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顺丰哪有顺手快……(1/3)
回家吃过晚饭。
高华拎着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出了门。
嗯,就是手电筒。
鸽子市虽然处于城市灰色地带,通常不会有官府的人来找麻烦,但就四九城这种照明情况以及道路情况,晚上但凡走在胡同里不用手电筒,指不定掉哪个沟里呢......
阎埠贵也拎着手电筒。
不只是高华和贵两人,四合院里有好些人也出发去逛鸽子市。
互通有无,日子才能过下去。
阎埠贵拎着一盆兰花在前面带路,七拐八拐,走入一片夜幕下的灰色地带。
高华大为咋舌。
人多。
今天这个鸽子市比往常的规模大了不少。
其中有很多形迹可疑之人。
不是官府密探。
从他们的穿着打扮可以判断,他们基本上都是四九城周边农村的居民。
这是在售卖自留地的产出。
还有些人在偷偷买粮票。
如今困难时期基本算是过去了,粮票的价格也从之前的两、三块一张,迅速回落到几年前的水平。
全国粮票一斤三毛,地方粮票一斤两毛。
毕竟粮票只是购买凭证。
有粮票,只意味着你能从粮店购买到相应数量的粮食,真正决定能否买到粮食的重要因素是粮本。
粮本上有定量。
规定着每个人购买粮食的上限。
走了几步,阎埠贵手指前方小声说道:“看见那人没?”
高华顺着他示意的地方望了过去,只见那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平头,穿着有些陈旧的深蓝色涤棉制服,小翻领四个兜,有点像军装。
点点头,高华问道:“怎么了?”
“那人保准是铁路上的!”
阎埠贵满脸笃定,压低声音:“看见他干嘛了没?
换面票!
知道换面票干嘛吗?”
高华摇头。
毕竟他对这个年代的潜规则知道的还少,于是他很是虚心的问道:“三大爷见多识广,给讲讲呗!”
阎埠贵一脸满足。
“小子,今儿再教你点本事!”
他拉着高华走到另一边,小声道:“四九城买粮食要粮票,但买挂面用的是面票,一个粮本限购十斤!
他这是偷摸着买上面票,去粮店买挂面,然后带回去!”
高华表示学到了。
面票是粮票的一种。
简单来说,面票就是‘面粉购买证’。
至于有人拿粮票换面票,主要是因为粮票可以买粗粮。
而粗粮便宜。
玉米面一斤1毛1分2厘,白面是18分4厘。
一斤差价在七分三厘。
三十斤定量,就能差出来两块钱,一家五口每个月若是只买粗粮,能省出来差不多十块钱!
因此,虽然粗粮口感差但人们照吃不误。
毕竟普通人家这年月吃饱尚是奢求,哪里又顾不上口感?
阎埠贵问道:“听他口音,猜出来是哪儿人了吗?”
高华当然听出来了。
这口音太熟了,后世每年春晚小品,有一多半演员都是这个口音!
东百的!
高华满脸疑惑:“东百的跑咱们这买粮食?
人家那还缺粮食?”
“多新鲜嘿!”
阎埠贵皱眉:“产粮食就不缺粮食了?
这年月谁家粮食够吃?”
高华点头:“对对对,您说得对!”
虽然他用了四重肯定表示否定的句式,但他的态度绝对真诚。
阎埠贵一本满足。
在高华面前装逼的机会不多。
他把握住了!
接下来,他还要再把握几次!
很快。
他领着高华来到一个老头的摊位前,老头约摸五十岁上下,中分头,蹲在地上农民揣,不怎么看得真切相貌。
不过当老头看到有人光顾,迅速用手电筒照着地面。
在那里摆着很多花卉。
大多是扦插用的枝条。
阎埠贵蹲下来扒拉了几下,扭头望向高华:“藤本月季要吗?”
“爸爸边能种吗?”
“这不废话吗?”
阎埠贵满脸不悦:“不爬藤叫什么藤本月季?
算了,你小子是一窍不通,我随便给你捡几个漂亮的,你只管付钱就行了!”
说完。
他专心致志挑选起来。
很快他选定了九根扦插,然后伸出手和老头握在一起,双方你来我往,最后仰起头看向高华:“四毛钱。”
反正四毛钱对高华而言不贵。
他直接摸出钱递了过去,其中还有埠贵下午给他的两毛钱。
阎埠贵:“......”
高华捡起地上的扦插,问道:“都是什么?”
“凌霄花,藤本月季,金银花,铁线莲。”
阎埠贵如数家珍:“多给你买了几根金银花,到时候告诉那人可以摘花泡水,清热解毒!”
高华又问道:“竹子和腊梅呢?”
阎埠贵满脸鄙视:“竹子那还用买?
哪天你得空了,自己拎上铁锹去紫竹院公园,避开管理员,要多少竹子没有啊!”
“还有梅花。”
“中山公园里梅花多得是,这会正好天黑,自己去挖一根!”
“年轻人的朋友也都是年轻人啊......
要知道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说完。
老头卖兰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