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约定交易,三十吨棉花换冬装!(2/2)
高华独自开车离去。
高夏一脸苦逼的蹬着自行车去上班。
由奢入俭难。
他习惯了开车上班,突然蹬着自行车上班,各种不习惯......
但没办法。
物资匮乏年代。
机械加工厂。
高华开车到门口的时候,财务科科长李琪已经拿着公章和汇票站在门口,只是正在和一个熟人聊天,没有注意到吉普车。
滴滴!
听到喇叭声,李琪这才看到高华,和她的熟人挥手告别,迅速坐上车,一起进入机械加工厂。
财务室。
徐瑞金脸上满是笑容。
二十万刀乐到账!
如果一切顺利,大约两个月后生产手动叉车的设备就能到港,再有一个月,国产叉车将“自主研发成功!
望向高华,徐瑞金微不可见的使了个眼色,然后走出房门。
高华跟了出去。
楼梯拐角。
徐瑞金等到四下无人,这才压低声音问道:“钱准备好了吗?”
高华点点头。
徐瑞金不由得露出几分诧异。
一闪而逝。
毕竟他和高华每周还有着二十万个鸡蛋的交易!
如果高华不是打劫了供销社的仓库,那么背后的能量绝对大的惊人!
所以。
十几万元,洒洒水啦......
徐瑞金再度左顾右看,然后压低声音:“今晚十点,正阳门外。”
高华点点头表示记下了。
此时。
拆借外汇的手续也已完成。
李琪收拾好东西从财务室走了出来,闻着烟味找到了和徐瑞金蹲在墙角吞云吐雾的高华。
她不由得满脸疑惑:“厂长,你不是说你戒烟了吗?”
这不是为了不引起所有人怀疑吗......
高华无所谓的笑了笑:“偶尔一次,有利于彻底戒烟!”
李琪:“???"
高华岔开话题:“事情都办妥了?”
李琪点头:“三个月还款,利息千分之五。”
高华没说什么。
虽说大家都是国营单位,但亲兄弟明算账,不收利息说不过去,只能是象征性的收一点。
徐瑞金也没说什么。
告辞离去。
高华将李琪送回联合罐头厂,在隔壁的制罐厂巡视一圈,然后开车离去。
东城货运站。
高华直接开着吉普车进入96号仓库。
关门。
他挥了挥手,一布袋一布袋压的很结实的皮棉从天而降。
皮棉就是剥去了棉籽的棉花。
一包五十公斤。
三十吨就是三万公斤。
整整六百包。
这些是交易给京棉厂的棉花,后者除开按照市场价收购之外,还承诺给联合罐头厂解决冬季工装的问题。
准备好交易物资。
高华闪身进入空间之中。
吃午饭。
冬季需要进补,所以今天的午饭是黄焖羊肉。
地道的乌珠穆沁大尾巴羊,不腥不柴,一口咬下去满是纯正的羊肉香气。
美美吃了一顿。
高华只觉得一股暖流从内而外游走,即便是此刻已经降温,但他依旧不感觉到凉意。
果然,经常吃肉的人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高华擦了擦油嘴,打着饱嗝睡午觉去了。
三点半。
京棉厂的车队如期而至。
韩志邦带来的技术员验货之后,满脸欣喜的点点头:“这棉花好啊,丝毫不比浙省运来的棉花差!”
嗯,这年月阿达西那边的棉花只是少量种植,要等到两千年前后,当地施行‘一黑一白”
发展战略之后,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才开始飙升,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棉花主产区。
而现在,江浙才是棉花的主产区。
尤其是慈奚县,那里有多个棉花良种试验场,女县令更是被誉为‘棉花姑娘………………… 韩志邦听着技术员的话,迅速脑补了一出大戏。
不比浙省棉花差(x) 就是浙省棉花(V) 但他没说说破,只是让工人们开始搬货,然后拉着高华走到角落,压低声音:“国家定下的收购价是每五十公斤皮棉八十九元,你这里的棉花质量好,我给到你九十五元一包的价格,你觉得呢?”
嗯,一包五十公斤。
高华点点头:“可以。”
韩志邦开始算账:“这里总共有六百包皮棉,每包九十五元,总计五万七千元!”
边说。
他开始数钱。
高华则如往常一般张开麻袋。
真?
麻袋装钱!
韩志邦:“......”
沉默几秒,他满脸见怪不怪的把数好的钱丢入麻袋。
ps:棉花价格源自《张掖地区志(远古-1995)上卷?
第三编经济(一)》。