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35章 香江电影圈最大投资(1/2)

(惭愧,终于忙完了,明天开始加更还账) 在电影中运用特效拍摄,最早能追溯到1902年的一部《月球之旅》。

全片14分钟,转化成24帧后只有8分钟。

那时候所谓的特效,是将某个镜头拍摄到一半时,让演员走出画面,关机后在镜头前放一阵烟雾,接着重新开机。

然后把关机前后的胶片拼接洗印出来,这样就得到了演员在一阵烟雾中突然消失的特殊效果。

这部短短十分钟左右的电影,耗费了剧组将近半年的时间。

片子一出来,被当时的观众和从业者们惊为天人,自此启发了电影拍摄技法革新的大时代。

今时今日。

伴随电脑的出现,CG技术成了特效制作的新方向。

1973年美利坚一部《西部世界》,首次运用像素化摄影,模拟机器人杀手的视野镜头。

1976年又一部《未来世界》,首次运用静态三维生成技术,在电脑中展现机器人被制作出来的过程,惊掉了无数观众的下巴。

亦是内地经济改开以后,第一部被引进的科幻大片。

而就在观众还沉浸在《未来世界》带来的震撼当中时。

第二年,电影界一颗超级炸弹引爆。

号称影史最伟大电影之一的《星球大战4》上映了。

自此开启了运用电脑特效制作电影的新时代。

星战是不是最伟大的电影有待商榷。

但它却实打实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电影之一。

那咱们最擅长跟风的香江电影圈,怎么能不蹭这波热度呢?

于是前有佳禾这个大冤种,请来‘没有人比我更懂特效’的徐老怪,邀请好莱坞班底,组了个郑少秋、刘松仁、林清霞、洪鑫宝、元标的豪华卡司阵容,前后耗资三千多万,拍出来一部《新蜀山剑侠》。

最后亏得差点吐血。

而老对手招氏一边嘲笑佳禾,一边打算也教教这个曾经的小弟,什么才是真正的跟风。

翌年招氏就紧随其后,上映了一部投资更大的科幻大片——《星际钝胎》 让演员穿着超人同款衣服,明目张胆在里面宣传自家公司Logo。

彼时这部电影在报纸的宣发上写着: ‘钟濋红,与外星人的第四类接触。

伊雷,雷射激光大战黑魔王。

章国明,金马奖最佳导演最新杰作’ ‘最先进的特技效果,最轻松的欢乐歌舞,最新鲜的诙谐笑料’ ‘敬请期待今年最好看的电影,《星际钝胎》’ 这部视广告法如无物的电影,从片名就跟风山寨,正片中更是充斥层出不穷的致敬桥段: 融合了福尔摩斯与华生人设的双男主、手持激光剑的绝地武士大战耍双节棍的李小龙、飞碟飞船狼人各种流行元素拉满…… 电影主线清晰明了: 一个邪恶博士发明了宇宙飞船、激光武器,终极目的是为了假扮外星人强奸靓女,最后被戳穿阴谋。

就这点破玩意儿还拍了90分钟!

结果就是这部招氏用来教佳禾做人的《星际钝胎》,在本土仅上映三天便匆匆下画,在宝岛坚持的还算持久,上映了五天时间才遭腰斩。

直接加速了招六叔从此主营电视业务的念头。

整部电影里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只有钟濋红模仿玛丽莲梦露,高跟鞋陷进通风口时,一脸惊慌捂住上扬的裙摆,露出两条丰腴丝袜长腿的场面。

“钟濋红有多靓女,这部《星际钝胎》就有多难看,都不知招氏当初的创作团队在想什么。”

车里,翟远和王金、徐勀讨论过海外和香江的特效片发展进程,忍不住吐槽起那部浪费自己九十分钟的《星际钝胎》。

“虽然老徐你那部《新蜀山剑侠》同样拍的不知所谓。”

翟远靠在椅背上指点江山:“不过起码美术画面做的还不错,靓女够多也养眼,我慕名去看过那部《星际钝胎》以后,才知道什么叫如芒刺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招氏的创作组一定是吃了脏东西才写出来那种剧本,听说搭一个机舱布景就花了一百多万,方怡华小姐真是一次大方换来一世谨慎……”

有钱佬的特权就是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顾忌下面人的脸色。

翟远浑没察觉到,身边徐勀的脸色已经越来越严肃。

一旁的王金欲言又止。

抓住个间隙咳嗽一声,王金小声提醒说:“翟先生,其实阿徐也是《星际钝胎》创作组的重要成员。”

翟远闻言稍稍一怔,诧异望向徐勀。

徐勀扯着嘴角笑了下:“当时只是提了几个小小建议,顺便在戏里客串了个盲公,翟先生可能没认出我来。”

翟远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扭过脸望向王金:“诶你觉得钟濋红来做我们这部戏的女主角怎么样?”

