这部电视剧明明拍的不错啊,最近热播的《时来运到》《杜心五》都不知在讲些什么,照我看电视台就应该换这部《龙王》上去。”

除夕夜当晚,赵美珍得知自家儿子的剧集被新闻唱衰,愤愤不平。

“是短剧来的,不是电视剧。”

翟瑶向老妈科普,又道:“我也觉得不错啊,还推荐给班里的同学,刚刚还有同学打电话来问我,几时出第二部。”

翟瑶虽然二十岁,但她入学晚,同班同学也都是十几岁半大孩子。

相较之下,海玫表妹在香江中文大学的圈子,又有另一番评价。

“其实还好啦~”

自家年夜饭吃到一半跑来找表哥的周海玫,看了眼翟远的脸色,见他一副根本没往心里去的表情,这才说道:“我身边的朋友也有不少觉得好看,另一部分可能被新闻影响,所以评价不太好。”

翟远笑道:“是不是男仔居多呀?”

周海玫好奇问:“你怎么知道?

的确有这个规律喔,女同学们看得很入迷,仲觉得郑伊建好靓仔,但她们的男朋友就觉得麻麻地。”

翟远笑着点点头,市场跟自己料想的差不多。

翟瑶班级学生里这个年龄段受众,进影院连Cult片都没看过,白纸一张,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并加以模仿,继而形成童年滤镜。

这些孩子将来长大了,就算明知道短剧是快餐文化,也得梗着脖子找理由维护。

我们当年看的不一样!

而周海玫学校里的大学生们,在这方面便差了些。

以文化人自居,可又正处于塑造三观的阶段,是以更容易被媒体的文章左右观点。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