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酒神在世,千杯不倒高厂长!(1/2)
“京棉厂?”
高夏疑惑脸:“关京棉厂什么事?”
高华摇摇头回答道:“你以为他们只欠咱厂的卡车?
京棉厂那可是有十辆卡车还没到手呢!”
高夏目瞪口呆。
娄振华叹了口气:“其实也不能全怪汽车厂,他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多单位都欠着他们生产物资呢!
别的不说,就说钢材,今年全国钢产量只完成了计划的57%,这眼瞅着再有俩月今年就结束了......
前两天我们开会 还在谈论这个事呢!”
高夏满脸不可置信:“怎么会?”
娄振华摇了摇头没再说话。
高华也是。
毕竟几个月前高夏还是个学生,对社会情况了解的不透彻,高华则入职轧钢厂,对于国家的钢铁产量有所了解。
1957年,在国家大力扶持下,钢铁年产量达到535万吨,相比1949年增长了33倍。
1958年开始以每年比上年增产300万吨以上的速度增加,到1960年,钢产量达到1866万吨,比上年增长34.
5%,是1957年的3.
5倍。
但好景不长。
困难时期到来,钢产量和粮食产量一样很快下滑。
1961年,钢产量比上年减少1000万吨,1962年进一步下滑至667万吨的低谷。
如今虽然有所恢复,但按照计划,要在1965年才能再恢复到1200万吨以上的产量。
缺少钢铁是全国性的难题。
不过。
汽车厂缺少钢铁,和欠我的卡车不给有什么关系?
凭什么我厂要等待,别的厂就能按照计划提货?
这很不公平......
高华斗志十足的去书房给京棉厂韩志邦打电话。
十月二十六日。
高华出现在火车站,身后跟着的是会开卡车的保卫科长赵国宁,以及两个曾是汽车兵的保卫干事。
远处。
京棉厂韩志邦身后跟着的人就多了。
小三十人!
大多只是拎着行礼。
高华皱眉望向韩志邦:“不是说让你弄一千斤地瓜烧,然后我喝死他们吗?”
韩志邦:“…………”
沉默几秒,他摇头笑道:“地瓜烧太不上档次了,我厂在那里有办事处,到时候让他们准备点汾酒、西凤、茅台之类的好酒......
毕竟咱们是上门求人办事,不是打上门去!”
高华摊摊手:“其实我就是打上门去的!”
韩志邦愣了一下,旋即露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说的是啊,你可比我有底气多了!”
毕竟联合罐头厂的两辆卡车的指标,是大佬亲自特批,然后从别的单位牙缝里挤出来.......
常春汽车厂一直拖延不兑现,就是在藐视和挑战大佬的权威!
高华亲自跑一趟,是给他们面子!
至少高华是这么认为的。
一行人登上火车。
硬座。
虽说如今火车车次不多,但毕竟不时不节,火车上没有太多人,车厢内并不拥挤。
当然了。
高华去的是硬卧车厢。
毕竟他的行政级别是副处长,这是他应该享受的级别待遇。
韩志邦也是。
收拾好。
高华坐在凭关系弄来的下铺,开始从背囊里往外掏东西。
行军水壶灌装的北冰洋汽水。
卤鸭头、鸭舌、鸭脖、鸭掌、翅尖。
酱猪耳朵、猪尾巴。
还有一大包炒好的五香瓜子。
韩志邦一整个亚麻呆住。
毕竟坐火车备吃食他见多了,条件好的就烧鸡、酱肉,条件一般就火烧、咸菜。
但是吧......
他盯着高华摆在桌子上的东西看了许久,很难界定高华究竟是条件好还是条件不好……………… 高华招呼道:“尝两口?
自己家做的卤鸭货,味道棒极了!”
韩志邦捏了一个翅尖。
浅尝一口。
眼睛顿时瞪大。
辣!
毕竟这是高华复刻的周黑鸭口味。
而且加麻加辣。
「但麻辣口味能够促进人的食欲。
等到赵国宁等人安顿好,前来向高华汇报的时候,就见高华和韩志邦谁也顾不上搭理谁,只是斯哈斯哈的啃着鸭脖子,间或喝上一口常温就等同冰镇的北冰洋汽水。
“有这么好吃?”
“当然,不信你尝尝!”
高华招招手,示意赵国宁等人也坐下来一起吃。
片刻后。
他开始后悔。
无他。
够吃一路的卤味被一扫而空。
赵国宁嗦着手指:“领导,要是将这些卤菜也做成罐头,说不定能在大老美那大卖特卖!”
高华摇头:“恐怕很难。”
毕竟外国人大多是山猪吃不了细糠,难以接受这种嗦鸭头的快乐......
不过。
他接着说道:“如果能将鸭腿、鸭胸脯熏制后做成罐头出口卖高价,剩下的翅膀、脖子、鸭头、鸭胗、鸭肠等下水收拾一下,应该能在四九城卖的很好………………”
赵国宁缓缓点头。
毕竟像是卤煮、羊杂、牛杂之类的便宜吃食的出现,就是肉摊将净肉、皮子卖高价赚够了钱,然后将卖不出去的头蹄杂碎便宜处理给了小吃摊的产物。
卤鸭货应该也是这样。
韩志邦笑道:“这是又准备上新产品了?”
高华点点头说道:“对呀。
我辈年轻人就是应该永远有创新精神,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路上!”
韩志邦:“…… 他不懂,但他觉得莫名很励志!
在火车的咣当咣当中,常春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