…… 车子一路开到事务所。

翟远和王金先后落车,期间聊到演员选角时,徐勀始终兴致缺缺。

直到站在Tokyo-Hot公司楼下。

翟远仿佛刷新状态,完全忘了刚才对《新蜀山剑侠》和《星际钝胎》的贬损,笑眯眯揽着徐勀肩膀。

“不要这般小气啦,走,上楼见识下东洋仔的特效团队。”

田中翔太并非电影圈专业人士,给翟远挑特效团队的方法简单粗暴,打听了一下本土最好的电脑特效公司,直接用东芝股东的身份去谈,从三菱综合研究所挖来了一批精英。

后世的三菱综合研究所,是东洋出名的智库,帮客户解决各个领域的规划和建议。

而如今这间智库尚处于成长阶段,研究涉足的领域固然极广,却很难商业化,全靠三菱集团输血积累经验,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经营模式。

“我觉得相较于内地,东洋更需要经济改开。”

翟远在电梯里,一本正经跟身边两位导演扯淡:“要不是有田中翔太做导游,鬼知道现在最强特效公司,居然藏在三菱子公司旗下一个不起眼的小部门里面。”

“其实更像是三菱这种大资本垄断了行业资源,就算每年亏损也无关紧要,等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迟早会盈利。”

徐勀开口道:“新视觉成立以后,我们咨询了全世界大部分特效团队,相互交流经验,唯独东洋这边最难沟通。”

翟远笑道:“今次是个好机会。”

谈笑间,电梯门叮一声响。

六楼到了。

走出电梯,一眼望见墙上挂着中日双语的招牌。

‘香江九一娱乐驻东洋办事处’ 办事处是临时装修出来,看上去还有些简陋,再往楼上,就是Tokyo-Hot的地盘。

在六楼的会议室里,几个西装革履的东洋仔已经等候多时。

这趟出发美智子没有跟过来。

翟远、王金和徐勀都不会说东洋语,提前让超哥的女秘书海伦来做翻译。

推门而入。

正在接待东洋仔的海伦招呼一声翟先生,又跟研究所的东洋仔相互介绍。

“翟社长您好,我是三菱研究所的特效总监川北弘一,目前在东宝株式会社做特效导演。”

一位看起来老成稳重的中年男人迎上来,态度谦卑的向翟远做自我介绍。

其余几个东洋仔也相继上前握手,要么研究所里的技术骨干,要么是东宝的特效师傅。

“川北弘一?”

徐勀听完海伦的翻译,望向最先开口的中年男人,对海伦说:“麻烦帮我问问,是不是制作出去年那部《再见木星》的特效导演?”

得到川北弘一肯定的回答后,徐勀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翟先生有冇看过《再见木星》这套戏?”

“有印象。”

翟远瞥了眼中年老成的川北弘一,微笑回应一句。

从最早的奥特曼,再到哥斯拉,以及后来的魔斯拉系列电影,这类怪兽片里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这位特效导演的名字。

至于徐勀提到的《再见木星》,则是全亚洲第一部将实景与CG技术相结合的电影。

故事讲的大概是未来地球人口超级增长,东洋籍地球大总统指挥人类进行星际移民,恰恰此时一个中型黑洞靠近,吞噬了宇宙飞船,为了解决整个太阳系都被黑洞吞噬的危机,主角团在木星轨道上布置粒子加速器,引发木星内核坍塌爆炸,成功改变了黑洞的运行轨迹…… 听起来似乎还不错。

可惜依旧是一部烂片。

电影原本计划三十亿日元的宣发制作预算,结果因为导演意外身亡引发的种种原因,最后只拿到十亿日元,情节缩水再缩水,上映后成绩果然扑街,最终只拿到三亿日元的票房。

若非后来《EVA》的作者庵野秀明是这部影片的粉丝,还致敬了波电影里的‘第三东京市’,估计早被人遗忘。

唯一的亮点。

或许只有川北弘一监督制作出木星爆炸的特效镜头,在这个年代,场面丝毫不逊色工业光魔制作的《星球大战4》。

香江那两部大制作。

外加东洋这一部科幻片。

让翟远不禁暗忖:“亚洲在《流浪地球》出来以前,果然不适合做这类特效大片,一部比一部扑街。”

好在《广岛怪物》并非要进外太空宏大叙事。

螺蛳壳里做道场,只要做好怪物的模型和CG,剩下的全靠故事情节来支撑就好。

跟川北弘一会晤以后。

徐勀迅速介绍过《广岛怪物》如今需要的技术支持。

川北弘一不愧是拍奥特曼起家的特摄片大佬,拍怪兽手拿把掐,迅速给出几条中肯建议。

“香江的道具师傅在亚洲很有名,实物建模我就不多班门弄斧。”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