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百章 再往黑市(2/2)

鸭舌帽。

口罩。

围巾。

长外套。

高华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自忖就算是高松重生,也不一定能认出来他!

如何隐匿一滴水?

答案是将之丢入大海。

高华就是如此,换装结束后他迅速进入黑市,周围人类似的打扮让他如一滴水汇入大海般毫不引人注意。

溜达一圈。

高华找到了两个卖枪的摊位。

之前高夏说过,他想要一把驳壳枪,高华于是直接去了拐角处的摊位。

那里售卖的全是短枪。

摊位老板是个身材瘦小的男人,戴着草帽口罩,看不清五官。

见到来了顾客,他掏出手电筒在自己的摊位前照了一下,高华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驳壳枪。

“能看看嘛?”

“可以。”

得到许可,高华拿起枪看了起来,枪身上的铭文吸引了他的注意。

日??。

这并不是鬼子货,而是‘板鸭’生产的驳壳枪。

嗯,板鸭早年间的称呼是‘日西巴尼亚’。

(这样) 高华仔细检查了一边,发现这把驳壳枪的成色还行,膛线有磨损,属于那种女生自用九九新.......

他问道:“怎么卖?”

摊贩沙哑着嗓子:“一口价,二十!”

“贵了。”

高华摇摇头把驳壳枪递回去:“十五块,再加二十发子弹。”

摊贩摇头:“这枪可不是小作坊生产的,是当年从外国进口的洋玩意,你这个价钱我进货都进不来......

高华没有说话,默默站起向外走。

这一次他属于是有备而来。

摊贩没说假话。

这批枪确实是进口货,但那是1936年的事了,随便一把枪比他的年龄都大!

当年总计进口两万支全自动M1932驳壳手枪,花费280万元,每支枪配备1000发子弹的价格为140元,除去子弹钱,每支枪的售价基本在50元左右。

但那是1936年的事了。

因此,高华很是笃定那人会叫他回去。

果不其然。

摊贩摆了摆手:“回来吧爷们儿,就按你说得来,给你个开张价!”

很快。

钱货两讫。

高华将驳壳枪塞进挎包,眼睛旋即被摊贩上的另一件东西吸引。

迫击炮!

只有炮弹。

高华懵逼脸:“这玩意儿怎么卖?”

摊贩伸出手比划了一下:“十八块!

你真心要十二块钱拿走!”

高华摇头:“我就问问。”

摊贩也不生气。

做生意都是这样,不怕人问,就怕无人问津!

前往第二个卖枪的摊位的路上。

高华被另一个摆摊的人吸引,那人面前的摊位摆着几个瓷瓶,还有些字画之类的物件。

他满脸犹豫。

毕竟他对古董完全不了解,黑市这种地方对他而言不亚于后世的潘家园。

捡漏?

那是短剧男主的事情!

其实民国年间造假无数,现在流传的很多所谓‘真品’,大抵都是那时期的产物。

所以要买古董,最好的地方是信托商店,那里有专业人士把关,虽然价格会稍稍贵上一些,但买到真品的概率至少在八成以上!

高华正要离去。

摊贩招手:“爷们儿,不买也来看看吧......

万一碰见个有眼缘的呢?”

高华想了想人家说的在理。

看看不要钱。

尤其是借助一闪而逝的灯光,他看见那人摊位前还摆了几个蝈蝈笼子。

夏天到了。

哪天去野外抓几只蝈蝈养起来,养到秋天正好听蝈蝈叫着玩。

蝈蝈笼子总不能有假吧......

高华蹲下来仔细查看。

摊贩极力推销:“这蝈蝈笼子是我从前一贝勒爷府上收的,酸枝木的!

您瞧瞧这做工,这包浆,绝对的好玩意儿!”

“五毛卖吗?”

“哈?”

摊贩差点没一口口水呛死,恼羞成怒:“您要是不会还价就别还价,这价您连一当季的竹笼子都买不到!”

高华说道:“要不您说个价?”

摊贩伸出两根手指:“两元钱,能买您买,不能买您把东西放下!”

高华想了想,摸出两块钱递了过去。

这蝈蝈笼确实精致。

(参考图) 摊贩瞬间转怒为喜。

“这位爷您再瞅瞅这几样儿,全是从贝勒爷家里收来的宝贝......”

高华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

无他。

怕碰见假货。

被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被人坑钱还遭人鄙视。

他拎着蝈蝈笼要走,突然回头,压低声音:“有黄鱼吗?”

黄鱼指的是金条。

根据重量不同也分为小黄鱼和大黄鱼,前者一两一根,后者十两一根。

十六两一斤。

因此,小黄鱼重31.

25克,大黄鱼重312.

5克。

听到高华的话,那人顿时笑了起来:“有啊,兄弟你要几根?”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